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养狗捕鼠民俗原因

2017-04-06马迎冬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捕鼠养狗画像石

马迎冬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河南 郑州 455000)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养狗捕鼠民俗原因

马迎冬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河南 郑州 455000)

汉代画像石所反映的内容丰富,题材全面,既是汉代人观念信仰、价值取向的反映,又是汉代民风民俗的生动体现。在汉代出现了狗拿耗子的画像石,本文将从汉代狗拿耗子画像石入手,结合文献资料从汉代养狗捕鼠风俗的形成、养狗背景、鼠患严重、这三个方面,对汉代养狗捕鼠民俗原因进行探索。通过对汉代养狗捕鼠民俗原因的解释,加深人们对于汉代社会民俗真实情形的了解。

汉代;画像石;狗拿耗子;民俗原因

绪论

两汉画像石出土数量多,反映的内容丰富,题材全面,关于汉代画像石研究的文章也层出不穷。在从汉代画像石研究汉代民俗中,有关于从汉代画像石看狗拿耗子史实的文章——徐建的《狗捉耗子——从四川汉代画像石谈起》、姚天的《狗咬耗子史证》、江玉祥的《汉代石刻“狗咬耗子”与古代养狗捕鼠的习俗》、郑岩的《也谈古代狗与猫的捕鼠问题》。这些文章,主要从汉代出土的狗拿耗子画像石论证汉代养狗捕鼠这个现象的存在,对汉代狗拿耗子民俗、狗拿耗子民俗原因的论述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作深入研究。而且这些文章都发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于后来不断出土的史料并不能涉及,如2008年汉代南越国竹简的出土史料就有关于本文要探究的狗拿耗子民俗原因的证明,而且汉代狗拿耗子画像石分布也具有广泛代表性,从汉代历史文献《汉书》中也能找到狗拿耗子民俗的原因,所以文章将从汉代狗拿耗子画像石入手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狗拿耗子民俗原因。通过对这种汉代特有民俗原因的探寻来加深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了解。

一、汉代狗拿耗子画像石

汉代狗拿耗子画像石出土数量有限,但是分布广泛。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三台县郪江乡汉代崖墓中发现狗捉耗子的画像石,①山东沂南县北寨村东汉画像石墓出土画像,画面分上下两格,上格刻有很多家具和器皿,在家具底下刻有一只正在捕鼠的动物。山东大学考古教研室藏汉画像石拓片中猫和狗的汉画像石拓片②。那么狗拿耗子民俗原因是什么,下面文章将从汉代狗拿耗子民俗形成、养狗背景、鼠患严重三个方面来探究汉代狗拿耗子民俗原因。

二、汉代“狗拿耗子”民俗原因

(一)狗拿耗子民俗形成。狗拿耗子为什么归为民俗,这要从汉代画像石说起。能在汉代画像石中看到狗拿耗子的图像就不能忽视画像石属于汉代哪个阶层的遗存,属于哪个阶层的文化这一问题。钟敬文提出文化三分说,并把中层文化视为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民俗文化包括两个阶层——中层文化和下层文化,那汉代画像石就是民俗文化的产物。

在考古上也给出了汉代画像石是民俗文化产物的证明。汉代画像石所反映的主人地位没有在列侯或者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罗伟先对全国的汉画像石墓进行统计得出,中小型墓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在全国现存的二十多座汉阙中,官职最高的也不过两千石,统计数字说明汉代的画像石墓是中下层阶级的墓葬,在如,汉代画像石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如表现生产内容的《牛耕图》、《纺织图》、《冶铁图》等,都是中下层人民劳动生活的反映。这些都可以对汉代养狗捕鼠归为民俗做出一个肯定。

(二)汉代鼠患严重。2008年,位于关东越秀区的南越王宫苑考古工地出土了珍贵的南越国竹简,为岭南地区仅见。有关部门给黄展岳寄去了彩色照片和红外线照片,由此黄展岳展开了对这批木简的研究。其中有惩处实践的记载,“‘不得鼠当笞五十。’即谁捕鼠不力要打五十大板,以及关于‘得鼠’后便可免去刑罚的记载,以‘得鼠’的多少作为是否‘当笞’的根据,”这说明当时南越鼠患严重”。鼠患严重也和当时发生的灾害后产生的次生灾害有一定关系,据《汉书》记载,“四年夏,大旱,民多渴死。”“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据统计《帝纪》中记载了各类灾异240条,其中的灾害包括地震、山崩、旱灾、虫灾等,这些灾害发生后会引起次生灾害——老鼠会大量出现,这也是汉代鼠患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文献资料看出,狗拿耗子的产生与地震、旱灾等灾害发生后产生的次生灾害——鼠患有密切联系,汉代鼠患严重,人们养狗作为灭鼠的一种手段,也不奇怪,但是当时猫在干什么,这就要谈到狗和猫在我国的驯化。

狗的驯化,在我国有近八千年的历史,文献中也有训狗捕鼠的记载,《吕氏春秋·士容篇》记载,“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此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上述记载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开始用狗捕鼠,而且出现了以“相狗”为职业的人。狗拿耗子那猫干什么去了,这是由于狗早于猫的驯化。《礼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祈求猫神保护庄稼免遭鼠害,虽然猫在当时也捕鼠,但是这种猫不是家猫而是野猫在古代称为狸。大约自隋唐以后,驯化的狸逐渐被称为狸奴、狸猫。即便是被驯化之后的家猫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对人有太大依赖性。到现在为止,猫仍然保留着独立生存的本领,而且习惯于夜行或漫游生活。家猫如果脱离了人类的饲养,它就会很快恢复自己的野性成为野猫。从以上可见,人们养狗捕鼠确实早于养猫捕鼠,汉代鼠患严重,人们养狗捕鼠并不奇怪。

(三)汉代养狗背景。汉代养狗风气最胜。在汉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狗。文献中也有记载,汉武帝曾发令营建犬台宫,“犬台宫,在上林苑中,去长安西二十八里”,犬台宫,供文武百官观看斗狗,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汉书·食货志》“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东观汉记·东海敬王穆传》“声色是娱,犬马是好”③养狗成为他们骄奢淫逸生活的内容之一。南阳汉画像石中有关犬的画像已发现二十幅左右,这些都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南阳汉墓中出土的大量作为冥器的陶狗,也是他们生前宠狗的反映。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养狗捕鼠民俗原因中可见,汉代养狗捕鼠民俗只是众多民俗文化的一个,但是民俗文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民俗学家钟敬文曾说“民俗不是靠文字传承的,但它是民众后天习得的知识、行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文化样式。它对于整个民族文化,起着基础作用和辅佐作用;对每个民族成员的生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和规范。任何人不能脱离它而生存,正像鱼类离不开水生活一样。”④

从汉代狗拿耗子画像石入手,结合文献资料从狗拿耗子民俗形成、鼠患严重、养狗背景三个方面探寻狗拿耗子民俗原因。对汉代养狗捕鼠民俗原因的探究,从侧面反映了汉代农业的繁荣,汉代人当时社会悠闲的生活状态,最重要是从汉代养狗捕鼠民俗原因中,看到狗拿耗子画像石的价值所在——既是对汉代民俗的直观反映,也弥补了史料中文字记载的不足。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社会民俗的真实情形探寻这些民俗形成的原因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注释】

①罗二虎:《三台县郪江乡崖墓初探》,《四川文物》1988年第4期

②郑岩:《也谈古代狗与猫的捕鼠问题》,《文物天地》1992年第5期,第24—25页。

③班固:《东观汉记·东海敬王穆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9月。

④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11月第一版第9页。

[1]罗二虎.《三台县郪江乡崖墓初探》[J].《四川文物》1988.

[2]郑岩.《也谈古代狗与猫的捕鼠问题》.[J]《文物天地》1992.

[3]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1996.

[4]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马迎冬(1991.1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研究生(在读),郑州大学(校本部),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捕鼠养狗画像石
捕鼠记
养狗的好处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捕鼠能手小花猫
什么,养狗还能治病?
养狗和养猫,哪家主人幸福
《养狗》
拉里不走 唐宁街10号“捕鼠官”续任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