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山西综改区太原起步区为例谈产业园区规划

2017-04-07

山西建筑 2017年21期
关键词:起步区太原产业园

周 宇 峰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以山西综改区太原起步区为例谈产业园区规划

周 宇 峰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分析了太原市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山西综改区太原起步区的现状条件,指出为了落实国家政策、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应升级太原市现有的园区发展模式。山西综改区太原起步区规划中应注重良好的社会、产业、自然生态,注重规划的灵活性,保障园区可持续发展,最终建成可带动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绿色活力示范园区。

产业园区,规划,示范

1 太原产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太原市是传统的重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很大,相继成立了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产业园区,由于起步时间较早,建设模式主要以园区1.0的模式为主。所谓1.0模式是采用“政策+行政化+硬基础”的模式,俗称园区1.0模式。产业园区普遍通过土地、财税、人才等政策的倾斜为园区发展提供了优惠的政策资源。赋予行政职能更高的行政级别或领导人级别高配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服务,并以大量资金投入用于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信、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建设。

太原市的各产业园区发展至今,成绩明显。已建的各园区分区明确、层层推进,发展速度很快,但近年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需要产业更新时,规划对于未来的预见性不足,造成可改造升级空间的不足或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对周边城市用地、功能有干扰,造成环境污染;城市形象不好,没有明确的城市形象和轮廓。所以,在园区未来发展建设中必须逐步探索新的模式,以适应未来城市土地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

2 山西综改区太原起步区的建设优势

2.1 先行一步

山西综改区是山西省政府新成立的国家级产业园区,代表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全面启动,在全省转型创新战略全局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该园区建设中,太原起步区先行一步,其位置位于太原市南部潇河两岸,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协调、村庄安置与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寻求新的思路和办法,为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探索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2.2 基础雄厚

山西综改区太原起步区周边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密集。北侧紧邻国家级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东则是国家级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榆次工业园,各园区之间距离在10 km之内。周边高校和科研机构密集,现有高等院校19所,并逐步向太原教育园区和晋中的山西省高教园区集中。规划区域内部现有大专院校三所,为山西省工商学院北格分院、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和山西汽车科技学院。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在太原起步区及周边范围内聚集,可进一步提升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2.3 转型示范

山西综改区太原起步区的定位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先导区,中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的产业新区。

3 山西综改区太原起步区规划思路

3.1 落实好国家政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并逐渐减少工业用地供给,这些政策都将迫使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挖掘现有存量工业用地,提高用地效率;提出“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这将激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园区创新能力。以上政策和形式的变化促使工业园区升级发展模式。

当前的产业园区建设与更新需要有持续发展的驱动以实现产业生态、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发展,这个驱动要素为“制度、融合化、软环境”,也就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2.0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完善国家和地方立法层面的产业园区管理条例及制度;产业园区内形成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学研界的融合园区间全面互动融合,产业与社会间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业园区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园区集约化、循环发展的绿色园区。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说,要为制度管理和软环境改善创造条件,要为融合化的实现创造基础和构建蓝图。

3.2 构建园区社会生态

潇河两岸有良好的生态基础,有利于营造可持续的自然生态。规划区内有太原市地铁轨道二号线、五号线延长线,以及晋中Z1号轨道线,有利于该区域与太原市城市中心区及晋中大学城的联系,有利于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依托空间位置的优势,起步区中心位置规划一处城市副中心,集办公、商业、商务、体育、文化为一体,为综改区潇河沿线的企业及居民提供服务,其建设规模立足于起步区,辐射城市南部区域。起步区以此为基础,形成居住区三级配套体系,即城市副中心—居住区—居住邻里中心;产业区两级配套体系,即城市副中心—产业邻里中心,其中产业邻里中心和居住邻里中心可以共享配套设施。

太原起步区中产业邻里中心的设置是对早期产业园区模式的改进,将产业园区各企业中的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从工厂中分离出来,进行产业化运营,实现规模效益,提升服务品质。产业邻里中心包含专业市场、商务办公、银行通信、会务管理咨询、研发创意、少量企业员工宿舍等,以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需要。产业区内每处产业邻里中心用地规模3 hm2,服务距离控制在1 000 m~2 000 m,主要服务于一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规模较小且临近居住区的产业区,规划不再单独设置产业邻里中心,可就近结合居住片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建。此外,考虑到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周边布置可拓展用地。

3.3 规划弹性保障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产业生态是一种生态化的循环经济,核心问题是企业之间能够进行物质传递和循环,但经济发展受外部影响较大,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产业类型来完善这个产业生态系统,所以园区规划是留有一定弹性就非常重要。

起步区准入的产业类型包含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新的产业模式需要有新的土地使用模式相适应,但目前的规划、土地审批对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科研用地有较为明确的区分,无法适应未来产业高度聚集,混合开发的需要。为了避免造成规划无法适应未来开发建设,需要对规划中的一些控制要素提前给予约定,例如用地性质兼容与转换、产业园区路网弹性、地块边界弹性等内容给予规划指引,在明确用地单位需求后,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土地出让时给予明确控制要求,以及提出后续管理要求。

规划路网给予一定弹性,同时也是给予地块划分弹性。规划中提出为适应土地开发的需求,可以满足在工业项目不确定的情况下,将来对地块进行“二合一”“一分二”的调整。在产业片区范围内,部分主干道和次干道采用弹性控制,可根据具体情况局部调整线位或取消,局部路段可在交通影响分析论证后进行调整,支路网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取消。

地块属性弹性,规划中新增了M(B)用地,指工业用地或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开发建设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块全部或部分性质为工业用地(M)或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或二者兼有;新增了BA用地,指产业邻里中心用地,开发建设中B类用地可包含A类用地。功能主要包括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室、健身场馆、管理安保服务、餐饮服务、便利超市、邮政快递、银行网点、专业市场、公共厕所等;新增了W(M)用地,指物流仓储用地或工业用地,开发建设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块全部或部分性质为物流仓储用地(W)或工业用地(M),或二者兼有。

3.4 依托生态构建园区自然生态

规划中沿潇河构建生态廊道,沿中部南北向主干道构建宽百米的南北向生态通廊,使得太原起步区北部的生态休闲游憩板块和潇河生态廊道之间得以畅通连贯,区域生态结构更趋丰富完整。同时通过现状水系、交通廊道联系各级公园,形成绿道网络,增强城市组团与区域间良好的生态效应。

基于绿色、生态、低碳的理念,减少园区建设对生态的冲击。大力开展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以科技为引领,促进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大力推进海绵型城区建设,落实水安全保障、水环境综合整治、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等方面的要求。建筑方面实行绿色建筑全覆盖,提高单体绿色建筑设计水平,提高绿色建筑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建设智能化的绿色建筑,实现建筑运营管理高效低碳化。

4 起步区规划的目标

太原起步区的规划中,利用交通区位优越、发展空间广阔、生态基底适合的先天优势,将太原起步区建成“创新智造引领核、绿色活力示范区”,采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空间组织模式以及低冲击的开发建设模式,打造潇河沿岸2.0模式产业园区,推动山西省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1] 王缉慈.中国产业园区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规划师,2011(9):32-34.

[2] 叶江峰,任 浩,甄 杰.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30年发展政策的主题与演变[J].科学学研究,2015(11):13-15.

[3] 李晓华,刘 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3(3):21-27.

Take the starting area in Taiyuan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area in Shanxi for example to studying on th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Zhou Yufeng

(TaiyuanInstituteofUrbanPlanningandDesign,Taiyuan030002,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yuan city industry park,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Taiyuan starting area of Shanxi comprehensive reform are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order to implement national policies and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xisting park development mode of Taiyuan city should be upgraded. The planning of starting area in Taiyuan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area in Shanxi should be build to a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which pay attention to good ecology of social, industrial and natural,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province and have flexibility in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arks, planning, demonstration

1009-6825(2017)21-0009-02

2017-05-16

周宇峰(1981- ),男,工程师

TU984.13

A

猜你喜欢

起步区太原产业园
起步区:构建区域交通新格局 畅通新城发展“大动脉”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省国资委全力支持央企在山东投资兴业
太原清廉地图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新起步 新济南
人造太原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除夜太原寒甚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