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师友合作学习,让英语课堂重焕异彩
2017-04-07王海芳于娜
王海芳+于娜
摘要:英语课堂上,合作学习活动看似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但是热热闹闹之后,学生却所获甚微,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追求教育教学协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英语,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 合作学习 师友互助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荣成市蜊江中学早在2009年就开始研究合作教学,建立了4人合作小组,但实践中发现:尽管我们加大了对学困生的关注,在评价时对小组学困生的分值适当加大,但几乎所有的小组一直是由优秀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仿佛习惯了做一个旁观者,这使真正的学习过程被淡化,使学生参与自主互助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也使宝贵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英语课堂上,合作学习活动看似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但是热热闹闹之后,学生却所获甚微,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因此,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反复论证、积极探索与实践,从2011年新学期伊始,我校建立了“师友型”二人学习小组。“师友型”二人学习小组是指通过科学搭配,两名学生组成“师傅”与“学友”的帮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互查、互检、互助、互补、互评、互考等一系列合作任务,提高双方学习能力、协作精神、表达能力、自律能力的新型合作组织。一对一两人互助学习,针对性强,课堂人人管,人人被管,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解决了四人或六人小组在学习讨论中一直难以解决的教育难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每个班级分为师友互助组(同桌两人)、小组合作组(邻座4人)、大组竞争组(邻座8人)。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竞争评价等作了明确要求。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评价机制,如每周评选最佳师傅、最佳学友、最佳师友、最佳小组、最佳大组等。这样便于“生生——小组——师生”的互助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以求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师傅”是实现和谐互助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拔那些学习习惯好、学习悟性高、学习热情高的种子选手进行专门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当“师傅”、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讲解、如何驾驭课堂和调控课堂、如何互助预习、预习交流、互助探究、分层提高、练习巩固等等。
在课堂的“预习交流”“互助探究”等环节中,可以充分让“师傅”发挥用武之地。比如,在预习课中,经常让“师傅”担当教生词的工作;在每单元的3a教学中,让大家根据《导学案》先自己学习,然后再让小组长带领大家学习,通读课文、勾画重点短语及短文的理解等,为下一步的“预习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作业评讲和试卷评讲中,让“师傅”事先准备好,在师友互助时,帮助学友。在交流时,学友就会抢着发言。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争执和辩论中、在质疑和补充中、在老师的点拨中自然地学到知识,师友都在和谐互助中获得进步。那么,英语课堂中的“和谐互助”也就顺势而行。
一、平等互动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实现。学生也只有满足了师生、生生之間的平等、互敬、合作的需要后,才会因此自尊、自强、自重,甚至才会自信,才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和人格尊严得到承认,才会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无所谓的烦恼和恐惧。
英语教学不仅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语言交流,更是三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事关课堂教学能否顺利。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创新,倾听学生心声,启发学生心灵,让学生思维的翅膀得到自由飞翔,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天地里有更多的训练和创造。师生之间有了心灵的默契,教学才不再是枯燥的灌输和接受,而是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愉快学习。同时,生生间和谐互助更是让英语课堂充满了激情、乐趣与快乐。
二、合作共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交流氛围。英语学习是一门语言交流的学习,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学生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在师友、小组合作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各个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相互帮助又团结协作,各个成员齐心协力。因此,彼此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鼓励同伴,而个体在努力的同时,就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潜能。在“和谐互助”学习中,我们更看重的是师友、小组的共同提高,而不只是个体的竞争,这就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在优化意识培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组内成员在帮助与协作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队精神。“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说,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在师友、小组合作学习中,其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通过互相帮助影响别人的需要,又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当然,“师友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互助效果、讨论焦点、认知过程等,并且及时把握他们的互助参与度,捕捉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灵活运用教学环节,在学习中互助与共享,满足学习心理需求,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快乐与成功。另外,教师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我们往往佩服一些脱口秀的节目主持人,他们语言自然流畅,天衣无缝,现场气氛恰到好处,应对观众轻松自如,时刻吸引着观众的注意。教师也应学习一些主持本领,把英语课堂当成一次节目展示和美的享受。如在初三阅读篇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设置几张熟悉的本地风景照片,引导学生用Have you ever been to…来操练句型。
通过展示大家很熟悉的威海的成山头、刘公岛等图片,让同学踊跃提问、自由发言,提示他们可用学过的一般过去时来询问许多问题。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了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穿插使用的特点。渗透的情感目标是让学生懂得了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保护我们的风景名胜。然后再灵活地利用图片等进行师友间、小组内的练习与展示。这样,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就有机统一、自然和谐了。
“师友互助”的英语课堂,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功实现了教学中心的两个转变:一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到“学会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的转变,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