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的研究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慈善企业家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当代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的研究

徐大茂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在我国慈善事业中,企业家们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现实情况,将企业家的慈善捐赠分为捐赠物资,捐赠时间和服务、捐赠股权三种,分析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尽管我们近几年慈善事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大幅度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本文从国家、企业家、普通民众三个角度探讨了阻碍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慈善环境。

企业家;慈善;功利主义;捐赠行为

近些年来,“土豪”成为一大热词,这个词也被普通民众戏谑嘲讽这个时代显赫的企业家群体。经过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国造就了庞大的企业家阶层。他们一面通过创业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面又在获取巨额财富,生活奢华。今天的中国的企业家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恰当地处理财富。“慈善捐赠”是企业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处理财富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研究企业家慈善募捐行为有利于更直观的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践行情况,反映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的表现方式

(一)传统的捐赠方式。在中国,企业家和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家往往将企业视为自己或者家族的私有财产。正如姜涛认为的,企业家与企业具有很强的捆绑性[1]。直接捐赠财物是企业家慈善捐赠最直接、最简单、最传统的方式。直接捐赠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避免了信息流失的风险,提高捐赠效率,有利于捐赠者了解受捐对象的现实需求。陈光标敢于发出“裸捐”的声音,成为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的风向标。汶川地震后,其向灾区累计捐赠款物合计2130万,其中现金785万[2]。直接捐赠是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的个人渠道,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直接途径,但有时候会令企业家在寻找“受捐对象”时牺牲过多时间成本,甚至会因为缺乏沟通而产生障碍。

(二)富有情怀的捐赠方式。捐赠时间和服务被视为是最有情怀的捐赠方式,比起财物的捐赠,人们一般认为,捐赠时间和服务更加道德。2013 年全年有1368.8万人次在社会服务领域提供了3579.7 万小时的志愿服务。近年来,企业家做义工的新闻也层出不穷,万众瞩目。毫无疑问,企业家做“义工”更有辐射作用,扩大企业家慈善行为的影响力。俞敏洪对教育的投入,是其捐赠“服务”的体现,发展教育事业。而捐赠“服务”,似乎成为企业家捐赠行为的新潮流,王石曾担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致力于环保事业。这样的捐赠方式,是企业家慈善捐赠“常态化”的重要表现,也使其捐赠带来的社会影响更加深远。

(三)体现时代的捐赠方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股票的流动性增强,以股息和分红为表现的投资收益也逐渐上升和稳定,受让的公益性组织可以通过受赠的股权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来开展慈善活动[3]。2011年,曹德旺送出福耀玻璃的15%股权,A股罕见。对于企业家而言,将股权进行捐赠不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造成影响,有利于股权的增值保值,因此既可以为其他企业的股东起到表率作用,同时能够减少捐赠对其他股权所有者的信心的影响。对于慈善水平较高的企业家而言,这种捐赠行为反而能够折射出他们对企业发展的信心。这种捐赠行为实现了基金会与企业的捆绑,企业家捐赠的“作秀”意味降低,企业的慈善环境得到优化,社会形象得到认可[4]。

二、 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慈善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家捐赠积极性不高的外在因素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家缺乏有效的私有财产合法性保护制度,致使企业家对财产的安全感不足,因此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财产转移出境,甚至移民以此来取得外国居民的身份[5]。

我国相关慈善法规的不健全,慈善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对慈善组织的运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都对企业家的慈善捐赠行为有抑制作用。现行的税法规定,纳税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该年度应税所得额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而对于超额部分则没有亏损结转的规定,这一规定对于那些当年发生捐赠行为的亏损企业不利[6]。同时,由于没有递延抵免得规定,企业当年超过限额的捐赠不能在未来若干年比如年内进行税收抵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捐赠热情,尤其对于企业的大额捐赠不利。

(二)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缺乏系统性。学者调查显示,仅有20家企业有年度捐赠计划,其比例不到25%[7]。《福布斯》杂志 2011-2013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3 位中国企业家,有27位连续三年上榜, 42位连续2 次上榜,说明大多数企业家慈善捐赠的力度相对缺稳定性和连续性[8]。我国企业家们的捐赠缺乏长期的计划,大多表现为一种“应激性”,当国家有突发灾难时,需巨大的资金支持,企业家们便纷纷捐赠。因此,我国企业家的捐赠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个人意愿,而不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去考虑。企业家如果选择地方政府换届时致力于投身慈善事业,能够有效为其构建与新一任政府良好的政治关系,从而在下一轮政策资源配置中获得多方面的竞争优势[9]。因此企业家有时候的捐赠,还被认为是一种“政治献金”,这种捐赠无疑是投机行为,也暴露出企业家捐赠行为的非系统性。

(三)普通民众对我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的阻碍。“仇富”现象的出现使得许多企业不敢“露富”,因此对于捐赠表现的更为谨慎。曾有媒体由于失误而报道“99%的中国企业家从不捐款”的假新闻,但是普通民众对这则假新闻却深信不疑,并纷纷评论指责,等到媒体辟谣时,甚至还不愿干休。民众对企业家的不信任,导致企业家对担负社会责任存在芥蒂。

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一批企业家如今也渐渐进入暮年,此时正处于一个“接班”的时代,这其中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二代”,以王健林为例,其子王思聪凭借自己创业获得的财富也使其排进了胡润富豪榜。民众应该对企业家的捐赠报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抛却“刻板印象”,共同为我国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慈善捐赠环境。

三、结论

不同的捐赠模式,每种模式都是其对应的优点和缺点。因此,需要对不同模式的慈善效果进行研究。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2年的调查,越认同人性向善的企业家,幸福感越高,企业的综合绩效也较好。那么不同的捐赠模式是否会给企业家带来不同的幸福感,这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时代在发展,企业家也在进步,改善目前我国的慈善环境,需要政府、企业家、普通民众三方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各方的改进,才能使我国的慈善捐赠行为规范化、制度化,中国的企业家才能少些后顾之忧的进行捐赠。因而,中国的企业和社会环境才能“明天会更好”。

[1]姜涛,企业家声誉形成机理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新的声誉结构观:[D],浙江大学,2010

[2]孙茂月,陈光标——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慈善样本的社会学解读:[D],南京理工大学,2011

[3]马勍,公司股权捐赠的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

[4]赵曙明,白晓明,赵宜萱,吴婷.中国慈善家慈善捐赠行为模式及现状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5(01)

[5]陈剑斌,中国民营企业家捐赠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

[6]严恋,我国企业捐赠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7]徐雪松,企业慈善行为研究:[D],同济大学,2007

[8]王新刚,熊涛,贾淑青.中国企业家慈善捐赠行为特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01)

[9]戴亦一,潘越,冯舒.中国企业的慈善捐赠是一种“政治献金”吗?[J].经济研究,2014(02)

徐大茂,男,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慈善企业家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慈善之路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慈善义卖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