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鹤楼》文本深读

2017-04-07赵文静

祖国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两联崔颢汉阳

赵文静

《黄鹤楼》一诗选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诵读欣赏中,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安排学生只需背诵即可,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做这样的教学处理实在可惜,希望在文本深读过程中将此诗能够精读精讲,下面是我对此诗的一些粗浅看法: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声明中外的历史名胜。是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变化名楼,素来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历。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而崔颢这首《黄鹤楼》诗尤为后文人所赞赏。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后来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心旷神怡,诗兴大发。正当提笔笔写诗时却见崔顾的诗,自愧不如,只好叹道:“眼前有暴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此诗能令诗仙折服,其艺术造诣可见一斑。宋人严羽著《沧浪诗话》中也说:“唐人七律诗,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作为一酋登临抒怀之作。

崔颢《黄鹊楼》诗没有追循“眼中景一一心中情”这一传统模式,而是一上来就从黄鹤楼的得名来历说起。抚今追昔。抒发了自己登楼所感。有论者指出诗的前两联提及的与黄鹤楼有关的神话传说,表现的是作者的慕仙思想。我对此不敢苟同。且不论传说的真实与否。但从崔颢早年即中进士、仕途失意后游历边塞及最后客死长安的经历来看,他还是功名心切、积极人世的。

不过传说本身引发每一位登临者的思古幽情则是肯定的。“黄鹤一去不复返”。有一种岁月不现、盛年难再的遣憾,鹤去楼空。唯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今人来此,徒增一种物是人非之慨叹。面对悠悠千载的白云.诗人意识到宇宙中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促的矛盾与焦虑,是啊,时间是如此地久远。而人生又是多么地渺小短暂。其间个人的悲欢离合,荣辱浮沉又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啊!

“黄鹊”一共出现了三次,写出了作者的迷茫与惆怅。其实,随时间远逝而不可重现的事物又何止“黄鹤”呢?世间万物皆是如此,“黄鹤”与“白云”冷酷无情地见证着人间的沧桑巨变。两个“空”字强化了这种遣憾和感伤。而这种世事茫茫的沧桑感与作者崔颢回顾自己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漂泊羁旅的孤独感相互交融。为下文写乡愁在情感上做了铺垫。

如果说首、颔两联因事而感。从时间的经度上通过神话传说为思古之情做铺垫的话那么接下来颈联作者由怀古转入写眼前所见,由虚入实。则从空间纬度上通过景物描写使乡愁呼之欲出。有人说颈联以明丽的景物描写一扫前两联沉重感慨的阴霾。满眼秀色给入以明朗的感觉,情感变化太突然。其实不然,眼前现实景物的描写同样也是在为尾联的乡思蓄势,诗人登高望运,汉阳城、鹦鹅洲的芳草绿树清晰可辨。一派蓬勃盎然的春意。然而看似明媚的春色恰恰惹动了诗人的离愁。原因有三:一是凭楼远眺所生,古人云:“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很多羁旅行役之人以及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的常见方式就是登高怀远。所以“登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意象。睛川之下的汉阳城中远树历历可辨,但那远芳近树却不是故园桑梓,此时的作者远眺异乡风景思故园之情自在情理之中了。二是因芳草惹动离愁。《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赋中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从那以后,“凄凄芳草”便成了触发游子别情的一个重要意象。“晴川历历汉阳树,劳草萋萋鹦鹉洲”此二句看似描述了眼前景物。实则蕴含着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极富人情味,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伫立在眼前。

首、颔、颈联从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浓浓的乡愁。崔颢《黄鹤楼》诗是登临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有感于黄鹤楼神奇动人的传说,生吊古伤今之意;俯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以典型的意象叠加烘托情感。拓展了时空的深度与广度,自然而然地把乡愁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波澜壮阔,即兴赋诗,脱口而出,一气呵成。诗作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虽不协律,但浑然天成。而且文采飞扬.实为乡愁诗之典范。同时本篇的韵昧和风骨也登上了同类诗作的峰巅,无愧于盛唐七律诗第,佳作之誉。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猜你喜欢

两联崔颢汉阳
黄海蓉作品选
王玉岭艺术作品欣赏
武汉汉阳老年大学校歌
业务再延伸,汉阳所获神龙公司实验室认证授牌
颈康细粒剂配合两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
《中国火炬》通联评刊座谈会在汉阳召开
己丑年夏日再登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