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守岁”,水饺迎新
2017-04-07蔡文清
文-蔡文清
围炉“守岁”,水饺迎新
文-蔡文清
游子又该扛起行囊向远方,
但家乡年夜饭的温暖
定会在记忆中绵延不散。
春节期间,游子还乡。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陕西美食出尽风头。春节期间的“陕西舌尖”同样别具风味,古朴厚重的黄土地赋予它坚毅、踏实的质感。
陕西称“春节”为“过年”,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谓“过小年”。俗语曰:“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这天大家纷纷用麦芽糖加芝麻做成的“糖瓜”祭祀“灶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后,灶台就与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成了祖辈遗留的传统。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神要回天宫述职,禀报人间善恶是非,以此作为来年奖惩的依据。因此人们在这天起岸焚香,为防止言辞颇多的灶神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便祭起甜黏的“糖瓜”,黏住他的嘴,求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过罢小年,便杀猪宰羊、做豆腐、吊挂粉条为春节做准备。
陕西地区汉族居多,地势多为山地、高原,祖辈都以农耕为主。过去农民生活艰苦,一年到头吃不了几回肉,辛辛苦苦将“年猪”喂得肥美,过完小年便会宰杀掉:一是祭祖;二可将“年猪肉”用腌制、熏烤的方式做成腊肉,储备为来年的肉食;三为通过这一活动联络乡民感情,陕西乡间均有“职业杀猪客”。每到“杀年猪”这天,主人都会邀请乡亲前来帮忙助阵,男士协力完成宰杀、褪毛、卸肉等,女士则与女主人一并在厨房忙活,等“年猪”杀好,一定要用新鲜的肉为前来的乡亲做一桌丰盛的佳肴,以表谢意。“杀年猪”的传统今日仍流传于陕西各地,因此只要愿意帮忙,每天都能与乡亲同享佳肴。
做豆腐和吊挂粉条,是小年后的主要工作。一是因传闻腊月二十五这天,玉帝要下界视察,吃豆腐渣以示清苦;二是为“蒸包子”做准备。陕西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说法,因此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期间,人们都要起锅蒸足够的包子和馒头。关中地区大都蒸“花馍”,心灵手巧的妇女在馒头的基础上辅以雕花和染色,使其不仅可食用,更具很强的观赏性和寓意,例如寿桃型象征长寿、龙凤呈祥型象征儿女安康……其余地方“蒸包子”的馅料多是自家做的豆腐、粉条、猪肉。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年夜饭。陕西年夜饭因地域不同,风格也呈多样,但无一例外都很讲究意头。
陕北年夜饭以肉食为主,猪肉、羊肉、鸡肉样样齐全,讲究“八碗十六件”。“八碗”分全肉食的“硬八碗”和四荤四素的“软八碗”,饭桌上也少不了加了红枣的年糕,取其谐音“高”,希望来年步步高升。
关中平原的饭桌则少不了烩菜和鱼,一锅热腾腾的烩菜端上来,蔬菜种类达十余种,营养又美味,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
陕南地区气候湿润,汉江贯穿而过,另有一派江南风光,年夜饭桌上的腊肉、腊肠绝对是陕南美食的精髓。经松柏木熏制而成的腊肉肉色鲜艳、香味醇正、无烟熏味且不会变质,过年时可直接用它切一盘凉菜,也可配以蒜苔、豆腐等炒成热菜,又能以它做辅料炖汤,汤汁之美其他炖菜无可比拟。
按照陕西民俗,年夜饭过后,老人小孩都要围炉“守岁”。人们在团圆之夜吃着茶点瓜果促膝长谈,夜宵定然是一碗香气四溢的水饺。一取其谐音,有“更岁交子、辞旧迎新”之意;二取其吉形,饺子似元宝,寓意来年招财进宝。
新年钟声响起,初一清早,早餐忌吃稀饭、药品之物。而后,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开始派发压岁钱,平日不见的亲朋好友也要相互登门拜访。
岁岁又年年,如今年轻人多离乡背井,在大都市闯事业,但无论走多远,腊月年关回到家乡时,故土仍会以最淳朴的年味迎接风尘仆仆的游子。即便新年过后,料峭寒意里,游子又该扛起行囊向远方,但家乡年夜饭的温暖定会在记忆中绵延不散,直到岁末,列车又将远方的你带回。
责任编辑:宋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