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2017-04-07韩晶

法制与社会 2017年8期
关键词:鲁莽李逵元杂剧

摘 要 在元代,许多剧作家都从不同的故事入手,写了很多关于绿林英雄李逵的故事,同时,李逵这个人物形象也逐渐变得丰满起来,并逐渐被定型。本文旨在通过对元杂剧中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的探讨,并深入地分析这个艺术形象所具有的喜剧色彩,清晰揭露出元杂剧中特殊的李逵形象。

关键词 元杂剧 李逵 鲁莽 正直 喜剧色彩

作者简介:韩晶,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225

元杂剧中取材于水浒故事的作品很多,但是现在很多作品已经亡佚,所剩不多。现存的水浒戏只有六部,其中有四部都是写李逵的,可见元代剧作家对他的喜爱。就这些作品中的李逵形象而言,每部作品所塑造的李逵又是不一样的,他们共同塑造了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李逵。这一时代,李逵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善良正直,极富正义感。同时,不同的剧作家又赋予了他不同的性格侧面,这既是对李逵形象的丰富,也是对李逵形象的延伸。在借鉴前辈研究成果的同时,本文試图通过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研究揭示,并深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喜剧色彩。

一、元杂剧中李逵的形象特征

(一)善良勇猛

元代社会黑暗,法律不能解决人们的问题,所以人们就会幻想有江湖侠客出来,用暴力的方式替百姓除恶,因此在现存的水浒戏中,剧作家们通过描写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反映出元代人民对于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的渴望,而善良勇猛,极富正义的李逵正是梁山好汉的代表人物。

在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中,他误认为宋江二人强抢满堂娇,就去聚义堂找他们理论。这不能仅仅看作是李逵鲁莽性格的描写,而更本质的在于表现他极力维护这个人民政权的正义性和不可侵犯性,以及他发自内心的对人民的保护。他忠诚于宋江,忠诚于梁山,但是在发生误会后为了梁山的正义事业,又翻脸不认人,要和宋江拼命,还要砍倒杏黄旗。这正是他内心正义感的极度强调。在高文秀的《双献功》中,孙孔目被捕入狱,他巧扮呆后生,救出孙孔目,并放走了其他犯人。随后又混入后堂,杀死白衙内和郭念儿,这一系列的举动,都透露出了李逵的善良勇猛和他发自内心的正义感,以及他与权豪势要对敌的决心。

(二)粗鲁莽直

在元杂剧当中,“黑旋风”李逵留给读者的印象除了善良勇猛和他的正义感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性格粗莽。剧中有很多表现李逵性格鲁莽的细节。比如在《梁山泊李逵负荆》中,他听了王林的控诉,以为王林骂的是他,就要烧草房,摔酒瓮,砍枣树,活杀黄牛;当他认定宋江鲁智深二人强抢民女之后又砍倒杏黄旗,大闹聚义堂,这些细节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格粗莽的李逵。再看《黑旋风双献功》和《黄花峪》这两出小戏,两位作者在描写李逵向庄家和货郎借衣服时所表现出来的粗鲁,以及出发前宋江对李逵的叮嘱,让他“忍事饶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了他的粗莽。

(三)幽默儒雅

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在表现李逵性格粗鲁的同时,还更为细致地刻画了他性格的另一面,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逵,可见康进之并没有把李逵这一形象类型化,而是赋予了他新的内涵——风流儒雅。他看到桃花瓣飘落水中,便对比“桃花瓣”和自己的“黑指头”,这一细节写出了李逵的率真幼稚,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在找王林对质的途中,他不断地用语言奚落鲁智深和宋江。这一段的描写并非闲笔,它写出了李逵的风趣诙谐。最后,他知道自己打赌输了以后,又“负荆请罪”,求宋江饶了他,期间还撒起娇来,企图赖账了事,这又让读者看到了他娇憨可爱的一面。

(四)精细认真

在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中,有很多细节都刻画了李逵的精细认真,如:当李逵听王林说宋江抢走了满堂娇后,并没有立刻相信,而是问“有什么见证”;在让王林指认贼人时再三叮嘱王林仔细辨认,这些细节描写,看似可笑,实则生动地刻画了李逵的精细认真。高文秀在《双献功》里也通过细节展现了其粗中有细。当李逵听店小二说郭念儿被人拐走了之后,立刻就想起了自己在路上无意中碰到的一幕,还记得那两个人的穿着“那厮绿罗衫绦是玉洁……穿着对锦沿边干皂靴” ,这些细节描写完全不像那个性格鲁莽的黑旋风,也正是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了李逵的粗中有细。在《黄花峪》的一折中,李逵假扮卖货郎来到寨子里,碰到了李幼奴,但他并没有冒然相认,而是谨慎地掩饰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所卖货物的种类及用途好处一一向李幼奴说清楚,这分明就是一个真正的货郎,最后才拿出枣木梳子试探李幼奴,待确认身份后才相认,作者通过这一段写出了李逵的仔细、谨慎。

(五)聪明机警

《黑旋风双献功》这出小戏虽然剧情简单,但是却在充分挖掘李逵身上的喜剧色彩的同时,更让读者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他机警智慧的一面。比如在第三折当中,他假扮后生,故意装出没有见过世面的呆子相,但是却又透着精明,戏弄了狱卒,救出了孙荣,实在是机警能干。他给狱卒说庄家人受的苦,故意扯出平时干活的流水账,接着又识破了狱卒想要绊他一跤的诡计,顺着狱卒的话说“俺家里个老驴,也是这么抽蹄抽脚的”,巧妙的骂狱卒是驴。然后假装钱掉在了地上,在狱卒低头看的时候蹬了狱卒一脚。他们两个人,一个很傻却装作精明,另一个很精明却又装作很傻,风趣幽默,又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全剧通过李逵的语言,举动,塑造了一个沉着机智,胆大心细的英雄形象。

二、李逵形象在元杂剧中的喜剧色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元杂剧中的李逵除了梁山好汉都具有的正直豪爽之外,还有他自己独有的特点,那就是他的风趣幽默,也就是他的喜剧色彩。作者在表现李逵形象的喜剧色彩的时候用到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如:

(一)巧合、误会的安排

这种安排在《李逵负荆》这出戏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李逵负荆》这出小戏虽然篇幅不长,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戏剧冲突却是十分突出的。贯穿全剧的冲突,是李逵与宋江为维护梁山好汉的纯洁性而发生的纠葛,双方的目的都是正义的。这冲突完全是由误会造成,但却不给人虚假的感觉,原因就在于造成这一系列误会的原因是由人物内在的性格决定的。王林忠厚善良,对起义军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们更是怀着信赖与敬慕的心情。但在被宋刚和鲁智恩欺骗时,面对坏人,他无力反抗,由轻信坏人造成了对起义军的误会。恰在这时,深爱着梁山的李逵出场了,他本要“饮个烂醉”,但是王林的唉声叹气引起了李逵的注意,他误信了王林的控诉,认为宋江和鲁智深是梁山的“败类”,于是才有了他大闹聚义堂之事。也正是这种误会,才有了李逵对宋江和鲁智深的奚落与嘲讽,也才有了随后的打赌和负荆。这些误会看似偶然,实则展现出了李逵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了李逵性格的喜剧色彩。这些误会都是起义军和人民关系亲密的真实表现,是人物性格冲突的结果。而李逵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以及他对梁山的热爱,也都通过误会的产生、发展和解决,跃然纸上。

(二)夸张的手法

这些戏剧在描写“黑旋风”的外貌时很是夸张,如《黑旋风双献功》第一折中孙孔目首次看到李逵便吓了一跳,不知道那是人还是鬼。李逵也说自己长得很恐怖。说法虽然夸张,但是却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李逵的外貌特点:黑,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再如《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中,宋江说他“性如烈火,直似弓弦”,就连他自己都说自己三天不杀人放火,就感觉不舒服,而且急于夸耀自己的身手和功绩,这才中了宋江的激将法。

(三)幽默风趣的语言

在文章中,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最能体现主人公性情。在这些元杂剧中,无礼但又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笑料,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在《李逵负荆》中他讽刺宋江和鲁智深的话,不仅使得文章气氛轻松活泼,更显出了李逵的幽默诙谐。在《黑旋风双献功》里,李逵采取假扮的方式,在牢獄内和狱卒的对话,更显出了他的机警。《双献功》与《黄花峪》中,宋江嘱咐他要“忍事饶人”时,李逵不厌其烦地刨根问底,这种情节安排,是为了完整展现李逵的喜剧性,活跃气氛。

剧作家们通过这些手法,充分的挖掘了李逵性格中的喜剧色彩。但是观众们在笑他的时候却不会因为他粗鲁无礼的语言、荒唐可笑的行为而否定他的闪光点。相反,正因为他不计较个人荣辱的可笑行为更加突出了他的善良正义。一般剧作家在塑造主人公时,总是歌颂他们美好的一面,把主人公塑造的完美无缺,导致这些主人公几乎都被神化。但是李逵除外,很多剧作家在塑造李逵这个形象时虽然也有意拔高他的形象,但是并没有过度的美化、神化,相反,大家好像都还不约而同的展示出了他的缺点。正因为这样,才使得李逵这个人物形象变得丰满,有血有肉。这就是元杂剧塑造李逵形象的成功之处。

三、元杂剧同《水浒传》里李逵形象的对比分析

(一)元杂剧与《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的比较

《水浒传》中,李逵的主要性格也是粗鲁莽撞,勇猛,充满正义感,但是这种塑造比起元杂剧来则更为夸张。在元杂剧里,他的思想只是单纯地反贪官,而不是反皇帝,但在《水浒传》里,他却坚决反对招安,他想推翻宋王朝的统治,相比较而言,这样的反抗更为彻底。总之,小说中“黑旋风”的形象继承了元杂剧中他“武”的一面,在着重表现他粗莽,勇猛,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格,也更加的血腥暴力,而没有表现出元杂剧中他风流儒雅,幽默风趣,聪明机警的一面。

(二) 造成元杂剧与《水浒传》中李逵性格不同的缘由

1.文体不同:

元杂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具有一般戏剧“道人情,状物态”的特点 ,如果仅仅在舞台上表现李逵的粗鲁,那未免显得单调无趣,但是如果适当加入一些他耍小聪明的细节,那不仅仅能够活跃气氛,而且也更是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丰富与发展。

2.创作意图不同:

元代戏剧家是一些宦途坎坷的文人,他们在现实中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因此他们想借戏剧的创作来抒发内心的愤懑,他们渴望替天行道的绿林好汉,而且这个绿林好汉应该是集智慧与勇气和胆量于一身,能为社会除暴安良的。虽然在剧中,李逵也会为了救人于危难之中而杀人,但是这不同于《水浒传》中的残忍血腥,他更多的是用计谋杀人,这样看来,剧作家把李逵设计的粗中有细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水浒传》作为水浒故事集大成的一部作品, 思想内涵的深刻性要远远大于元杂剧。这部小说要写的是一部完整的起义军反抗统治阶级的故事,所以作为主人公之一的李逵应该是勇猛刚直,彪悍血腥的。

四、结语

通过元杂剧,我们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率真可爱,风趣幽默,有勇有谋的“黑旋风”李逵。他不同于《水浒传》中的那个血腥的李逵,他是代表正义的,能为人民除暴安良的绿林好汉,是一个被观众所接受、所喜爱的艺术形象。而且,元杂剧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作者刻画李逵这一人物形象时用了很多高超的写作手法,使得这一形象有血有肉,充满喜剧色彩,也使得这一艺术形象具有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注释:

①臧晋叔编.元曲选(第二册).中华书局.1958.694,695.

②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隋树森.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

[2]王季思.全元戏曲(12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5]陈俊山.元代戏剧赏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6]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提要.商务印书馆.1941.

[7]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8]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9]孔繁信.略论高文秀的英雄戏剧.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鲁莽李逵元杂剧
论元杂剧的文学——以《单刀会》为例
磁州窑瓷枕上的元杂剧投影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英语世界元杂剧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借 我
不打不相识
借我
借我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