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长调的大众传播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长调蒙古族文化遗产

张 岚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蒙古族长调的大众传播现状及问题分析

张 岚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0)

内蒙古地区拥有大量的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蒙古族长调更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但互联网时代,蒙古族长调面临着网络传播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蒙古族长调的大众传播现状为分析基础,结合大众传播的相关功能,通过分析蒙古族长调在大众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网络宣传平台等建议。

蒙古族长调;大众传播;发展策略

一、蒙古族长调民歌及大众传播

(一)蒙古族长调简述。蒙古族长调在蒙古语中被称为“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其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

蒙古族长调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社会性的传统音乐形式,其类别多样,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长调歌曲系列如牧歌、赞歌、颂歌、宴歌、思乡曲、婚礼曲、“潮尔”合唱等。同时,由于蒙古族长调分布广阔,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使其形成了不同风格特色的蒙古族长调,一般按地域可划分为科尔沁、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

(二)大众传播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积极影响。由于大众传媒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技术,因此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延长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时间及传承范围、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等方面起到了人际传播无法达到的效果。各个网站在介绍蒙古族长调时向公众提供的相关学术报告及活动安排、歌曲下载、视频资料等信息充分展示了蒙古族长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为人们在社会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关于蒙古族长调的“媒介语境”,有效的促进了蒙古族长调的传承。

随着大众传播尤其是电视、网络传播的发展与成熟以及各类音乐比赛、选秀节目的盛行,为民族音乐营造出一种回归盛行的环境和氛围,而在这种大氛围下,蒙古族长调的保护和传承逐渐被重视,长调表演者和传承者的创作、创新、传承意识被激发,并开始重新审视在新社会环境中本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推动长调在保护中实现创新和发展。

二、蒙古族长调的大众传播现状

(一)广播、电视传播方面

1.音乐电视。民歌类音乐电视主要有三点功能:记录功能、复制与传播功能以及艺术再创造功能[3]。在音乐电视中,蒙古族长调的演唱者均使用蒙语进行表演,基于这一特点,目前的蒙古族长调主要以内蒙古自治区的蒙语频道为核心播放平台,并在该电视台中的相关音乐节目中播出,如《出彩中国人》等节目,这也使得蒙古族长调的展示范围逐渐开始向其他电视频道和节目延伸。

2.电视专题节目及影视剧。电视专题节目主要以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实地实景拍摄,通过技术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部分生动的展现给观众,为观众了解并熟悉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契机。边疆地区的“异域空间”和少数民族奇特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影视剧创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和利用。

3.文艺晚会。春节等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而蒙古族长调作为蒙古族人民主要的文化财富以及最具民族标志和民族特殊的音乐艺术,是地区性晚会中必不可少的。同时,在每年中国和蒙古国联合举办的春节电视文艺晚会中,富有民族特色的长调歌曲、呼麦(喉音)、马头琴及柔术等节目均为晚会的最大亮点。

(二)网络传播方面

1.音频传播。互联网出现前,蒙古族长调的传播除口耳相传外,主要依靠电视、广播、磁带、光盘等媒介。随着网络音乐传播的不断发展,音频传播已经成为蒙古族长调在网络中传播的重要方式,其格式主要包括MP3等互联网支持格式,在蒙古音乐网、内蒙古音乐网以及其他的综合型音乐娱乐网站上,都提供了蒙古族长调歌曲的在线播放功能。用户可以在博客、贴吧中,将自己喜欢的蒙古族长调歌曲传送到网络空间上与他人分享。

2.视频传播。从视频内容的角度,蒙古族长调的视频传播主要包含歌手的个人专辑、长调歌曲的演唱、学术讲座、音乐会以及相关影视剧等。提供蒙古族长调视频的主要大型网站有百度视频、优酷土豆视频、乐视网、酷6网、爱奇艺等,在百度视频中,与蒙古族长调有关的视频共400个,而在优酷土豆中共有879个相关视频。

三、蒙古族长调大众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化传播缺失。品牌化传播对于其达到传播效果至关重要,品牌化在突出其民族特征的同时,有效的将各传播方式所形成的影响连接在一起,并对观众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引导,在扩大蒙古族长调知名度的同时为其创新和商业化发展提供可能。

传播内容的片面单一导致传播效果被减弱,而导致蒙古族长调在传播内容方面出现片面化和单一化的原因是品牌化传播的忽视。从目前的网络传播内容看,与蒙古族长调有关的内容多集中于某首曲目创作者的个人信息、相关歌词内容以及观众对出现于某部影视剧中的音乐片段的简单讨论等,很难使受众产生联想进而影响其继续了解。

(二)网络传播趋于同质化、形式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传播成为大众传播主要的传播方式,目前,与蒙古族长调有关的网站主要有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官方网站、蒙古长调爱好者联盟等网站等,同时其他综合性网站如新华网等也会对与蒙古族长调有关的新闻进行实时报道。尽管网站数量较多,但内容同质化、运营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网站所提供的服务等存在较大雷同,均为简单的下载、浏览等,并未有与蒙古族长调有关的衍生性服务,造成网站区域形式化,网站内容的可利用价值较低。

四、蒙古族长调的大众传播方式创新

(一)打造蒙古族长调特色媒介平台。尽管蒙古族长调的大众传播媒介和途径较为广泛和全面,但其中也存在着传播内容碎片化、专业化、品牌化传播缺失等问题。因此,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打造一种平台化的网站,通过向用户提供与蒙古族长调有关的全方位服务,如音频视频下载、先关书籍及音像制品的购买、相关数据咨询、链接性旅游服务等服务,形成一体化服务和产品供应,在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关注度和使用度的同时将蒙古族长调进行更广泛的推广,并从中发现可进行产业化、商业化发展的路径。

(二)充分利用影视拍摄资源,探索新的传播渠道。从我国影视剧类型看,多数古装片或历史题材影片均会涉及与蒙古族有关的内容或情节,而“成吉思汗”等历史题材也被众多影视剧创作者青睐。基于较为有利的影视拍摄资源,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鼓励型政策吸引影片创作团队,并与相关蒙古族长调表演者合作,利用影视拍摄带来相关资源,围绕蒙古族长调开发后续产品以及含有蒙古族长调特色的影视衍生产品,基于影视资源较为雄厚的关注度,通过创新新的传播渠道将蒙古族长调进行推广,并从其中探寻合适的市场化发展路径。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htm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编写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35

[3]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2,77

[4][5]王莉.蒙古族长调的电视传播现状与发展研究[J].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2012.3-5

[6]尹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众传播中的问题[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

猜你喜欢

长调蒙古族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草原的长调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草原长调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长调
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