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寻常物嬗变的思考
——以成都市《你好——李勇政个展》为例
2017-04-06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 四川 成都 610000)
关于寻常物嬗变的思考
——以成都市《你好——李勇政个展》为例
郭俊楠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四川成都610000)
通过参观《你好——李勇政个展》引发我对于艺术家运用生活当中的寻常物这一素材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进行思考,进而对其创作思路、艺术创作的手段和作品的构成以及背后艺术家想表达的观点进行深入的探索。
寻常物的嬗变;你好——李勇政个展;艺术作品与纯然之物
1917 年,前卫艺术家杜尚使用一件现成品小便池,重新命名为《泉》就从一件纯然之物擢升为了艺术品。在《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书中作者丹托写到:一位从事艺术的愤青J.Seething先生质问道:凭什么杜尚拿来的小便池是艺术品,他拿来的就不是?两件看似一模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一件是艺术品,而另一件不是艺术品和寻常物的边界在哪里?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发现丹托在第五章解释与识别当中给出了答案,是理论解释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有了理论解释,寻常物就嬗变成了艺术作品。
一、可欣赏性是某物跻身于艺术界的约束条件
丹托在书中写到艺术是那种将自己的存在建立在理论上的东西;如果没有了艺术理论,黑颜料便不过是黑颜料,再没有更多的了,这一思考向我们显示,在艺术品的地位以及赋予艺术品这一地位的语言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就是说,世上本没有艺术品,除非有一种艺术解释将某个东西建构为艺术品。杜尚直接把厕所里的男用小便池没有加以任何设计改造,直接放入展厅,取名为《泉》,便从一件纯然之物擢升为了艺术品,其实背后是将一个日常用品实用形式改变了,使之成为了一个艺术品。丹托在第四章美学与艺术作品当中写道:迪基说,“假如某物无法被欣赏,他就不是一件艺术品”,可欣赏性是某物跻身于艺术界的约束条件,我们不能强行宣称某物为艺术品。文中还谈到假如存在“无法欣赏之物”就所谓与审美无缘的物品,比如科恩列举的“普通的图钉、廉价的白信封,汽车餐厅提供的塑料餐具”是否就永远不能成为艺术品?对于丹托而言,审美品质事实上是可以包括负面因素的,比如某些艺术品会使我们反感、恶心甚至呕吐。
二、艺术品具有很多的属性
再回到杜尚的小便池,我们在欣赏艺术品《泉》和非艺术品那个供男士使用的成千上万的小便池的时候,我们所欣赏的东西有何不同?迪基说:“为什么被欣赏的不是《泉》的寻常特征——为什么不是它光洁的表面,它的光可鉴人以及由此显现的深度,它的悦目的椭圆形状,但问题在于,光洁的表面和深度的鉴照,这些属性是否真的是艺术品的属性,科恩假定杜尚的作品压根就是不是小便池,而是某种展出小便池的姿态,因此作品本身肯定具有小便池本身所缺乏的特性:他是大胆的、粗鲁的、挖苦的、机智的、聪明的”。因此对于丹托而言,相对于那些与艺术品在外形上难以区分的非艺术品,艺术品具有多得多的属性,这些属性也不一定是同一类。杜尚将小便池未加任何改变就直接放进展厅展览这一举动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对现成品的态度,即一个生活用品通过艺术家对于其存在的环境的置换,物品的实用性发生了变化,具备了艺术家所赋予的审美特征,艺术创作就完成了,一件生活当中的现成品就从一件纯然之物擢升为了艺术品。而在当代艺术的展览当中艺术家是怎样运用生活当中的寻常物这一素材去创作艺术作品的?以及通过怎么样的设计巧思去表达艺术家想表达的观点呢?接下来我就以最近在四川省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的《你好——李勇政个展》为例进行一一讲述。
三、以《你好——李勇政个展》为例
《你好——李勇政个展》是由策展人蓝庆伟先生策划的,2017年2月25日在四川省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在其作品之一的《送给你》装置艺术当中艺术家在展览现场运用现成品一台老式单色胶印机和用其印刷复制的1945年7、8、9、10月份部分《新华日报》的报纸进行装置艺术作品创作,艺术家直接运用现成品一台老式单色胶印机正在印刷报纸的场景未加任何改变就放在展厅内,旁边是四摞摆放很整齐的已经印刷好的报纸,现场观众可以随意带走印刷出来的报纸,艺术家运用这种简单艺术作品创作手法进行创作,表达了在当时国家危难之际,革命先人们使用这种最原始最朴素的机器印刷报纸进行爱国宣称活动,艺术家取名《送给你》也许正是想通过这种最简洁最直观的形式、并且具有互动的方式将当时的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怀传递给现在的处在和平年代已经对祖国麻木的人们,让人们学会感恩,现在的平安生活是多少革命前辈用性命和鲜血换来的,并且学会居安思危。在作品《保卫祖国》的装置艺术当中艺术家李勇正从成都出发,往返7000多公里,用成都带去的砖块将位于罗布泊中心一处的军用机场废墟前,用砖拼成的“保卫祖国”四个字置换,展览现场同时借助互联网、媒体及新技术等手段来创作,强调参与者的思考。艺术家使用最普通的泥土做成同等大小的四方块,然后拼贴成汉字“保卫祖国”用寻常物土砖来暗指祖国,艺术家将砖块带到罗布泊中心一处的军用机场废墟前,用砖拼成的“保卫祖国”四个字,并通过视频展现的形式让“保卫祖国”罗布泊中心一处的军用机场废墟前一直存在,在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爱国情愫,这个展品其实是存在两个时空的,一个在展厅内观众所看见的“保卫祖国”,一个是在位于罗布泊中心一处的军用机场废墟前,用砖拼成的“保卫祖国”,这种设计手法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启发意义。在作品《礼物》的装置艺术当中艺术家李勇正在展览中使用的炮弹模型,来自于互联网销售平台,原本这些炮弹模型是被作为辟邪、镇宅的吉祥物出售的,在观展的过程中观众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戴上VR眼镜,将手推车从铁轨的一端至另一端。艺术家通过对寻常物用于辟邪、镇宅的吉祥物的炮弹模型和铁轨推车的挪用再组合,体现了一种空间的位移,艺术家尝试使用最新媒体材料VR技术到作品中去,观众可在现场头戴VR眼镜来体验作品及艺术家所强调的时空、历史等概念,进而创作出了新的视觉作品。在作品《秘密交换》的装置艺术当中艺术家李勇正设置一个不透明的玻璃房子,玻璃房子里放置了一台电脑,观众可以在电脑显示器窗口中,输入一个自己从没有告诉过他人的秘密,就可以分享到一个别人的秘密,艺术家李勇正说:“现在我们的信息交流过快,认识他人的途径也更来越多,但好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难深入,分享一个秘密或许是一个开始。
四、艺术家运用生活当中的寻常物去创作艺术作品的思考
通过对《你好——李勇政个展》的展品的分析研究,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怎么样去创作的,是怎么样去寻找素材寻找灵感的。艺术家李勇政先生认为我们要对自身环境保持敏感,以真实发声,只有切身的感受才是真实的。艺术家不需要提供真理,如果艺术家言说的太多,反而使得自己的作品空间变得狭窄。”艺术家对待现成品的使用态度上应该保持客观的,民主的、无歧视的,任何日常生活的物品都可以是艺术的内容和题材,艺术是艺术家的个人表现是对生活的典型化、提高化、理想化、戏剧化、批判化。这种对现成品的展开的创作,让现成品和艺术品之间的界限消弭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更多艺术家参与到通过现成品这一素材进行创作艺术作品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各位有一些启发,去挖掘现成品当中某种未被注意的价值,让在现成品使用的手段更加多元化,让自己的艺术作品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1][阿瑟·丹托著.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M].陈岸瑛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郭俊楠(1992-),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M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