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操作技术在中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07王明鹤
王明鹤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向临床护理医学跨越的重要桥梁和关键环节。但由于人体结构庞杂,专业名词繁多, 形态描述详尽, 且都需要记忆, 给初次接触医学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与后期临床应用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学完人体解剖学在后期的临床课程中有关结构已经忘记,就会导致基础教学和临床应用的脱节。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我们尝试在解剖学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引入临床操作技术。
关键词:临床操作技术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向临床护理医学跨越的重要桥梁和关键环节。但由于人体结构庞杂,专业名词繁多, 形态描述详尽, 且都需要记忆, 给初次接触医学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较多的困难, 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与后期临床应用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学完解剖学在后期的临床课程中有关结构已经忘记,就会导致基础教学和临床应用的脱节。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我们尝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引入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我校解剖教研室2015年开始,首先将食管插管术直接引入消化系统教学中,并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做一比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以期为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级三年制中职护生1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护理1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2班的64名学生为实验组。一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即老师在讲台上结合PPT、挂图讲解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学生在下面听,理论课后观察实验标本。实验组的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加入食管插管术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理论课后再在实验标本讲解重要结构以及临床应用。
(三)教学效果评价
消化系统学完后进行综合考核,采用试卷考核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课程结束后给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其包括提高学习兴趣等6项内容评价应用3Dbody虚拟仿真系统的实际效果,采用不记名的问卷方式。
二、结果
(一)两组护生期末实验考核成绩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应用开放式系统结合PBL教学效果显著。
(二)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评价表,共6个项目,学生匿名填写,共发放124份,回收124份,有效率为100%。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2。
调查和座谈后发现,实验组学生对将临床操作技术直接引入解剖学教学充满了兴趣和新鲜感,而且学习学习积极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枯燥无味的解剖学基础教学与临床应用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少考虑学生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经常出现某些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应有的师生互动。这只会使得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造成教学质量下滑。也使基础医学教學和临床应用严重的脱节。将临床操作技术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使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临床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基础医学教学和临床应用严重的脱节的问题,为“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的教育开创了新的模式。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反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莲,张富兴,李辉等.素质教育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02).
(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