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宫廷服饰文化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满族旗袍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清朝宫廷服饰文化

程丽君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清朝是以满族为核心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君主集权制王朝。在其经历的268 年统治过程中,服饰从满清入关时坚持典型的游牧服饰并强制汉人更易服制,到满汉两族服饰融合的短期繁荣,再到西风渐进时的后期衰落等变化,其发展变化有其自己的特点。

清朝;服饰文化;发展变化

一、清代服饰文化发展背景

清朝服饰作为清王朝的象征,不仅是历朝服饰中最庞杂、最繁复、等级制最森严的服饰,也彰显了清王朝的民族特征。清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起,共历11帝,统治276年。随着清朝的建立、强盛、衰微及至灭亡,直接影响着中华服饰艺术风格的重大变化。

女真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服饰文化。他们打败明朝统治者之后,就想用本民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用满洲贵族统治汉人的意识推行服装改革,这一举动引起汉族人民强烈的抵制。清廷也吸收明朝冠服制度中的某些成分,纳入清朝服制,实际是出于缓和民族矛盾的心理,采纳了明朝遗臣金之俊“十不从”即“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的建议,在服饰方面,像结婚、死殓时女的都允许保持明代服饰。未成年儿童、官府隶役和出行时鸣锣开道的差役以及民间赛神庙会所穿,也用明代服装。优伶戏装采取明式,释道也没有更改服装样式,故有人为了逃避剃发易服而循迹山林着僧装。清廷采取这种让步措施,使因剃发易服而起的民怨得到一些缓和,清朝的服饰制度才能在全国推行。而清朝的服饰,也得以充分继承明代服饰技艺的成就,把艺术水平提高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清朝中后期因统治者日趋腐朽,国力衰微,人民苦寒交迫,被迫起义,帝国主义的炮舰侵略攻破清朝封锁的国门。为了挽救清朝覆灭的政治命运,清廷于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指导,希望引进西方军事知识强化军队,镇压人民起义,先后派遣留学生到西欧留学,军队也以西式操练法改练新军,从此西式的学生操衣、操帽和西式的军装军帽,开始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出现。由于西式服装是采用立体结构裁剪,功能合理,因此一被引进,就对近代中国服装结构的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清代服饰文化发展变化

1、满清入关,汉人易服

清王朝是由塞外民族满族入关后建立的,长期生活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满族服饰具有典型的游牧风格。清初顺治帝福临入关时为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易改变原有服式。1644年6 月,山海关开关,清兵占领北京,下江南,清世祖即位;第二年6月,福临颁布了“剃发令”,清廷将反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剃发易服这一强制性活动的范围与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遭到汉族人民的坚决抵抗。汉族人素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之意识。在“宁可断头,决不剃发”的口号下聚集起来,对满族统治者进行多次斗争,就是最好的见证。

2、短期繁荣,满汉相融

清中叶之后,满汉融合加深,在服饰上有了明显的体现。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相继改宽衣大袖为窄袖筒身,衣襟以钮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无领子,而另加领衣,俗称“牛舌头”。在满族的服装上采用了汉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纹饰,只是不在常服上缀补子,而是直接绣方形或圆形补于衣上,称之为补服;袍服袖口有吐出于外的“箭袖”,具有典型的地区特征,因形似马蹄,被俗称为“马蹄袖”。其形源于北方恶劣天气中避寒而用,待狩猎射箭时又可卷上,不妨碍形动。袍服中还有一种“缺襟袍”,前襟下摆分开,右边裁下一块,比左面略短一尺,便于乘骑,因而谓之“行装”。在“嘉乾”之后,开始效仿汉服,汉服虽屡遭禁止,但其趋势仍在不断扩大。汉族女子清初服装基本与明代相同,到后来不断变化,终于形成清朝服装特色。云肩在明代已现于社会女子之间,可作为礼服,清初女子在行礼或新婚时作为装饰;清初满族与汉族女子各自保留本族发型形制,至中期汉女仿满宫女,以高髻为尚;鞋式旗汉各异,旗女天足,穿木底高跟鞋,汉女缠足,多穿木底弓鞋。

清朝虽有百年盛世,却摆脱不了封建帝制统治的陋病,愚昧的闭关锁国之政,使得国运每况愈下,而此时的服饰却崇尚奢靡,追求繁缛的艺术风格,导致服装边缘、饰物等形成精致细密之风。乾隆时达官贵人为显阔,曾实行过一阵反穿马褂,以炫耀其高级裘皮。在衣服边缘地方施绣镶滚花边是清代女子衣服装饰的一大特点,早期只有三镶五滚,后来越发繁阔,发展为十八镶滚,以至连衣服本料都显见不多了。

三、后期衰败,西风东渐

19 世纪末,康有为掀起变法运动,其中就改变有服饰习俗的要求。清朝末年人们服饰由于年龄、性格、职务、爱好、阶层、经济水平和社交范围的不同,也在大同之中求各异: 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或罗宋帽,下身穿中式裤子,登布鞋,这是中年男子及公务人员交际时装束;西服革履,戴礼帽这是青年男子或从事洋务者所喜好的装束;还有极少数的开明男子的服装中西结合,长袍,西裤,礼帽,皮鞋。

而女子的服装着重点在旗袍,旗袍本意为旗女之袍,清末时体宽大,腰平直,衣长至足,衣上饰有寿字和各色花卉图案,如“如意牡丹”、“福禄寿喜”等,制作细腻精巧,色彩讲求层次变化。但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开始缩短长度,收紧腰身,衣领紧扣,曲线鲜明,或大襟或斜襟的旗袍为一些女性所青睐,边缘处镶滚花边或刺绣纹饰,从而衬托出端庄、典雅、沉静、含蓄的东方女性之美;经济便利,美观饰体,再加上高跟鞋的衬托,更体现出妇女的秀美身姿。

随着清帝退位,清代服饰也在向民国服饰演变:如旗袍的改良和不断演变。值得一提的是,旗袍演变到今天,已成为中国女子服饰的代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回顾清朝服装的发展史,可清楚地看到历史车轮走过的痕迹,清代康乾的短期繁荣和后期衰败对服装多元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一部清朝政局的变迁史,也就是一部清朝服装的变迁史。

四、清代服饰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清代满族风俗不仅影响了清代的服饰风格,而且对现代服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清代宫廷服饰如:马褂、旗袍等不但是当时清代男女的典型服饰,而且现在己经成为中国的传统服装,至今仍备受推崇。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旗袍顽强地经受住了政治革命和时尚潮流的巨大冲击,成为今天最能体现中国女性之美的服饰之一,这在世界服饰发展历史上是罕见的。

程丽君,女,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清代宫廷史。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满族旗袍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