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起一盏“煤油灯”
2017-04-07本刊编辑部
亮起一盏“煤油灯”
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2016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思想指引下,科普工作者无疑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唯一综合性科普期刊——《石油知识》的编者、作者,也同样感受到了这份鼓舞与鞭策。
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是决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石油知识》一直在科学普及的路上不倦地前行着。杂志虽小,但却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国石油石化科技发展的不凡历程,孕育了代代石油人科技兴邦的梦想。
很多人都愿意将知识比作给世界带来光亮的明灯。科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传递灯盏的过程。但是,在这个大数据扑面而来的时代,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与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科普传播呢?美孚石油公司买油送灯的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
19世纪90年代末期,很多中国民众仍在使用传统的菜油灯、蜡烛来照明。美孚石油公司非常看好中国的煤油市场。但是,怎么样才能让人们改变原来的照明习惯,转而使用煤油灯呢?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美孚石油公司在上海推出了一项促销活动:顾客购买一公斤煤油,公司将免费赠送煤油灯一盏。许多人开始争相购买美孚的煤油。这一年,美孚在上海送掉了87万盏煤油灯!
很多顾客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认识到了煤油灯的方便、安全,渐渐淘汰了原来使用的菜油灯、蜡烛,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使用煤油灯的习惯。得益于众多中国民众开始使用煤油灯,美孚石油公司的洋油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送你一盏灯,我来卖煤油。”美孚石油公司的经营策略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更多的时候,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会遇到瓶颈,选择改变一下载体与方法,让人们更容易接受也许更为重要。照明工具从蜡烛、煤油再到电灯,不断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知识传播的方式与媒介也在信息化的时代日新月异。在互联网+的今天,如其抱怨人们不接受煤油,不如思考一下怎么样送人家一个使用煤油的理由。
在石油石化行业众多的媒体之中,《石油知识》只是灯海中的一盏“煤油灯”。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我们愿意和各位读者、作者、专家们一起精心打造这盏知识之灯,以更贴近读者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在以后的日子里,陪伴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心、照亮更长的路。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