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涉水滑坡治理效果评价
2017-11-07
(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某涉水滑坡治理效果评价
蔺力
(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一、引言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发育,受蓄水影响致使库区滑坡失稳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着滑坡体上及库区航道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本论文以库区某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研综合评价滑坡体治理效果及其稳定性。
(一)地质环境条件
工程区地貌类型以构造剥蚀红层丘陵地貌、河谷地貌为主,地势总体上呈南高北低。斜坡整体13°~20°,局部>25°,斜坡整体呈“前缘中缓坡,中后缘相对平缓台阶状折线坡”,岩层产状340°∠22°。据区域地质资料,附近未见区域性断层分布,区内岩体稳定。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孔隙中,但赋存介质厚度不大、且结构松散,孔隙率大、强透水、孔隙水难以保存,仅见于厚度较大的堆积层中。(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侏罗系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但水量不丰且埋深较大、多出露于冲沟底部及下伏粘土岩接触界面附近。
(二)滑坡类型、规模及形态
滑坡整体上呈现一定的“蚌形”,后缘高程190m,前缘高程150m,剖面形态上中部略有凸出。残存的堆积阶地宽10m,阶地冲洪积层厚6~8m,阶面高程175~176m。滑坡主轴方向长160m,横向宽260m,面积3.5×104m2,滑动面为土层与基岩接触面,堆积体平均厚度6m,可变形体积21×104m3,属中型土质牵引式变形体。形体滑面呈折线形,略有起伏,基本与变形体体内原地形基本一致。
(三)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
(1)滑体特征:11工填土层: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碎块石、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混合组成,主要分布于变形体后缘的建筑物周边一带。22粉质粘土层:硬塑~可塑状,成分主要为粘性土、粉砂夹少量砂岩、石英卵砂石等,主要分布于河流阶地、河漫滩地段。(2)滑带特征:在岩土交界面上为软塑~流塑的粘土、粉质粘土层,含有机质,呈灰褐色、灰黑色,粘性强,厚度10~90cm。(3)滑床特征:主要为侏罗纪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巨厚层砂岩,中细粒结构,中~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及少量深色矿物。
二、治理工程及变形损毁情况
(一)治理工程概况
变形体防治工程等级为Ⅱ级,安全运行年限按50年标准,治理工程在2006年5月8日开工,2006年9月5日竣工。治理措施主要有:(1)排水工程:在变形体后缘设置截水沟,在变形体上设置排水沟,截、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截排水沟总长178.78m。(2)抗滑桩:共布置40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混凝土,采用HRB335钢筋。(3)在抗滑桩中间布置钢筋混凝土连系梁总长217.3m,C30砼,梁高0.60m,宽0.80m。(4)挡土板:高4.0m,强度为C30砼,厚度25cm,每块高度100cm。
表1-1 桩要素设计表
初步验收在2008年10月12日,最终验收在2008年11月13日,治理工程验收结果为质量合格,通过竣工验收。
(二)治理工程现状及变形破坏情况
1.治理工程整体状况、完整性及变形情况
现阶段各抗滑桩、桩板墙整体性良好,未见明显变形迹象,具备较高安全储备,现状条件下处于整体稳定状态。
2.治理工程变形损毁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治理工程(抗滑桩+桩板墙)未见明显变形损坏,完整性良好。
(三)治理工程变形监测与工程变形损毁原因分析及对变形体体稳定性的影响评价
1.治理工程变形监测及地质分析
治理后滑坡体共计布置如下监测点:(1)共完成布设平面监测基准点 3 点;高程基准点4点,水平位移监测点7点,垂直位移监测点7点,裂缝观测点两条4点。(2)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9轮次;裂缝观测9轮次。(3)在抗滑桩顶布设了7个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编号为J1~J7,具体埋设在2#、9#、15#、22#、28#、33#、40#七根抗滑桩上。
监测点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变化量成果;裂缝变化量成果;巡视巡查记录等。在监测期间:﹙1﹚最大累积平面位移为7.96毫米(监测点J3,变化量方位角为21.7°),日平均位移量为0.012mm;﹙2﹚最大累积沉降量为-3.64mm﹙J3号监测点﹚,日均沉降量为-0.0055mm ;(3)最大裂缝宽度变化量为+0.8mm(监测点JL1),日均变化量0.0012mm。根据监测点最大变化量结合时间—位移曲线图,最大变化量未超过监测方案设置的警戒值,所以该变形体治理工程在监测期内是稳定的,治理工程在监测期间安全性较好,未发生明显变形。因此,变形体在现状条件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工程损毁对变形体稳定性影响评价
治理工程实施后,该变形体变形趋于停止,变形体的稳定状态由之前的不稳定提升至整体稳定状态;因此,现状条下重棉七厂变形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三、防治工程效果及变形体稳定性评价
(一)治理工程竣工后变形体变形破坏情况
治理工程竣工后,已治理的变形体体在治理工程的作用下,未见明显的新近变形,无损坏情况,同时结合已有监测数据显示,变形处于合理范围内,变形体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二)变形体稳定性现状地质综合分析评价
自采取工程治理以来,滑坡未发现新近变形迹象,仅前缘局部塌岸,塌岸范围主要为变形体体前缘左侧,约长10m,宽12m的局部塌岸,塌岸对目前治理工程不会造成影响。
(三)治理工程的抗滑稳定性和工程治理效果分析评价
自2006年10月22日至2008年8月10日进行了施工及运营期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其变形基本处于收敛状态,在经历了几年的库水升降滑坡未见变形迹象,治理工程完好,具备较高的安全储备,变形体现状条件下为整体稳定,预测在增加日降幅条件下为基本稳定。
四、结论
通过对滑坡基本特征分析、治理工程措施、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及治理工程变形破坏、监测数据等调查研究综合评价滑坡的安全储备及滑坡的稳定性。
(1)治理工程竣工后,变形体体在治理工程的作用下,未见明显的新近变形,治理工程无损坏情况,同时结合已有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变形处于合理范围内。(2)变形体施工及运营期监测数据显示其变形基本处于收敛状态,在经历了几年的库水升降滑坡未见变形迹象,治理工程完好,具备较高的安全储备,变形体现状条件下为整体稳定,预测在增加日降幅条件下为基本稳定。
[1]喻章,徐光黎,等.三峡库区巴东县大型涉水滑坡工程治理效果评价[J].现代地质,2016,30(3):696-700.
[2]袁宏川,段跃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评价与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39(14):65-72.
蔺力,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从事岩体稳定及岩土勘察设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