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萨伊的市场理论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供给理论政府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52)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萨伊的市场理论

侯张喆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52)

西方经济学界对市场理论的问题存在长期的争议,而萨伊是西方经济学庸俗化的开端,其市场理论在经济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曾占据了西方市场理论的主导地位,影响了无数后世的经济学者。本文从萨伊的市场理论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逻辑推演等方面分析了萨伊理论的产生原因和内在逻辑,希望能给我国的市场建设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萨伊;市场理论;经济学说史

萨伊是西方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将政治经济学庸俗化的始作俑者。市场理论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的西方经济学者一味的强调自由市场,这俨然已成为一种信仰而不是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认知。本文将对萨伊的市场理论进行探讨,希望以此来说明自由市场理论的历史渊源和逻辑起点,批判将市场作为信仰并妄图应用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的经济理论。

一、萨伊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

萨伊是斯密学说的一个整合者加传播者,信奉“经济自由主义”,认为经济应当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和发展,“财富本来不依存于政治组织。一个国家不管整体怎样,只要国家事物处理得完善,就能达到繁荣。”这是斯密学说的重要观点,萨伊接受这种观点并加以发挥。同时萨伊继承了斯密的经济人假定,并在自己的学说中默认使用了这一假定;在价值论上,萨伊庸俗地继承了斯密的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并提出资本和土地一样创造价值的“三位一体公式”。

二、萨伊的市场理论

(一)萨伊定律——市场中的供需关系。萨伊定律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总结为:“不可能产生总体生产过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市场中的消费是依托于生产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其他的产品生产过少导致的,只要增加其他产品的供给,自然会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萨伊本人说到:“一个人通过劳动创造某种效用,从而把价值授予某些东西。但除非别人掌握有购买这价值的手段,便不会有人鉴赏,有人出价购买这些价值。上述手段由什么东西组成呢?由其他价值组成,即由同样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果实的其他产品组成,这个事实使得我们得到了一个乍看起来似乎是很离奇的一个结论:就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由此可见,萨伊的意思是指A商品的生产创造B商品的需求,一个自由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在长期是自发平衡的,在没有政府过度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中的需求不足问题会通过市场自发的生产行为来解决,短期的需求刺激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自由主义。萨伊支持市场的绝对自由运行,他设定了生产成本的概念“在最初获得或创造一件产品时所付的代价,是生产力的代价或生产成本”,并提出“市价”的概念“一件物品价值的唯一公平标准……这在商业行为上和在一切以货币估定价值的行为上叫做市价”。市价并不会一定等于生产成本,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生产成本,也可能和生产成本相等。萨伊认为市价的确定是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基于许多产品相比较的价值”,由于供需双方的博弈,商品的市价会随着生产价格上下浮动: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市价上升;供给大于需求时,市价下降。生产者也会随着市场中供需双方的变化而做出决策,增加或减少供给。当这个市场在买卖双方的运作下自由交易时,市场会自发的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同时这也是公平的体现。

(三)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萨伊极力反对政府干预市场自由运行。由于萨伊的理论源自斯密的学说,同时萨伊身为资产阶级的一员,所以萨伊非常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严格地说,政府的措施,无一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生产”。

萨伊分别从生产性质、生产方法、特权公司以及对谷物的贸易四个角度阐述政府干预对市场的危害,同时认为政府无法正确的认识市场中哪种商品的利润最高(按照萨伊的逻辑,利润最高意味着价值最大,进而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国民总财富——引者注),只有处于市场中的生产者才能正确的认识到生产哪种产品可以获得最高的利润,同时生产者“不但知道人类需要什么,而且能预知人类需要什么……他为着自己的利益必须竭力培养这种才能”,而政府对市场中的利润走向并不清楚,经常用一些严苛的律令来掠夺人民的财富,或是干扰市场的走向阻碍有着更大利润的产业的发展。

但同时萨伊支持政府维护市场的自由运行。尽管崇尚市场的自由竞争,但萨伊并不是完全否定了政府的作用。萨伊的理论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的政策运行,而应该努力维护市场自由运行以及财产的所有权,避免市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正当行为或他国的军事入侵);其次,肯定了政府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作用:“政府在农业生产事务方面所做的干涉,一般是有益的”,因为当时的法国农业经营者范围小且分散并相距遥远,政府的干涉大都限于鼓励传播有助于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第三,肯定了政府对公共交通的作用“交通便利对于生产的帮助,和能增加产品数量与缩短生产过程的机器没有什么不同”;最后萨伊提到了“政府所创办的高等学校、图书馆、中小学和博物馆等也对财富的创造有帮助”。

三、萨伊的市场理论评析

(一)与供给学派的对比。供给学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劳动力以及资额不能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将决定生产的增长,同时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而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如果在一个自由的市场中市场会自发的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所以应当使市场自发调节达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当消除掉所有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供给学派的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在于反对当时已经出现滞涨问题的凯恩斯主义,指出政府为了克服滞涨危机,应当推行激励投资、减少税收的政策。

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说是萨伊的思想,但其实内在仍然有所不同。二者的主张都是十分重视生产供给的方面,不过其逻辑内涵仍有所轩轾。首先,萨伊认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自发调节下,供求会自动达于均衡,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除非政府当局愚昧无知或贪得无厌,否则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充斥过剩的现象,决不会永久继续存在”,但是供给学派的观点则认为在当前(1981年——引者注)的资本主义市场环境下,供求并不能在市场自发的调节下达到平衡,供给的不足就依赖与政府的干预措施来刺激供给,例如减税;再者,除了对保护市场的自发稳定运行的措施外,萨伊几乎完全反对政府对市场的任何干预,主张纯粹的经济自由思想,而供给学派在凯恩斯主义引发的滞涨环境中不但支持,而且也不得不支持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但同时供给学派强调要减少国家干预的重要性、调整干预方向和内容,将国家的干预降低至最小的程度

供给学派的指导思想确根源于萨伊,但是由于萨伊时代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了二者对一些理论政策的观点存在出入,或许有些供给学派的学者高喊着“回到萨伊”和“复兴萨伊定律”等口号,但其实他们在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的思想上早已和萨伊分道扬镳了。

(二)横向对比我国“供给侧改革”。08年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四万亿的救市资金投入到了刺激需求的方面,鼓励民众去消费,国家主导大规模的投资基建,鼓励发展房地产,其对市场的拉动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随着时间的退役,政府人为的创造需求,使供给(企业生产)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盲目扩大,而随着刺激的效用渐渐消退,民众的需求程度回归至正常水平后,立刻显示出严重的产能过剩;同时一些落后的濒死的产业在政府的帮扶下苟延残喘,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针对这个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个方案,即是对产业端的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所以说,我国的“供给侧改革”针对的是供给方面的结构性的调整,具体的讲就是针对的金属、钢铁、煤炭和玻璃等大宗商品的产能过剩;高端技术类产品有需求无供给的问题。由此看来,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与萨伊的理论不能说完全没有关联。首先,萨伊十分强调市场配置对社会总体效率的作用,这一点在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中得到了明显呼应:以生产方的结构性调整作为处理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问题,其本身就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社会矛盾,尽管是政府的政策性调整,但改革的出发点依然是政府希望借助于市场本身的力量来自行化解有效供需不均衡的难题;第二,萨伊“供给创造等量的需求”的思想是在长期的市场体制下的结果,短期内的供给性调整难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而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恰恰是在针对的国内长期以来供需的矛盾,尽管这个矛盾是在近期由一个导火索凸显而起,由此可见,我国的这项改革也吸取了萨伊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侧重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生产结构性调整,依靠对生产方的结构性转变来解决我国的特殊问题,是政府和市场的有效结合,不同于萨伊的只要市场不要政府的思想。

(三)对萨伊理论的评析。萨伊的市场理论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理论,它完全建立在货币的绝对中性的大前提下,如果没有货币绝对中性这个条件,那么萨伊的理论将在瞬间倾覆。这一方面是他的历史局限性,是萨伊和斯密对重商主义的货币观矫枉过正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萨伊作为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得不为法国的市场经济本身说话。回溯到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萨伊的市场理论确实对当时的法国经济起了巨大的进步作用,但他的理论也仅仅局限于当时的法国市场本身,在约翰·穆勒将萨伊的《概论》翻译成英文传至英国时,这套理论在很多方面就已经不适用了,但是萨伊却在著书时极力的掩盖了这一主体性的矛盾,将自己的学说说成是全人类的经济理论,是涵盖一切经济体下的市场理论,这就导致了后世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看到了掩盖矛盾的办法和希望,将萨伊的理论推上高位,进而影响了之后大量的经济理论。我国在市场理论的应用上也曾经翻过萨伊理论的错误,例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思想就是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在市场理论上也曾走过萨伊理论的老路,这警示我们不要盲目学习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要立足中国实际发展应用于中国市场自己的经济理论。

[1]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姚开建.经济学说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史大纲[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4][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谢宗林、李华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法]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新原理[M].赵荣潜等译、胡企林等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美]乔治·吉尔德.财富与贫困[M]储玉坤等译,张仲礼校,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7][英]马克·布劳格.经济理论的回顾[M].姚开建译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金鑫.对萨伊定律的解读[J].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9]钟祥财.供给学派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J].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11年第1期

侯张喆(1993-),男,汉族,山东济宁人,政治经济学硕士在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与政治。

猜你喜欢

供给理论政府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