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景园林理论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2017-04-06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浅析风景园林理论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张妍妍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本文在对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对风景园林理论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做了分析总结,并且针对校园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风景园林理论;校园;景观;应用
一、风景园林理论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分析了解风景园林理论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中的运用对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可为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的提升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随着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将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景观规划设计中,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地营造满足人们活动的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而是在于协调人与环境的持续和谐相处,以此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1]。
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营造中,巧妙地运用了老校区第二教学楼与标本馆之间的原有的起伏地形。保留该地原有地形形态、利用地形等高线、坡度、走向,将原有植被进行梳理,运用地块的制高点,适当平整场地,将代表西南林业大学的“南亭”和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北亭”布置在此,形成象征西林与北林深厚友谊的校园著名景点——“双亭苑”。在“双亭苑”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条件,尽可能地减少对校园生态环境的扰动,减少土方挖填,节约建设投入,将人工的营造与既有的环境条件有机结合使该地成为了一个真正有生命意义的场地,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得自然与人工和谐对话。
自然界树木的搭配是有序的,乔、灌、草级分布,树种间的组合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的一方面与生境条件相关,另一方面又与树种的生态习性有关[3]。校园内多个区域的景观绿地均通过模拟乡土自然植物群落来营造绿地景观。将自然环境的生境特征引入到校园景观环境建设中来,构建出了结构稳定、养护成本低、生态保护功能强、具有良好自我更新能力的植物群落。
(二)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方法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中的应用。在西南林业大学的校园景观营造中人性化设计包括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的关怀,在一些小场地、小空间、细部景观设计中从人的尺度、感情、行为出发,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特征、交往需求和日照、遮阳、交通流线、通风等环境因素,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以恰当的尺度比例空间布局方式和营造出令人舒适的景观环境。
1.交往空间的创造。在老校区图书馆与主教楼之间,由孤植的滇朴与周围花坛绿地形成的空间场地中构建的交往空间较为成功。该区域充分利用植物的围合形成开敞和半开敞空间,营造合理的流线,根据边界效应在几块不同基质的场地边界设置座椅,形成了人们喜欢停留的有依靠、有背景的边缘地带。且由于这一交往空间的边界由植物和硬质铺装组合而成,因此边界通透而丰富,曲折而富于变化,这样一个丰富的景观环境边界也为人们的逗留提供了理由。
2.人性化尺度的运用。西南林业大学的校园中人性化的尺度主要表现为空间尺度、环境设施的尺寸适宜人的活动与使用。校园内大多数区域景观空间间距与两边建筑物高度的比值都控制在1-2之间,这样的空间围合性较好给人的感受是舒适、宜人的。人性化的尺度激发了师生们的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西南林业大学现状校园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内涵较为单薄、校园文化精神有一定缺失。该校拥有70多年林业高等教育的办学经历和30余年的独立办学历史[4]。但是由于其1990年才前往现在的校址,所以校园的整体景观设计缺少历史积淀,在景观的营建上也没有很好地结合其校园核心文化来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和氛围营造。多数区域仅仅是以物化在景观表面层次来体现校园文化,例如通过贴在新校区大门上“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浮雕字体来展示该校校训,这是及其常见的校园景观文化营造手法,这种表达方式过于直白,教条而缺乏感染力,弱化了景观的文化内涵。
(二)学校历史文脉的运用在校园景观营造中不突出。校园景观文化的形成不仅仅依赖于历史的积淀,更依托于设计师在充分了解校园自身的历史文脉精髓之后将其融入到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景观营造中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使得人们漫步于校园时能够感受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在这个环境中所传承下来的精神,加以思考并受其影响[5],这正是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需要营造的一种景观氛围,是历经传承和沉淀而形成的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而在西南林业大学的校园景观设计中缺少对学校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表现。
(三)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缺乏地域性特征。该校校园景观中对地域特征的体现薄弱,整体景观过于普通,与其他地方的大学校园存在景观雷同。缺少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使得其识别度较低,与所处的地域大环境联系不紧密。
四、对改善校园景观环境的建议
(一)在景观设计中丰富校园环境内涵、突出校园精神和办学特色。校园景观的营建应充分结合其校园核心文化来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和氛围营造,将“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体现在校园景观氛围中。合理运用当地的植被资源,适当引入外来植物,对原有植物景观进行整体梳理,形成具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被景观区块。同时,结合校园植物群落打造丰富变换的植物科普教育景观空间,增强植物科普的体验性,通过植物科普教育景观空间的营造来拉近人与环境的距离,使置身于此的人们能快速进入到趣味性学习的状态。此外,还可以通过引鸟植物的、松树等裸子植物的合理栽植来吸引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到此栖息,形成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景观环境。
(二)充分运用学校历史文脉进行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在新建或改造校园建筑、景观构筑物时可以通过追溯校园深层次的历史文脉特质,来提炼出具有典型代表的艺术性符号,并运用到设计的文化表达之中,从而营造出保持历史文脉清晰连贯、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建筑景观[6]。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视对学校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的景观营造,那就是校园人工景观中的道路、广场、庭院、雕塑、小品等。
(三)充分运用当地地域特色进行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充分挖掘校园所处地的自然山水特色和地域性文化特征,运用体现地方特点的符号,从当地的建筑、文化、服饰等中提取相应的元素将其运用到校园景观设计中。这些地方性的元素符号可以适当运用于校园建筑、园林小品和构筑物中。
五、结语
西南林业大学校园景观在风景园林理论方面的应用,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和提倡的内容,但是由于经费、建设年代等条件的限制其也存在着不足的方面。学校在发展,校园景观也随之而生长,在学校未来的发展中必将对校园景观进行更加深入的优化和打造。
[1]佚名.当代我国节约型社会的设计方法和思想论[EB/OL].http://www.zbjy.cn/shxlw/shxlllw/7653_2.html.
[2]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75-176;177.
[3]佚名.西南林业大学学校简介[EB/OL].http://www.xjjy.cn/college/college/442/about.
[4]王红英,肖静蕾.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所精神讨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31-21132,21183.
[5]吴玉娜,杜丽,许冬梅.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历史文脉传承[J].建筑设计研究,2012,185(7):49-51.
张妍妍(1991-),女,汉族,昆明人,助理工程师,硕士,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