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裕民
2017-04-07韦达韬
韦达韬
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来到延安。
他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的降落伞裁制的……
相比得到大批国际援助的国民党政府,共产党的日子过得十分紧巴,却安之若素。
斯诺从共产党的“紧日子”中看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他说,这是胜利之本。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庄严宣告,验证了斯诺的“东方魔力”说。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革命前辈们对简朴生活甘之若饴,与劳苦大众同甘共苦。正是这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紧日子”,最终换来了新中国亿万人民的好日子。
其实,世上并无所谓的魔力。
如果有,那么这个“东方魔力”,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树立的一种高尚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添加“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这句话,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高尚情怀。
“节用裕民”语出 《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2000多年过去了,古人的智慧依然熠熠生辉,如今又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裕民,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追求。
节用,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过好“紧日子”,更要过紧好日子。
过去我们过“紧日子”,更多的是迫不得已。
今天,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日子越过越好,那么,是否就可以放开手脚过了呢?
应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过紧好日子的思想与自觉,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花公家钱不心疼的現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针对这种现象,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之际,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说,“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表示要“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这三条,中央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国以民为本,“国奢则用费,用费则民贫”。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能过好“紧日子”,更要过紧好日子。
“节用”并不意味着紧缩财政政策,减少各项财政支出,而是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真正把富国、裕民作为财政支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该支出的不仅要继续支出,还要不断扩大规模。比如,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改革,依然是支出的大头。
2012年以来,重庆“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民生支出则连年上升,2016年达到2160亿元,继续保持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以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大幅提升。
春天,是一年中蕴含期待最多的日子,全国两会也因此被称之为“与春天的约会”。
不负春天之约,“节用裕民”带着初春的温度,温暖着全国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