晋中市水利扶贫实践与思考
2017-04-07曹振平
曹振平
(晋中市水工程移民办公室,山西 晋中 030600)
1 贫困地区概况及存在的短板
晋中市辖11个县(市、区),其中左权、和顺为国定贫困县,榆社、昔阳为省定贫困县,全市除榆次、介休外,9个县的所有乡镇都有贫困人口,分布在1933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1%;截至2015年底,全市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59万人,贫困发生率8.1%,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特别是4个贫困县集中了13.19万贫困人口,其中和顺30.92%、榆社28.84%、左权26.55%、昔阳13.69%。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任务艰巨。
贫困地区在水利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一是,地表水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和顺县梁余河、昔阳县松溪河支流扬赵河水资源有待开发利用,修建河上、井子水库势在必行。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4个贫困县669个贫困村,存在水量保证率低、管网老化、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就有372个村。三是,投入资金不足。水利建设基础薄弱,投资严重不足,需要修建及维修养护农田水利设施的约107处,480km2水土流失问题亟待解决,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四是,制约农户增收。贫困农户受水利发展潜力影响,没有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状况,难于发展生产,导致增收渠道不畅。
2 水利扶贫的工作思路及基本原则
2.1 工作思路
以改善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民生水利项目为重要抓手,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重大水利工程与面上水利项目建设、上级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全面推进水利行业扶贫工作,为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利基础支撑。
2.2 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针对贫困地区水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脱贫攻坚对水利的需求,因地制宜、分类解决水短缺、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精准选择项目、精准落实投资、精准发挥效益,着力解决饮水、灌溉、防洪、水土保持等民生水利问题。
坚持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不断完善水利需求调查、项目储备、投资倾斜、考核评价等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注重发挥贫困地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推动水利扶贫开发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
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以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受益水平为着力点,整合现有各类水利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整体提升水利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 水利扶贫的主要举措
3.1 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两级成立水利扶贫工作领导组,形成“一把手”负责制格局,建立日常办事机构,明确岗位职责、专职人员和联络员,打通上下沟通渠道,做好日常工作对接。同时建立与扶贫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紧密对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围绕脱贫需求安排水利扶贫项目,不断提高水利扶贫开发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3.2 完善管理体系
一是出台全市水利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对左权、和顺、榆社和昔阳4个贫困县在组织领导、精准扶贫、前期工作、投资倾斜、水利扶贫成效和监督管理6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二是制定了晋中市水利扶贫“4321”行动计划。即坚持“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四水并举,落实《小流域承包租赁拍卖治理办法的实施方案》、《贫困县农建水保专业队组建管理办法的实施方案》和《农村小型水利水保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实施方案》3个方案,强化水利扶贫攻坚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两支队伍,实施一批水土流失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抗旱应急水源等工程项目。三是完善管理机制。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实现“以项目为支撑、以合作社为载体、贫困人口参与”的生态精准扶贫模式,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
3.3 强化规划引领
编制规划以统筹协调贫困地区水利工程布局、建设管理和进度安排,确保水利扶贫开发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晋中市水利局编制完成了《晋中市水利扶贫行动方案》、《晋中市“十三五”水利扶贫专项规划》和《年度水利扶贫行动计划》,县乡也编制了水利扶贫专项规划和年度水利扶贫行动计划。加快水利项目前期勘测设计力度,加快推进项目立项手续办理进程,储备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为争资立项和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3.4 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坚持大中小结合、蓄引提并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着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5年时间贫困县水利扶贫投资要达到5.9亿元。其中昔阳河上、和顺井子两座小型水库纳入全国抗旱水库建设规划,投资1.8亿元,新增供水能力178万m3。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投资2.7亿元,完成治理面积480km2,项目区治理度达到70%,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民生水保。加快实施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6000万元,解决7.3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此外,向贫困村倾斜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
3.5 着力精准扶贫
注重调查分析。为全面掌握全市贫困地区的水利需求情况,水利系统开展了贫困村水利需求调查,摸清了贫困村水利需求及采取的工程措施。对贫困地区的水利工程,建立了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做好水利扶贫统计工作,为水利扶贫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做好智力帮扶。建立水利扶贫攻坚包县包乡镇包工程工作制度,启动40余名水利干部下基层行动,重点指导4个贫困县工作。组织开展贫困县人才队伍培训,协调市县有关水利技术单位加大技术支持,指导农民群众管好、用好水利工程。
压实定点帮扶责任。把水利扶贫作为定点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发挥行业优势与定点扶贫村实际相结合,创新帮扶方式,统筹资源配置,积极开展定点帮扶。针对驻村干部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实施了干部驻村“十步法”,进一步强化了帮扶责任。
3.6 强化监督管理
加强对水利项目库建设和实施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十不准”规定,建立进度报表统计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采取领导组牵头督查、各业务科室现场检查、召开阶段扶贫工作汇报推进会等多种方式进行督导,保证扶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进度迟缓、质量不达标的项目,由纪检监察部门实行挂牌督办,进行专项稽察监察,对于切实存在问题的要严肃问责,切实把“严”和“实”的要求落实到水利扶贫发展的全过程。
3.7 加大宣传力度
市、县两级均明确水利扶贫工作信息编辑人员,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及时报送工作动态信息,特别是围绕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及时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典型事例和特点亮点。积极主动通过国家、省、市、县各级信息渠道,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宣传报道水利扶贫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 水利扶贫初见成效
4.1 贫困农户收入快速增加
完成农田灌溉投资3000万元,新增灌溉面积666.67hm2,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hm2,亩增产量150kg,使贫困农户平均年增加收入1800元。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各类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提供的就业岗位尽可能多的让当地贫困劳动力获得,通过参与组建扶贫攻坚水利专业队伍和鼓励水利施工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组建了34支农建水保专业队,吸纳1200余名贫困劳动力,每个贫困劳动力可获得年均30000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惠及4000余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800元。
4.2 水利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改善和提高了4个贫困县3.2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标准。投入2670万元建成7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水总量年增加55万m3,解决了25个贫困村,9850贫困人口的干旱期用水问题。修筑防护堤(坝)60处,修复水毁工程40处,增效扩容5处水电站,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00余处。
4.3 贫困地区生态有力改善
投入水保建设资金1.3亿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km2,减少土壤流失量40万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745万m3,增加林草植被面积130km2,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沟塘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
4.4 水利扶贫资金利用效率高
两年来,全市水利行业扶贫资金达到3.1亿元,拉动当地配套资金以及民间资本投入的达到近1亿元,掀起兴办水利事业的建设高潮。和顺县委、县政府积极多方筹资兴建恋思水库供水工程,解决了6722个贫困人口吃水问题的同时还给县城及工业园区供水。
5 结语
水利扶贫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构建了国家扶贫战略的完整体系,要发挥水利扶贫的纽带作用,要注重水利扶贫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