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现象的反思
2017-04-07褚霞
褚霞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列举了五个在一日活动中幼儿违反规则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中幼儿违规现象的分析,反思教师在常规教育中的不合理行为,建议教师在常规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养成教育”观;利用环境指引幼儿的行为;让幼儿体验规则的需要,从被动接受到自觉遵守;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给幼儿以正面引导;恰当地运用教育机智影响幼儿的行为。
关键词:幼儿 常规教育 违规 启示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性格的基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社会受到普遍重视。但是目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深思。下面举一些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违反规则的典型案例,并通过对案例分析与反思,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案例一:早点时间,老师正在分发牛奶,并要求幼儿拿到牛奶快点喝,不能说话,喝完准备做操。涵涵喝完后去区角拿了一本图书,跑到正在喝奶的文文面前小声喊:“文文爸爸”,然后又跑到斌斌的面前,对正在喝奶的斌斌说:“斌斌爸爸”,说完自己大声笑了起来,其他小朋友也停止了喝奶大声笑起来。老师罚涵涵站到一边,并大声呵斥小朋友不许笑,快点喝奶。
案例二:数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你们该怎样做呢?”幼儿齐声回答:“小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又问:“小手放好了吗?”小朋友迅速地坐好,“好,小朋友们做的都很好,我们来看一下今天老师讲给你们带来了哪个数字宝宝?”这时陈彦博小朋友悄悄地把手拿下来,偷偷地把手放在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后面的小朋友看到后小声地笑了起来。老师批评陈彦博上课不认真听讲,并让他站着听课。
案例三:小班小朋友喝水时,几个小朋友拥在保温桶旁边接水,乐乐把贝贝的水碰洒了,水泼到了贝贝的身上,贝贝哭着向老师告状,老师批评乐乐没排好队碰洒了贝贝的水,并要求乐乐向贝贝道歉。
案例四:户外自由活动时;大二班的小朋友们玩滑滑梯,吴正诺小朋友从滑梯的滑道处上滑梯,老师看见了批评吴正诺:“不能从滑道处上”,吴正诺迅速走开了,过了一会,吴正诺又从滑道处上滑梯,老师罚他站一边看别的小朋友玩。
案例五:在一次幼儿园青年教师研磨教学活动中,孔老师给中一班小朋友讲科学“9的形成”,大约讲了10分钟,正正小朋友有点坐不住了,开始摇动小椅子,孔老师听到了摇动椅子的声音说:“不要摇动小椅子”,话音刚落,有几个小朋友也跟着摇动起了小椅子,课堂秩序顿时乱了起来……
反思与启示:
一、树立养成教育观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对幼儿实施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多以说教的方式要求幼儿不许……不要……很少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幼儿一旦出现“违规”现象,教师采用的往往是批评、命令,甚至是惩罚的方式。这些不许、不要等限制性的话语,说明了在教师心目中,“常规就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将常规视为限制,似乎让孩子听话、服从、按部就班地听老师的要求,以求得表面的井然有序就是成功的常规教育。在常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过多考虑的是教师的需要,而忽视了孩子长远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启示:作为教育者应树立“养成教育”的理念,即通过形象化的方法和手段把规则要求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到幼儿的行为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孩子提出规则,并说明为什么,让孩子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而不能把常规视为对幼儿行为的限制,常规教育就是管。常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利用环境指引幼儿的行为
在案例三中:由于拥挤,乐乐把贝贝的水碰洒了,水泼到了贝贝的身上。如果教师在饮水机前贴上一对“小脚丫”和来回箭头,利用环境来指引幼儿喝水时怎样排队取杯子,怎样排队接水,这样就避免了在喝水时你推我挤,把水泼洒在身上了。
启示:优美的环境对幼儿的行为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常规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以及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如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运用形象的图标来提醒幼儿遵守,帮助他们建立活动规则,实现幼儿自我管理。比如在阅读区设计一个小嘴巴上竖着一个手指的画面,提示幼儿看书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干扰别人;在楼梯上贴上来回的小脚丫指引幼儿上下楼梯的方向。
三、体验规则的需要,从被动接受到自觉遵守
在案例四中,教师直接要求吴正诺不能从滑道处上滑梯,却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不能从滑道处上滑梯。假如教师发现吴正诺第一次从滑道处上滑梯时,不是说:“不能从滑道处上”而是在旁边悄悄的观察并注意保护,当发现小朋友在滑道上堵塞时,老师介入,引导吴正诺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堵塞?堵塞后会怎样?吴正诺会发现,是因为自己从滑道处上滑梯造成了堵塞,堵塞后谁也玩不了滑梯了,尤其在滑道处堵塞,自己很容易从滑梯上掉下来,很危险。这样不仅帮助他理解为什么不能从滑道处上滑梯,还让他体验了遵守规则是对自己有利的,我想这样吴正诺就不会再一次违反规则而被罚站了。
启示:在对幼儿实施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要求幼儿遵守大量的行为规则,而应帮助幼儿理解规则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规则对自己有用,幼儿才能将规则或纪律视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才能从被动接受变为自觉遵守,幼儿的规则意识才能形成。
四、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给幼儿以正面引导
在案例五中:孔老师听到正正摇动小椅子的声音时说:“不要摇动椅子”。幼儿关注到的是“摇动椅子”,而不是“不要摇动小椅子”故几个朋友也跟着摇动椅子,课堂秩序乱了起来。假如孔老师听到摇动椅子的声音时,给予正面引导,用表扬另外一名幼儿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方式,告诉小朋友如何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正正也许马上停止摇动椅子,其他小朋友也不会摇动椅子了。另外,正正和其他小朋友也都需求得到老师的表扬,也会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便会活跃起来。
启示:在对幼儿实施常规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用积极的、清楚的语言对幼儿提出要求。当老师用积极清晰的语言来说明规则和要求,而不是简单地说明“禁令”时,幼儿才有可能记住和遵守规则,才能更有可能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每个幼儿心中都有着强烈的被鼓励被肯定的需要。作为教师应按照幼儿的心理需求,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多用积极的言语给以正面指引,少用强制性、限制性的语言,这样既可终止幼儿不恰当的行为,又可引导他形成适宜的行为。教师应多说一些:“你能做到……你会……”等具有期盼、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对孩子正确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常规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养成观察、反思的习惯,总结并积累经验,发展机智处理问题的能力,当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各类现象时,能抓住教育的契机,机智地干预或影响幼儿的行为和习惯,在最合时宜的时间给幼儿最有力、最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导读,2002,(02).
[2]郑三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人民教育,2006,(11).
[3]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的新思路.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9).
[4]邹琼瑶.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研究和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