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4-07章策文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英语阅读课作为最主要的语言输入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阵地。然而,当前的英语阅读课堂存在教学模式固化,文本理解浅表化,语言知识灌输化,活动设置形式化等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提倡通过多概括文章,多激活思维,多聚焦语言,多转换信息等方式,打开学生思维,锻造思维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能力;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42-04
【作者简介】章策文,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南京,210000)教师,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先进个人”。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内学界纷纷开展了各类“学科核心素养”讨论与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晓堂、赵思奇近期撰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回顾了关于学科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和实质内涵,并指出在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出路与方向。
与2003年颁布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相比,即将颁布的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重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与文化品格的同时,将思维品质单列出来,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更加凸显英语学科育人的功能。而这正好弥补了以往英语课程标准以及英语课堂教学对思维品质训练的忽视所带来的损失与缺憾。
二、 现状透视
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培养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发展自己的思维,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王蔷,2015)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专家、学者主要围绕新课改的方向、理论基础、推进策略、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师新课改的参与等方面进行研究,虽然也有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认识和感悟的讨论,但对于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少之又少。
英语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相关的教学研究也缺失。笔者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思考,概括出当前英语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四化”。
1.教学模式固定化。
随着对阅读教学研究的深入,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日益成熟,同时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模式的固化,会忽视地区差异、年段差异、能力起点差异。各个地区,各个年段的阅读课堂几乎千篇一律,从整体感知,到细节理解,再到读后产出。高一的阅读课堂与高三的阅读课堂,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流程,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从测量到评价都是一个模式,一个风格,忽视了学生的年段特点、生理特点以及思维能力的差异。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循序渐进的发展。
2.文本理解浅表化。
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基本都是将语篇阅读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专攻文本理解,第二课时聚焦语言知识。文本理解肤浅化主要表现在只满足于文本字面信息的获取,而忽略文本中所蕴含的言外之意,忽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核,忽略了对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深度剖析與探究。教师往往通过True or False,Multiple Choice 等题型来检测学生对文本字面信息的获取情况,简单地认为获取了文本信息就是理解了文本,完全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造成了文本资源的巨大浪费。
3.语言知识灌输化。
在第二课时的语言知识讲解上,教师更是完全聚焦词、短语、句式的用法,灌输纯粹的语言知识,而不去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如何通过选择恰当的词、短语和句式表达自己想要体现的情感与态度,作者如何做到“以辞达意”的;不带领学生去欣赏语言,不教学生如何在欣赏中学会鉴别、学会思考、学会使用。
4.活动设置形式化。
很多教师不能从本质上理解课堂教学活动设置的目的与意义。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热闹而活动,为了活跃气氛而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活动完全脱离教学的主题,与教学文本没有关联;也有些活动是表演,是事先彩排,课堂演出;活动的设置不基于文本学习,不能真正输出有价值的语言信息,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培养策略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丰富的知识,多元的文化,更能开拓学习者的视野,训练学习者的思维。冀小婷(2016)认为思维品质就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个体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程晓堂(2015)认为英语学习有利于促进以下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与发现能力,比较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概念建构能力,信息记忆与转换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时空判断能力,严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课作为最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最主要的语言输入形式,不仅承担着语言形式和语言知识传授的重任,更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英语思维能力、语言文化鉴别能力都需要借助于精细化的阅读来逐步培养。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相对成熟,是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
笔者供职于南京市一所外国语学校,教学对象主要是高二年级学生,学生的语言基础相对较好,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高于一般中学生。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弱化语言知识的灌输与传授,更加侧重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更加侧重于表达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下面,笔者以教授《新概念英语》第三册Lesson 24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为例,谈如何设计阅读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多概括文章。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段落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概括文章需要学生在精细阅读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观点。概括文章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文体、准确辨析作者的观点与论据。
用30个左右的单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是近年来江苏高考英语写作部分的主打题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训练环节。概括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年段特点,或概括一个段落、一方观点,或概括整篇文章、多方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做出科学的教学设计。
在教授Lesson 24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时,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笔者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上课时,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用30个左右的单词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要求“include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讨论结束后,将各个小组的定稿用投影展示,供全班讨论定夺。最后确立以下版本为最优: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which idiomatically means a terrible secret concealed from the public, is a real situation at Georges house, making me petrified. 也许这个概括也并不完美,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修改以及对其他小组作品的修改与评论,有独立思考,有思维碰撞,有批判,有欣赏,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了驾驭语言的能力。
在让学生概括文章或段落之前,教师要事先预想学生的多种可能性答案,要事先准备好方案,针对每种可能性的答案,如何给予指导和引领,最终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准确概括出文章或段落的主旨。
2.多激活思维。
激活思维的主要方式就是科学地设疑。 科学地设疑就是启迪学生,引领学生,促进学生思维。设疑是所有课型都必不可少的部分,对阅读课尤其如此。设疑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对文字符号的表面理解,而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作者写作内涵的深究。设疑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设疑要能促进学生思考,要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设疑要避免过度考查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和获取能力,要更多地关注文章的言外之意,隐含之意;要通过对文章的分析与透视,挖掘出隐含其中的、通过文字表面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源于对文章深层内涵的挖掘与思考,而不是来源于对文字符号的字面翻译;批判能力来源于智慧的交锋与碰撞,而不是来源于对文本信息的捕获与记忆。阅读教学要多设计开放的问题,多问为什么,多引领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利用文本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
在教授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fact that George told him that the guestroom was rarely used? Is this information necessary in the passage? Why or why not?
作者为什么将“客房很少使用”这一事实在文章交代,對下文有没有暗示和铺垫?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引领学生去思考,在写作中如何前后呼应,如何为下文埋下伏笔,做出铺垫。
(2)Why didnt George tell the author about the real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when telling him the room was rarely used?
(3) Why does George still keep a real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since he is no longer a medical student?
这是两个完全开放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主要考查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思考与分析。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能做到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现有的文本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分析与解释。
(4)Why was George so unsympathetic when the author told him about the skeleton?
这是一个属于read beyond the lines的问题。学生需要读出字里行间所透露的这副skeleton对George的意义以及George对自己曾经是a medical student的特别情感。
科学地设疑要求教师细品文章,读懂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并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多聚焦语言。
“聚焦语言”不是指聚焦语言知识点,不是注重“language points”的灌输与记忆。诚然,教学中要关注重点词汇的意义、搭配和用法,但更要关注作者如何“以辞达意”,要探究语言以及语言形式对语言意义传递所产生的影响(to explore language and its impacts on meanings)。教学中,要以文本赏析的形式进行文本解读和语篇欣赏,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中进行精细阅读,在精细阅读中提升语言感悟能力,培养英语思维能力,提升语言比较能力、鉴别能力和赏析能力。
同样以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为课例,关于language exploration,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1)“... an old lady ... had poisoned every one of his five husbands” 能否改成“... an old lady ... had poisoned all of his five husbands”?有何不同?
(2)“It is all very well for such things to happen in fiction”,这句话的隐含意思是什么?能否改成“It is OK for such things to happen in fiction”?
(3)Which words best illustrate that the skeleton is frightening?
(4)Which word best illustrate the authors horror of the skeleton?
(5)“We often read in novels how a seemingly respectable person or family has some terrible secret which has been concealed from strangers for years”一句中,能否将其中的“how”改成“that”?有何不同?
通过这样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focus on forms),更加关注语言形式对表达意义的重要影响(focus on the impacts on meanings),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鉴别,从而学会使用。 聚焦于语言的教学过程是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重要中间阶段,是语言理解、内化、吸收的必不可少的intake阶段。这个阶段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与思维培养的成败。
4.多转换信息。
信息转换能力是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要求读者对所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加工和处理,并转述表达。信息转化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信息转化可以以动态形式出现,如分角色表演文章内容(role-play)、采访报道(interview)、口头汇报(oral presentation)等;也可以以一些静态的形式呈现,如填写表格、改写、缩写、扩写、写续集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教学时间设计安排。
在Lesson 24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安排了两个活动进行信息转化。
(1)Act out the scene where the author saw the skeleton and ran to George.
(2)Make an oral presentation about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t Georges at the weekend.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重新构建文本,转换时空,根据自己的思维与逻辑,重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
总之,避免教学模式固化是整个阅读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教学不应该有通用的标准和模式,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生理和心理特点,要针对不同的年段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无论是概括文章,激活思维,聚焦语言或是转换信息都要与学生的水平与年龄相一致,科学设计问题,科学设计活动,避免教学模式的固化。
四、结语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阅读教学是最基本的课堂教学课型,也是最主要的语言输入形式,不仅要传播语言与文化,更要提升思维与品格。因此,英语阅读教学要避免纯知识化教学,避免纯浅表阅读,大力推进深层阅读,深层思考。教学中,要注重概括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并通过科学的设疑、开放式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欣赏语言,鉴别语言,学会思考。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
[2]李静.我国高中英语课程功能的定位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06).
[3]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06).
[4]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語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5]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