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之城的运动风尚
2017-04-07王颖
王颖
提起重庆人最喜爱的休闲方式,你可能会脱口而出:麻将。但事实上,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
2015年,重庆市体育局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四成重庆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上。
2016年,在《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寻找中国最棒的运动城市”报告中,重庆综合排名第六。
这并不意外,重庆具备天然的运动属性。这座3D立体魔幻城市,本身就是绝佳的运动场所,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其与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表现在运动方面,就是运动方式越来越时尚和多样,场馆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而体育锻炼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重庆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3D魔幻城市的运动风
2016年夏夜,室外温度35℃。
渝北区照母山上,老老少少一群人,听到一声哨响就迈开脚步,朝着上山的坡道前进。他们是“都市夜徒族”,来自一个叫“步量重庆”的活动组织。
冯枢,网名“聊殇”,是这个组织的发起人。2011年的一天,他到沙坪坝办事,回家时遇到堵车,一“怒”之下便徒步走回观音岩。
谁知这十多公里的步行路程走下来,冯枢竟然觉得十分畅快。于是,他建立了一个QQ群,并在论坛发帖征集同好。
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冯枢索性辞掉工作,专职投入到“步量重庆”之中。如今,“步量重庆”的会员人数已超过1.5万人。
在冯枢看来,重庆这座建在山上的城,是最适合徒步的地方。重庆的地形高低起伏,上坡和弯道多,能增加徒步运动的挑战性。
在徒步运动中,重庆人还“因地制宜”发展出了一个小分支——爬梯坎。
这座建在山上的城市,有很多爬梯坎的绝佳场所——
山城步道,从石板坡长江大桥开始,沿古城墙,顺山势向上攀升,全长308米。站在凌空栈道上放眼望去,长江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
黄葛古道,起点位于南岸上新街前驱路和海棠溪,古道两旁有茂密的百年黄葛古树,空气清新,是重庆一条热闹的古道。
铁山云梯,位于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这里不那么陡峭,很适合小孩和老年人。云梯全长八公里,全部用青石铺设,周围设施也很齐全。
相对于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重庆也有一些“洋气”的运动在兴起。棒垒球就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来,重庆棒垒球协会(筹备组)一直在全市推广棒球运动,仅去年一年,就在重庆开展了全国软式棒垒球冬令营重庆分会场活动、中职基地软式棒垒球锦标赛、庆祝世界垒球日软式棒垒球亲子体验活动、重庆市首届棒垒球公开赛等活动。
棒球正在走进重庆的校园、社区、机关和企业。
赛事让生活更精彩
看比赛也是重庆人体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曹林平时很忙,但每到中超赛季,他都会带着儿子去奥体中心给力帆加油。
近两年,重庆球市相当火爆。去年的主场比赛,重庆奥体中心的平均入场观众达到了四万人,成为本赛季中超联赛最火爆的主场。
足球能点燃一座城市的荷尔蒙,这话一点不假。只要走进赛场,“力帆雄起”的呐喊声便排山倒海扑来,不管战况如何,球迷们的热情和愤怒都在这句口号中得以宣泄。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支自己的球队。重庆人感到庆幸的是,他们有力帆。
除了足球,能引发重庆人热情的比赛就是马拉松了。
2016年第二届重庆女子半程马拉松,8500名跑者从南滨路烟雨公园出发,开始了一场“靓丽”的奔跑。
女子半程马拉松恐怕是重庆众多马拉松比赛中最吸引眼球的。在跑道上,既有妙龄女孩,也有推着婴儿车的妈妈。此外,还有爱跑步也爱火锅的ARG女子跑团,她们曾上榜全国“最美女子跑团”。
该赛事很好地将运动和女性日常生活结合,凸显了很多女性元素:欢迎区特意摆放了4000支玫瑰组成的鲜花通道,还提供贴心的按摩、补妆、美甲等赛后服务。
为了转播这场比赛,乐视体育直播团队在现场设置了包括4台无人机在内的27个机位,并通过乐视体育、乐视视频的移动端、PC端,以及乐视超级手机和乐视超级电视进行直播。
重庆女孩的美丽和精气神通过这场比赛得到充分的展示。
此外,排球在重庆也很有群众基础。今年3月5日,第十一届亚洲U18女子排球锦标赛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体育馆开幕。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里,来自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这里比赛交流。
未来,引入更多国际赛事,将成为丰富重庆人体育生活的重要指标。
重庆人的运动平台
重庆人正在进入体育智能时代。
2016年12月17日,一群人戴着圣诞帽,贴着白胡子,在中央公园迈开矫健的步伐,参加一场名为“圣诞冰雪跑”的活动。
这次活动的参与者,都是通过“云动重庆”微信公众号报的名。“云动重庆”是重庆俞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微信公众号,2015年5月正式上线,目前已经吸引了超过20万的重庆人关注。
通过“云动重庆”,体育爱好者可以完成赛事报名、教练和场馆预定,还可以购买体育用品,获取“运动处方”及科学健身指导等。
当然,重庆人的选择不止是“云动重庆”。
作为主管体育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重庆市体育局也推出了一网一端“互联网+全民健身”平台,其打造的“重庆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和“SPORT重庆”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5月31日正式上线,提供健身设施、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等信息服务。
事实上,早在2011年,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就实行了网上报名,既简化了赛事组织工作,也方便了运动员的参与。在经过網络平台的升级改造之后,重庆国际马拉松赛不仅于今年实现了所有参赛选手在线注册和缴费的功能,而且还完成了网络平台“参赛摇号”的工作。
品尝到“互联网+体育”甜头的还有力帆足球俱乐部。在本赛季征战中超之后,力帆加大了网上售票的力度,让广大球迷足不出户就可轻松购买球票,无须再专程赶到售票点忍受排队的煎熬。
互联网除了给爱好者带来便利,也在帮助健身机构完善管理,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已有上百家健身场馆正在使用倾城运动研发的健身场馆SaaS运营系统,通过电脑、手机均可一键完成排课、预约、打卡签到、会员管理等,帮助健身场馆实现高效管理,辅助健身场馆经营决策,协助健身场馆进行深度运营,为实现健身场馆价值最大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民营企业倾城运动公司还发起了“全城、全民、免费”健身运动,得到了多家健身场馆的大力支持,上万人踊跃参与。此外,2017年6月,倾城运动还将落地一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免费健身商业综合体,这将是全国首家创新型健身中心。
硬件满足不同需求
许乐是在跟朋友逛街时发现O2CYCLE室内单车俱乐部的,当时她就眼前一亮。常常关注时尚运动信息的她,早就听说美国正在流行室内单车运动,名模吉赛尔邦辰、贝克汉姆一家、Lady Gaga等明星都是它的粉丝。
“没想到重庆也有这样的单车俱乐部。”许乐当时毫不犹豫就走进去办了一张卡。她发现,不同于传统的动感单车,穿上专业的骑行鞋让这场运动更有仪式感。轻音乐、电影原声、打击乐甚至民族风等多种音乐在耳边响起,更有氛围。
对于非健身爱好者而言,运动的仪式感和氛围更为重要。像韦德伍斯这样的知名健身连锁品牌也开始入驻重庆。它们代表的轻奢运动风将吸引更多的重庆市民加入健身的行列。
何巧是超市售货员,收入不高,她平时只在小区跑跑步,那些需要办卡的健身房她都不敢去消费。但最近何巧得知,每周凭身份证可以到社区领取一张免费健身券,去小区附近的海悦荟健身中心,享受那里的恒温游泳池。
2016年,市体育局出台了《重庆市社区健身点实施方案》,计划两年内在全市新建600个社区健身点,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随时随地参加体育锻炼,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目前已经建成300个。
这些健身点不是单纯地辟块地,放几个健身器材,而是充分利用社区周围的专业健身场馆建立社区健身点,为居民提供更为全面的健身服务。
除了提高健身场所的密度,从去年7月1日起,重慶城镇职工还可持社保卡到奥体中心、晋愉绿岛中央公园运动中心、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场馆健身消费。
硬件设施的完善正在为重庆人的体育生活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重庆还拥有体育“软实力”。
目前,重庆已经成立体育志愿服务队近百支,登记注册“好体育人”体育志愿者7100多人。这些志愿者活跃在各个区县,通过“体育云平台”“路边健身课堂”“百姓赛场”“你点我送”“预约服务”等惠民活动项目,为群众提供免费体育指导,使体育的大门向更多人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