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水库大坝基础处理浅析
2017-04-07郭向军
郭向军
(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 晋城 048000)
石河水库大坝基础处理浅析
郭向军
(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 晋城 048000)
基础处理措施直接影响着大坝的稳定,针对石河水库大坝现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几种基础处理措施,并阐述了各施工过程,从而为当地水利建设基础处理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工程依据。
基础处理;帷幕灌浆;固结灌浆;防渗灌浆;坝基排水
1 工程概况
石河水库工程位于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窑掌村东南约3 km处,毗邻河南搭界处的石河干流上,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水库坝址以上约730 m处有东东水泉出露。该区域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东东水泉和石河宝贵的水资源又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不合理局面。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冲砂闸两部分组成。枢纽挡水坝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2.0 m,坝顶长66 m,总库容157.3万m3,属小(一)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
2 工程地质现状
工程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上统灰白色白云岩,夹少量泥质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库区两岸;上覆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分布在两岸及河床中。
本工程河流呈“S”形,河谷呈“V”形,地貌属溶蚀侵蚀中山区。坝址左岸为基岩岸坡,岸坡较陡,坡角75°~80°;右岸岸坡分布坡洪积物,相对较缓,坡角65°~70°。坝轴线处现河床宽约28.0 m。
坝址区河床沉积有厚19.60 m的第四系全新统卵(漂)石混合土,右岸岸坡上堆积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混合土块石,坝基为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灰质白云岩;坝基存在渗漏问题,弱—微风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左、右坝肩基岩祼露,左坝肩为一凸出的山梁,山体发育有小溶洞,局部存在溶蚀溶孔等现象,可能形成渗漏通道。
坝址区发育有L1,L2两条裂隙,L1位于坝址右坝肩,距坝轴线27.0 m,产状N80°E.SE∠82°,可见长度30.0 m,缝宽5.0~10.0 cm,充填物为泥质碎屑物及少量块石,松散,受风化、卸荷作用等因素影响,临空面岩体已产生崩塌、错位痕迹;L2位于坝址左坝肩,距坝轴线16.0 m,产状N90°W.SW∠85°,可见长度8.0 m,缝宽3~6 cm,有少量充填物,充填物为碎石。
坝址区节理裂隙情况分别为:左坝肩节理裂隙发育3组,第1组产状N5°~10°E.NW∠86°,第2组产状N40°~60°E.NW∠63°,第3组产状N80°~90°W.SW∠85°,节理面一般平直光滑,隙宽5~10 cm,少量泥质充填,大多闭合,延伸短。右坝肩节理裂主要发育2组,第1组产状N20°~50°W.NE∠79°,第2组产状N60°~85°E.SE∠78°,节理面一般平直光滑,隙宽1~3 cm,大多无充填物,闭合。
3 大坝基础处理措施
针对大坝工程地质条件现状,对覆盖层及基岩强风化层进行挖除;对坝基岩体进行固体灌浆,深度为建基面以下10m;对坝基岩体进行帷幕灌浆,孔距2m,深度为建基面以下30 m;对坝基及坝肩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孔距2 m;设置坝基排水孔,孔距2.5 m,孔径150 mm,孔深13 m。
3.1 基础开挖处理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挖除覆盖层和基岩强风化层,坝基坝肩均坐落于微风化至弱风化基岩上,坝基纵断面(垂直于水流方向),开挖边坡按不陡于1∶0.2控制,开挖高度超过20 m时设置平台,每个坝段开挖的平台总宽度不小于该坝段长度的1/3,坝基基岩开挖应采用预裂爆破,并留保护层。为使坝基有足够的承载、防渗能力和增加坝体的稳定性,基础挖到新鲜岩面,在上下游坝脚处下挖一条宽3.0 m、深2.0 m的齿槽,对重力坝段进行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
为加强坝体和基础的整体抗滑力,梅花型布设直径20 mm的锚筋,锚筋长2 m,纵横间距均为2 m。
3.2 固结灌浆
大坝基础加固采用固结灌浆,固结灌浆是通过钻孔把水泥浆送入基岩裂隙内,使基岩连接成整体,提高基岩的强度和弹模,减少坝基受力后的沉降并辅助灌浆帷幕防渗。对桩号坝0+013.5—坝0+051段坝基进行灌浆。梅花型布孔,孔距3 m,排距3 m,孔深10 m。采用全孔一次循环式灌浆法,灌浆分两个次序进行,施工时应先灌注边排孔再灌注中间排孔。灌浆压力为0.4~0.7 MPa,具体施工时应根据试验确定。采用纯水泥浆灌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水灰比为10∶1,5∶1,3∶1,2∶1,1.5∶1,1∶1,0.8∶1等七个比级,开灌水灰比为10:1。采用压力水进行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100%,稳定持续时间10~30 min。灌浆结束3~7 d后进行质量检查,以压水试验检查为主,检查孔数量为灌浆孔总数的5%。
3.3 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设计包括帷幕深度、厚度、孔距方向、向两岸延伸程度等。左右岸均设30 m长的灌浆平洞,平洞采用城门洞型,宽2 m,直墙2.5 m,上部为半圆。
为增加坝体的抗滑稳定、减少坝基渗漏、降低扬压力,根据坝型及压水试验结果,确定桩号0-030—0+093坝段为灌浆范围。灌浆孔按一排布置,孔距2 m。采用自下而上分段循环式灌浆,段长5~6 m,特殊情况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 m。起始灌浆压力1.2 MPa,具体施工时应根据试验确定。根据钻孔压水试验结果,灌浆孔铅直深度为基岩开挖线以下30 m。采用纯水泥浆灌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325号,水灰比采用5∶1,3∶1,2∶1,1∶1,0.8∶1,0.6∶1,0.5∶1等七个比级,开灌水灰比为5:1。采用压力水冲洗,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灌浆结束14 d后进行灌浆效果检查,以压水试验为主,检查孔数为总孔数的10%。
3.4 防渗灌浆
为减少坝基及坝肩绕坝渗漏,降低渗透压力,提高坝基抗滑稳定性,在坝轴线下游4.0 m处坝基上设置一排防渗帷幕,依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防渗帷幕深度按0.6倍水头确定,灌浆最大深度为30 m。确定桩号0+000—0+066坝段为防渗帷幕灌浆范围,灌浆孔设一排,孔距2.0 m。
3.5 坝基排水
在坝体最底层上游纵向廊道(灌浆廊道)的下游侧设置坝基主排水孔,孔距2.5 m,孔径150 mm,孔深13 m。上游主排水孔廊道的渗水用水泵抽排,通过直径200 mm的排水管自行排出坝体。
TV698.2+3
C
1004-7042(2017)01-0045-02
郭向军(1979-),男,2013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师。
2016-11-12;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