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再研究

2017-04-07夏克尔赛塔尔

丝绸 2017年7期
关键词:维吾尔族起源染色

夏克尔·赛塔尔, 李 强

(1.新疆大学 纺织与服装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2.武汉纺织大学 《服饰导刊》编辑部,武汉 430073)

历史与文化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再研究

夏克尔·赛塔尔1, 李 强2

(1.新疆大学 纺织与服装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2.武汉纺织大学 《服饰导刊》编辑部,武汉 430073)

当前关于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的研究陷入到复杂化的循环论证过程中,为了追求名考源和工艺考源的互证,使研究越深入问题暴露得越多。文章通过词义研究、文献考察、实地考察,认为艾德莱斯名考源与工艺考源是可以适当地分开研究,将问题简单化。新疆“艾德莱斯”一词在11世纪或12世纪被引入,其工艺一直没有在本地发展起来,这与维吾尔族的织物消费习惯和当地气候密切相关。直到20世纪初“艾德莱斯”一词才与新疆维吾尔族扎经染色工艺联系起来,这与新疆近代贸易的发展有关。艾德莱斯成为维吾尔族女性服饰标志则与新中国成立后其现代化生产有关。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起源;考辨

艾德莱斯,或称艾得莱斯、艾特莱斯、阿特拉斯,在突厥语系的语言中包括维吾尔语指一种由扎经染色而成的丝织物,现在几乎成为新疆维吾尔族女性的标志性衣料[1]。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内外政界、经济界、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日益重视的背景下,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艾德莱斯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内纺织史研究的新增长点。截止2016年5月在中国知网上记录艾德莱斯的相关文献有57篇,比较有影响的中文专著有一部——《和田艾德莱斯》[2]。关于艾德莱斯的起源众说纷纭。名考与工艺考相互混淆(很多研究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最终导致很多研究只是把问题提出来了,给出了一些答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解决,反而让人更困惑。基于此,笔者首先对新疆艾德莱斯的名考和工艺考进行独立阐述,然后再寻找两者的交点,以期对新疆艾德莱斯的起源有一个再认识。

1 “艾德莱斯”的突厥语和维吾尔语的名考

1.1 “艾德莱斯”名考的一些问题

一些学者从中亚和西亚语言中去考证“艾德莱斯”一词,然后将此词用在新疆“艾德莱斯”名考上,因为中亚和西亚曾与新疆进行过密切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交流,彼此之间应该有影响,这似乎也说得过去。譬如有的学者考证“艾德莱斯”,认为最初可能是阿拉伯语,有“图册”“古代对西非的称呼”“支撑世界轴心的支架”“丝绸”“商品”等多种含义[3]。还有的学者考证《土耳其百科全书》,发现公元6—8世纪萨珊王朝统治下的波斯布料上有大动物形象的狩猎纹锦被称为“阿特拉斯”,所以他们认为这可能是作为织物名称的“艾德莱斯”的正源[4]。对于以上两种观点,笔者支持后者,在此反诘从阿拉伯语去考察突厥语系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的起源,其理由有二:

1)虽然阿拉伯民族与维吾尔民族同属于穆斯林,但他们的语言分别属于不同语系,两者的差异也很大。阿拉伯语的“艾德莱斯”的定义与现在新疆艾德莱斯的释义相差甚远,这说明新疆艾德莱斯并不是阿拉伯语的外来词直译。直译要求语义所指固定,试举一例即可知,汉语中“沙发”是从英语“sofa”直译过来,另外“沙发”这种商品也从西方欧美英语国家而来,且从来也没有过改变其所指。阿拉伯语的“艾德莱斯”到突厥语系“艾德莱斯”语义的巨大不同,说明“艾德莱斯”非阿拉伯语的直译。任何两种语言可能会有一些相同的发音,但这两种发音却有可能是不同的意思,两者之间也不存在任何联系,也不是直译。譬如英语中“yes”而在汉语中却是“爷死”的意思。不能因为阿拉伯语中“艾德莱斯”中有“丝绸”的含义,而人为臆断它与突厥语乃至与维吾尔语中“艾德莱斯”有关。

2)直译应该是发音一样或只有微小变化。笔者发现新疆周边国家和地区关于扎染织物(非扎经染色,它是扎织物染色)的读音都不尽相同,马来西亚称为“IKAT”,中国云南白族称为“疙瘩布”或“蓝花布”,日本称为“kasuri”,阿拉伯称为“asab”,乌兹别克斯坦称为布哈拉绸,北印度称为“patola”等[2]3-4。这说明新疆“艾德莱斯”作为突厥语系的词并非上述相关外来词直译,极可能是在波斯语基础上自行发展而来。

1.2 “艾德莱斯”名的波斯源和突厥化

之所以说“艾德莱斯”一词是在波斯语基础上自行发展而来,有两点可佐证:1)与新疆维吾尔语同属突厥语系的土耳其,其《土耳其百科全书》中明确表明“艾德莱斯”来源于波斯。这应该是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否则在民族自信心作用下会有异样的表述。2)笔者认为突厥语“艾德莱斯”含义的演变可作为其后自行发展佐证。“艾德莱斯”的含义包含公元6—8世纪波斯布料上有大动物形象的狩猎纹锦到变成突厥语系的扎经染色而成的丝织物含义。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根据为数不同的孤立证据,大胆推测,这是因为突厥语系族群——包括现在的新疆维吾尔族、土耳其、阿塞拜疆、吉尔吉斯坦等国——宗教信仰的改变,到公元10世纪左右突厥语系族群逐渐信奉伊斯兰教。由于伊斯兰教不允许偶像崇拜,凡是有动物、人的图案都不能出现。甚至连植物纹样也相对抽象化了,以防止偶像崇拜。因此,原先关于大动物形象狩猎纹锦的艾德莱斯(那时的艾德莱斯可能是织锦)的纹样和工艺必然要发生改变,工艺可能被更简单的扎经染色织造取代。而“艾德莱斯”的含义逐渐变成扎经染色丝织物的内涵。

1.3 “艾德莱斯”名的维吾尔语名考

“艾德莱斯”最早出现在维吾尔文献中的是喀喇汗时期(公元11—12世纪)的手抄本ALP ATA TAZKIRASI,此手抄本中有一首维吾尔诗歌,描述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王子西亚韦赫思身着黑色的艾德莱斯[5]。对于这一描述笔者认为完全不可信:1)公元前6世纪在中国处于春秋时期,这一时期丝绸只有中原国家才会生产,波斯人怎么会有自己特色的丝织品呢?2)只有到公元6—8世纪波斯才有“艾德莱斯”这一名词出现,而维吾尔语文献中却认为公元前6世纪就在波斯王子身上出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笔者从这一有问题的描述中发现,这一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公元11—12世纪)还是认同“艾德莱斯”源于波斯语,不然作者不会将艾德莱斯穿在波斯王子身上。

此外,《古代维吾尔语词典》中收录有“艾德莱斯”一词,并指出这个词在13世纪末喀什噶尔诗人阿合买提·玉格乃克的《真理入门》中出现[2]111。维吾尔族史学家夏·穆罕默德·朱拉斯(17世纪20年代—1700年)所撰《拉失德史续篇》记载:察合台汗黑的儿火者(公元1383—1399年在位)攻占了哈拉和卓(高昌)城后,将战利品进行了分配,他本人分得了一块艾德莱斯和一顶蓝色的帐篷。王者不取金银珠宝,而要艾德莱斯并载入史册,说明艾德莱斯在当时还是相当贵重和稀罕的[6]。之所以当时艾德莱斯相当贵重和稀罕,笔者认为艾德莱斯并非当时新疆地区所产而是从中亚而来且数量有限,因为在新疆的考古发现和清宫收藏中,只有清代才出现艾德莱斯(可能新疆生产或大量从中亚引入),显然察合台汗黑的儿火者所处的时代——明代新疆一带并不产和不流行艾德莱斯。从一些研究者的民俗调查中,可知新疆本地生产艾德莱斯的历史不到100年且以前叫“呆尔亚热”[7]。即使在现在艾德莱斯作为其传统手工艺的和田地区,直到清末对丝织物的称呼只有“和田绸”“回子锦”“金丝缎”“金丝绸”和“布锦”等[8]。以上实地和文献调查说明“艾德莱斯”一词在维吾尔语中是一个外来词,来自中亚突厥语系的民族,并随着产品的引入、本地化生产、流行,到20世纪初新疆才出现“艾德莱斯”名的确定。

2 艾德莱斯工艺的新疆考究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和文献来看,新疆的艾德莱斯应该是维吾尔族所特有的。但有一种错误的表述值得注意:在新疆和田山普拉一座古墓地出土了一件由扎经染色而成的毛织物(断代与汉代同期),甚至有的学者将其命名为“毛质艾德莱斯”。但据新疆大学徐红教授研究,这是一些民俗学者的误解,其毛织物乃是通经断纬的缂毛织物,只是看上去很像扎经染色的艾德莱斯而已。即便没有徐红教授的质疑,显然也是不能将此断定为新疆艾德莱斯的工艺起源。山普拉墓葬的主人并不是维吾尔族或其先祖,而是来自西方的欧罗巴人种,极有可能是西域楼兰国的先民[9]。一个曾经生活在新疆的民族纺织工艺能否这样移植到维吾尔民族身上呢?显然不可以。地方技术史研究必须在民族史的基础上进行,脱离民族界定的地方技术史研究会使其研究变得混乱,进而所得出的结论失真。这也是当下学术界关于地方技术史包括地方纺织技术史在内的研究出现的一个问题。

另外,在青海都兰出土了唐代的絣锦,是平纹组织的扎经染色丝织物,其工艺是先将经丝分组扎经染色,然后合而织之。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扎经染色织物[10]。这是否可以认为是新疆艾德莱斯的工艺起源呢?也不行,因为青海都兰出土的絣锦主人是吐谷(yù)浑人。吐谷浑,亦称吐浑,为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它本为辽东鲜卑族慕容氏部落的一支,在部落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从辽东西部迁到今内蒙古西部,继而又迁牧于今甘肃西南、青海东南部,逐步征服了当地的羌人和氐人的部落,势力不断壮大。公元329年,吐谷浑的孙子叶延将祖父的名字命名为国家和民族的名称,建立起吐谷浑政权。在吐谷浑政权最强盛的时期,其势力范围东到现在的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至青海南部,西到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公元663年,吐蕃军占领了吐谷浑全境。吐谷浑从正式建国到最终覆亡,共存在了300多年。显然,吐谷浑与维吾尔没有直接联系,将其絣锦认为是新疆艾德莱斯的工艺起源有些牵强。但都兰絣锦的出土却证明了东汉《说文解字》关于“絣”解释的可信性。《说文解字》中“絣”是这样定义的:“氐人殊缕布也。”段玉裁引《华阳国志》注:“殊缕布者,盖殊其缕色而相间织之。”部分氐人为吐谷浑所征服,才会有絣出现在其墓葬中。

有一种观点认为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典型丝织物并非扎经染色织物,从而对新疆艾德莱斯来源于西方波斯提出异议。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丝织物与新疆艾德莱斯的特点没有可比性,前者是纬锦,主要以纬线显花;后者是扎经染色丝织物,多是经线显花。但笔者在此提出,艾德莱斯的名字起源考与工艺起源考可以是不同源的,因为在波斯萨珊王朝时艾德莱斯确实是纬锦,但被突厥人引入使用后,随着宗教信仰的原因其名和工艺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同为突厥语系的维吾尔族对其名的使用。但又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即为什么维吾尔族直到清代才开始将艾德莱斯这种工艺发展开来?以前为什么没有发展呢?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考虑新疆的气候和维吾族对丝绸消费的一些习俗。新疆气候昼夜温差较大,自古以来棉、毛是其主要优选服装材料,丝织物包括艾德莱斯并不实用且不耐用,一般平民百姓是很少考虑的,只有维吾尔首领、宗教领袖、身份尊贵的家庭妇女穿戴。另外,穆斯林不允许男性穿戴纯丝绸,这就决定艾德莱斯的消费群体狭小,这样艾德莱斯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下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清代新疆与俄国的边境贸易随着新疆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而激增,新疆维吾尔族的土产包括艾德莱斯被异域、异族的接受促使这一传统丝织业的发展。至于艾德莱斯成为新疆女性特色的服饰,这还归因于新中国成立后机械化丝织生产,以及江浙在苏州缎、棉布、合成纤维等织物上印上艾德莱斯的纹样,使艾德莱斯和所谓的“艾德莱斯”的成本均降低,从而被大众包括维吾尔族女性广泛享有。

3 结 语

通过对艾德莱斯起源的名考和工艺考,笔者得出:1)艾德莱斯起源的研究异常混乱,皆因名考和工艺考没有区分开,总是想名考与工艺考相互证明,反而使问题越来越多,即解释一个问题反而需要解释更多的问题,研究越来越复杂和无解。这也是很多纺织工艺起源研究遇到的问题,譬如云锦、杭罗、缂丝等,只是艾德莱斯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突出。2)如果单纯考究“艾德莱斯”名字,“艾德莱斯”一词源于波斯,后被西亚的突厥系民族引入,继突厥系民族改变宗教信仰后,才有扎经染色之意。“艾德莱斯”被维吾尔族当作商品名称使用,晚到20世纪初,这与新疆近现代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3)“艾德莱斯”的名字在维吾尔文献中出现在公元11—12世纪,其工艺并没有在维吾尔族内流行,这与维吾尔族的织物消费习惯和当地气候密切相关。4)艾德莱斯成为新疆女性服饰标志乃是当代的事。5)地方纺织技术史的研究应该首先立足于本地区民族纺织技术史基础上进行,并非仅在本地区的考古发现和不加区分民族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否则使地方纺织技术史研究陷入起源的混乱之中。

[1]韩连赟.艾德莱斯绸:维吾尔族女子的最爱[J].中国西部,2004(2):86-87. HAN Lianyun. Atlas silk: The favorite of Uygur women[J]. Western China,2004(2):86-87.

[2]侯世新,王博.和田艾德莱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HOU Shixin, WANG Bo. Khotan Atlas[M]. Suzhou: Soochow University Press,2011.

[3]穆罕默德·萨利赫.阿拉伯语:维吾尔语大辞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171. SALEH Mohammed. Dictionary of Arabic:Uygur Language[M]. Urumchi: Xin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2:171.

[4]李安宁,张亨德.“艾特莱斯”与“拜合散姆”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2(3):22-27. LI Anning, ZHANG Hengde. The researches on Atlays and Behesam[J]. 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2004,2(3):22-27.

[5]买买提明·沙比尔.艾提莱斯(维吾尔语)[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33. SABIER Maimaitiming. Atlas (Uygur Language)[M]. Urumchi: Xin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7:33.

[6]路甬祥,钱小萍.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439. LU Yongxiang, QIAN Xiaoping. Complete Coll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Dying and Weaving of Silk[M]. Zhengzhou: Elephant Press,2005:439.

[7]刘颖.“艾德莱斯”的历史和传说的文本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31(5):29-31. LIU Ying. The research of Atlays history and the study of Atlays legend context[J]. Journal of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2010,31(5):29-31.

[8]刘志霄.维吾尔族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43. LIU Zhixiao. History of Uygur Nationality[M].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6:43.

[9]韩康信.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人骨的种系问题[J].人类学学报,1988,7(3):239-248. HAN Kangxin. Racial characters of the human skull from Shan Pu La cemetery in Luo Pu county, Xinjiang[J].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1988,7(3):239-248.

[10]许新国,赵丰.都兰出土丝织品初探[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1(15/16):63-81. XU Xinguo, ZHAO Feng. Primary exploration of Dulan unearthed silk fabrics[J]. Publication of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1991(15/16):63-81.

Restudy on the origin of Aidelaisi of Xinjiang Uygur

SAITAER Xiakee1, LI Qiang2

(1.College of Textile and Fashion,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2.Editorial Department of Fashion Guid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430073, China)

So far, researches on the origin of Aidelaisi of Xinjiang Uygur have become an endless loop, and the attempt for mutual demonstration of verification of name origin and verification of process origin exposes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s researches deepen.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rough lexical meaning researc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at verification of name origin and verification of process origin of Aidelaisi can be researched respectively for purpose of simplification. The word of Aidelaisi was introduced into Xinjiang in the 11th or 12th century, but the related technology was not developed there at the same time, which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fabric consumption habit of Uygur and local climate in Xinjiang. The word of “Aidelaisi” had been independent from the dying technology of Uygur until the earth 20th century, which was owed to the trad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in modern times. That Aidelaisi became the mark of women garment of Uygur should be owed to its modernized produc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Xinjiang; Uygur; Aidelaisi; origin; textual research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7.013

2016-08-05;

2017-05-26

新疆大学博士毕业生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S1501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ZH085)

夏克尔·赛塔尔(1973-),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纺织技术史、民俗文化的研究。

TS941.12;K892.23

B

1001-7003(2017)07-0080-04 引用页码: 071301

猜你喜欢

维吾尔族起源染色
圣诞节的起源
维吾尔族手艺人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万物起源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两类幂图的强边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