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环之下,我看到摇摇欲坠的你

2017-04-07桃怼

中国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光环励志毒品

文-桃怼

光环之下,我看到摇摇欲坠的你

文-桃怼

在光环之下,

明星一律干净励志、善良美好。

而在光环之外他是谁,

却能证明一个社会

甄选导向的水准和道德容纳的杂纯。

新年新气象,某“海派清口”创始人在新气象里翻了船。他与友人在深夜的纽约街头驾车蛇行,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终于成功地引起了当地警方的注意,被拦截搜查。美国警方在他的车上搜到柯尔特野马手枪一把,可卡因毒品两袋。

这位创始人在之前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可能吸毒,信誓旦旦。在节目里他曾说:“你放心,我这辈子不可能吸毒。”在个人微博上他曾说:“建议抓获制售毒品者每1000元销售所得即获刑一年,超过2万无期,超过5万枪毙。”事后他拒不承认与这两包毒品有任何关系,但一个为自己塑造了“远离毒品”形象的人,却在社会新闻中被爆出与毒品有染,这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讽刺。

这些年公众几乎已经适应这种讽刺了,好这一口儿的明星比着赛地被朝阳大妈举报,尚没被扒皮的估计在享受的时候还有些别样的刺激和自豪。好声音的李某、拉船的尹某、爱野马的宋某、喜剧导演陈某、鲜肉柯某、乐毁晚节的张某和房某等,这其中竟还有人当过禁毒大使。倒下的明星一个接着一个,好像下一个出来的是谁,我们都已经见怪不怪:明星也是人啊。照样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在下面忽悠:“这事和你有关系吗?人家都不认识你,你不知道的事还多着呢,活好你自己的得了。”

这事当然和我们有关系,人家不认识我们,但我们认识人家就够了。百度词条中说,“公众人物亦称公共人物,是指一定范围内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且能因此从社会中得到巨大利益,并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而我国的《禁毒法》第三条中已经明确表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我们须明白,明星在“公共人物”这一身份之前,首先是一名公民,作为一名公民,他就有义务遵守国家法律,这毋庸置疑!而“明星也会犯错”这种潜台词,在作为吸毒的解释时就更加可笑:明星们被广泛关注和喜爱,并以此从社会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社会没有要求他们做牛做马,就要求他们多传播点正能量、别突破底线、别犯法,这都做不到吗?况且吸毒这种事,用“犯错”这么个模糊的词就想岔过去,出狱后又回来求原谅,好意思吗?每年有多少禁毒警察牺牲在岗位上,国家每年又花了多少力气在禁毒事业上,桩桩件件都在拷问着我们的良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人如你我都在积极禁毒,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却选择吸毒,这简直就是在蓄意损害公共利益、破坏禁毒进程!

有多少人在看着他们。那么多人给他们喜爱和信任、以他们为价值导向,模仿他们的谈吐、选择和举动,理智的粉丝向往和学习他们的长处,不理智的粉丝连他们的短处都奉为圭臬。年轻人以他们为偶像,然而他们教了年轻人什么?明星吸毒对年轻人有巨大的示范性,最可恶的是,他们为吸毒贴上了“时髦”的标签。吸毒开始的第一口,可能是为了新鲜、为了面子、为了攀比、为了合群,为了一切摇摇欲坠的东西,但说白了,在他们身上,我们只能看到心灵的匮乏和人性的怯懦。

在光环之下,明星一律干净励志、善良美好。而在光环之外他是谁,却能证明一个社会甄选导向的水准和道德容纳的杂纯。如今偶像明星的门槛未免太低了些,很多年轻人甚至只为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轻易被人封神。然而所谓偶像,所谓名流,大抵皮袍之下也藏着“小”字,屁股上也有一节尾椎尚未进化成功,他与小人物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时候甚至还不比小人物有节有义。

说白了,在这个贴张画皮就敢当偶像的年代,既然没有一双慧眼,就别玩那个衷情。崇拜就像身体和金钱一样,一旦轻易对陌生人错付,就再也要不回来了。我们还是得洁身自好,别盲目模仿盲目爱,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

责任编辑:刘博文

猜你喜欢

光环励志毒品
销毁毒品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火烧毒品
土星光环连连探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差钱”也演“励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