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以“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为例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里科夫沙皇套子

(贵州遵义市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有效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以“赏析别里科夫的形象”为例

聂雪娇

(贵州遵义市贵师大附中周林高级中学贵州遵义563000)

有效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这是可实现的理想。教与学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课堂是主战场,学生是主力军,教师要学会静静地聆听,关键时刻恰当点拨,合理分析评价,有机概括,思维的碰撞中使学生脑洞大开,从而自然地完成课堂的有效生成。这种以生为本的阅读,才是健康、活力、有效的阅读。这其中学生的参与很重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很关键。

阅读 ;互动;引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深切的明白“学生体验与感悟”的重要性,但如何做到,又怎样做得好,确实是摆在我们每个一线教师眼前的实际问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文中为我们塑造了又一个典型人物,历来教学中,对别里科夫一般定位于可恶的守旧势力,沙皇专制制度的帮凶;同时也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受害者。总之,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恶又可悲的小人物。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课堂上有学生提出了迥然不同的看法,认为别里科夫是当时社会中一位难得的明白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明智的表现。在老师有效地引导下,学生竟生发出一个老师意料之外但又不悖于文本的主题,使得此次教学较理想的自动生成。

让我们情景再现,走进当时的课堂:

师:读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你是如何认识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课文,有理有据的回答。

生1:从文章第一段“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从别里科夫的外貌和生活习惯可以看出,他是个古怪、封闭、逃避现实的人。从“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的东西”可见,他是个守旧、迂腐的人。“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常挂在嘴边,看出他过分胆小。第四段“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可见,他是一个束缚,压抑他人的顽固反动派。总之,别里科夫是一个沙皇专制制度的帮凶、走狗,可恶至极。

生2:我不完全赞同生1 的看法。别里科夫虽然可恶,但他也很可怜。从外貌来看,他是由于对现实的恐惧才把自己完全与现实隔离开来的。他总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慎重、多疑的表现,同时也是好心提醒别人,他自己过得也很压抑。所以我觉得他也是一个沙皇专制制度下的一个受害者,值得同情。

师:以上两位同学针对别里科夫的外貌,语言及生活习惯,分析了他的性格特征,都有一定的道理。看来人物性格也是多方面的,要辩证的看待。除此之外,别里科夫还有什么特征呢?

生3:文中讲“别里科夫差点结了婚”,这个情节可见,他还是想要突破自己完全封闭的状态,渴望被人关爱,关爱他人,能与外界交流。

生4:文中讲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幅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的漫画,别里科夫难堪极了。可见,别里科夫是矛盾的,想恋爱又怕人知道他恋爱。

师:很好,生3和生4道出了别里科夫十分突出的一面——矛盾。他自身也十分困惑,想要突破但又寻找不到出路。

生5:文中有个情节,也是别里科夫死亡的直接原因。别里科夫把漫画的事和教师骑自行车的事与柯瓦连科说明,并善意提醒。柯瓦连科不仅不领情,还恶意的正面抨击,并将别里科夫推下楼梯,这一尴尬的场景正好被华连卡和几个女伴撞见。别里科夫觉得无地自容,于是抑郁而终。别里科夫的死因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可笑,觉得他是一个神经质。

师:生5的解读已经触碰到了作者所使用的幽默讽刺手法,这也是本文作者较特色的写作手法。

生6:读完全文,我对别里科夫倒是有一种不同于以上其他同学的看法。我认为别里科夫是当时社会中难得的明白人,他深谙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据资料“当时的俄罗斯,警探密布,禁止一切科学研究活动,用监狱和流放的手段对付进步作家,封杀进步刊物。”在这种恐怖高压的形势下,别里科夫严守规矩,作一个良民“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上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为了防范于未然,他强烈要求开除两名不安分的学生,他每次都好心地提醒周围的人,从未到当局去告发过任何人。这些都可见别里科夫是明智的,他明白自己的力量是敌不过强大而残暴的专制统治的。

师:生6能独树一帜,很不错。但是,在面临压迫时,我们都应该学习别里科夫,像一只鸵鸟那样把头埋藏在沙子里,等待敌人的宰割?

生齐答:不应该!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6再答:哦,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首先,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其次,鲁迅还提醒我们不能蛮干,要机智的选择斗争方式,不做无谓的牺牲。

师:很好!面对强权压迫,我们不能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麻木,逃避,而是跳出“套子”,努力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堂课的发展完全出乎老师的预料之中,同学们通过讨论、思考、争论,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同时又使文章的主题产生了升华。学生联系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难能可贵的。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与学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课堂是主战场,学生是主力军,教师要学会静静地聆听,关键时刻恰当点拨,合理分析评价,有机概括等,使学生脑洞大开,完成课堂的有效生成。这种以生为本的阅读,才是健康、活力、有效的阅读。

[1]从晓:《让个性化阅读回归“原生态”》[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年第3期。

[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最先出版社,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

猜你喜欢

里科夫沙皇套子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谢甫琴科见沙皇
套子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我所欣赏的套子
女沙皇之画杀死33人之谜
套子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相约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