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2017-04-07朱景龙
朱景龙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新名词可谓“秒出”,微博、微信、微广告、微电影瞬间席卷全球,仿佛一夜“微风”吹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基础教育也卷在其中,“微课”应运而生,在不知不觉中已风靡中学的课堂,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推动剂。本文笔者就微课的概念、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所展现的优势、以及“微课”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的必然性、意义、弊端及相应的策略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微课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改革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全名“微课程”,是“微型网络课程视频”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上活动、实验展示、合作探究、课后答疑、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而开发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具体化、支持课上、课下不限时间,自学、小组探究、集中学习不限方式的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同时必须具备完整的辅助性教学材料,包括与该节课有关的教学设计、课上展示的课件、视频音频素材、实验影音、随堂测试、课后作业以及学生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材料等,这些资源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而是沿一条主线,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简明又完整的教学资源结合体。
“微课”要真的做到“微”,每个“微课”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为什么“微课”的有如此要求呢,除了体现它本身的特点,节省时间、简短灵活之外,从生物学的角度也得到了印证?根据国内外生物学上有关人脑的研究表明,正常的成年人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时间在10钟左右。所以对于只是接近成年人高中生来说,每个“微课”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超过1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就会感觉到疲劳,不利于大脑对视频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梳理、记忆、理解和掌握。“微课程”是采取视频的方式记录教师知识讲解、重难点归纳、学生互动、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的媒体,在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需求,采用实物教具、演示实验、挂图、图片、ppt、文字等格式的资源,不一定局限在影音视频格式。
二、“微课”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的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但目前从中学实验室的硬件上来看,无论是药品、还是实验的设备都处于严重匮乏的状态、很多危险的、有毒的、对设备要求高的(包括高温高压、真空)的实验都无法完成,再加上《物质结构》一书,研究的都是微观世界,十分抽象,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只能是说实验、想结构,给学生的理解、掌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微课”走进课堂,不仅补充了高、难化学实验的空白,还把抽象的微观粒子世界真实的以影音、动画的形式真实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找到了支点。
三、“微课”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的必然
(一)“微课”真正实现了“教”和“学”的高效性,常规的高中化学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平均一个老师一要教4个班,每节课40分钟或者45分钟,所以每节课一样的知识点教师要重复4遍,老师不仅觉得累、而且不断的重复会让老师感觉心烦、枯燥无味,而且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像机器一样在相同的时间来学习相同的知识,这就会出现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会感觉很简单、在浪费时间,无聊;而基础差一点或者偶尔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又感觉没听明白,闹心。“微课”的出现,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仅避免了老师重复的无效劳动、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间。打破了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束缚,真正的做到了素质教育推动下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材施教”。
(二)“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它本身的知识却是研究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世界、它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挂图去和学生一起想象粒子的变化过程,遇到实验现象,只能靠描述实验现象,偶尔做过的实验,也不能重复去做,只能靠回忆实验现象来讲解,而微课的引入,可以把所有的挂图做成影像,连续播放、把实验视频按需要进行剪辑,随时安排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避免了靠老师一张嘴来讲,靠学生靠一颗心冥思空想,“微课”使学生随时随地的能看到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让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活灵活现的展现学生的面前。可以说“微课”把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魅力带给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对化学这门自然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微课”使学生学会学习化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
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原因就是化学中好多知识零碎、出现的无规律、但有很重要,例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特点、有机物的结构、化学反应类型等。所以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化学学科需要背的东西多而杂。“微课”在这点上显现了它的独特的优势。如: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化合物”这一模块,书上每节都有不同的元素介绍、每种元素又有多种相关的重要的化合物,教科书上的黑白插图模糊不清,所以可以在网站上找到更清晰的图片,或者到实验室照些真实的照片做成元素化合物赏析集锦的微课,不仅让学生看的更清新、而且图片之间的对比更明显,记忆更深刻。如碳酸钠的粉末状和碳酸氢钠的细小颗粒,碘化银的黄色和溴化银的浅黄的区别。另外,当整个元素化合物模块学完时,可把元素化合物在树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分类,特殊颜色、状态、及特殊反应可以制作一个“特别专题”微课、学生还可以按元素分组制作每种元素总结篇,在对知识梳理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微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所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之而生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学生群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局限性、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差异性,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大幅度降低。“微课”的出现,有效的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可以利用下课时间,完成资源的搜集、整理、制成片段,各小组放在一起制成合集在课上展示、探究、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的环节,实现小组合作探究的同时,缩短了很多时间,大幅度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在流于形式,真正的融入了教学。例如:总结化学方程式时,可以按照反应类型、或者元素种类,进行分组,完成后再采取分组展示,经过自评、互评、师评确认准确后,做成微课实现分享,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的同时,更享受合作带来收获的乐趣。
(五)“微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相长
一节精彩的微课完成,需要老师精心的策划,授课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教师要准确的把课前预习、课中讲解、重难点分析、学生活动、ppt、各种形式的文字、影像资料、准确的合理的穿插、排序,录制成每个微课视频,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不仅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重难点和教学技能熟练掌握、还要求教师掌握ppt的制作、各种图片处理、影音的录制的多媒体技术。
微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缩短时间的同时不能减少内容。微课从设计制作到应用,是一个不断研究、反思、提升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学习、自己观看后的反思、同行之间的交流,会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存在的漏洞,从而无形中加速了教师个人业务能力、专业水平的发展。
四、“微课”要正确的使用,适时、适度,切勿流于形式
現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课型”,“赶潮流”,每节课都上“微课”,流于形式,微课的制作毫无设计、选题毫无要求,造成“劳民伤财”,最后事倍功半。微课作为新生事物,优势明显,但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有效,它对课堂的实际选题、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以及学校的配套软硬件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改进、提高才能把微课做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课堂改革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一四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