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逐“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基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成绩写实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湖南省大赛互联网+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1)

角逐“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基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成绩写实

杨丽敏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413001)

“建行杯”第三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共同主办。学校高度重视本次大赛,从“初春三月”到“如火七月”,将其作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主要政策带动、行政驱动、多方联动、宣传打动、培训推动等方面开展工作,赛事成绩显著。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教育

一、大赛介绍

“建行杯”第三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题是“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其目标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1.政策带动。2017年3月开始,学校下发校内选拔赛文件,学校先后投入近10万元用于赛事的组织和奖励,对获奖团队、指导老师、各院系给予奖励,此外,对于获奖的学生在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置换,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审、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

2.行政驱动。学校专门召开第三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进会。推进会上,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负责人首先解读了《第三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实施方案》,在报名数量、组织领导、条件保障、考核督查等方面做了明确要求。

3.多方联动。学校成立了大赛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亲自抓大赛的组织实施工作。纵向上,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各院系、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财务处、校团委等多方联动,协同推进大赛。横向上,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各院系、各班级密切联系。建立大赛联系人制度和校友指导制度,各院系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分别成立了专门的大赛学生志愿团和校友指导团队,通过校院两级互动,多方合力,共促大赛。

4.宣传发动。依托学校官网、官微、创新创业教育网、湖南省就业中心官网、会议、宣传栏等阵地,运用微信、QQ群、微博等平台,广泛宣传大赛精神、赛事动态、创业典型,大力推广各院系的赛事组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活动等环节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采。

5.培训推动。一是选派3名教师参加省赛指导师资培训班,切实提高了校赛组织水平。

二是举办校内大赛培训会。学校召开第三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训会在学校创客空间举行。各院系学工办主任、就业创业专干、学生助理、创新创业委员等六十余人参加了赛前培训会。

(二)成效

1. 校内选拔赛精彩纷呈。学校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三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决赛分为项目展示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每个项目团队结合PPT对项目的介绍、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商业模式和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展示说明,再由现场评审老师进行针对性提问。比赛伊始,选手们有序上场。展示环节台上的选手们个个镇定自若、侃侃而谈,充分展示出了作为创业者的自信心、规划力和执行力。面对评审各式各样的“抓漏洞”提问,团队成员互相配合,从容应对。

2. 斩获5项省级大奖。7月23日,在“建行杯”第三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选拨赛总结交流会现场传来喜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荣艺团队”获得一等奖,“匠心智能皮具”获得二等奖,“冰碛瓷”获得三等奖,赵丹妮老师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得大赛“优秀组织奖”,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奖项等级均创历史新高。

三、体会与思考

(一)全体动员、敢于亮剑是成绩获得的基石。学校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系统构建了院、校、省、国家级四级竞赛体系,形成了竞赛的校园文化,校内80%的学生都有竞赛的经历,教师愿意付出,学生敢于亮剑已成时尚。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重视程度最高的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学校高度重视本次大赛,从“初春三月”到“如火七月”,吸引全校761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人数3427人次,共吸引校内2578名学生参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美院校园内擂响战鼓,掀起了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热潮,点燃了广大学子的创业梦想。

(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成绩获得的抓手。学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省内首创并全面实施以“以作品为载体,四阶递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改革“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体系。增设由9个学分、“通识类+专业类+实践活动类”组成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深化课程改革,建成了317门空间网络课程,立项建设了37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文化课增设“创新创业知识单元”,专业课融入企业真实项目、行业前沿新技术新工艺和师生创意创新实践案例,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二是初步形成了“以作品为载体、四阶递进”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第一阶培养创新思维。改革课堂教学,实施“MOOC+翻转”的混合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第二阶创意变作品。依托引入工作室的企业项目、社会项目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程化、递进式”创意创作实践,专业课程教学与项目实施融为一体,教学过程即创意设计与研发制作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第三阶作品变商品。面向有志创业的学生开展三级创新创业竞赛、创意集市、路演等,助力优秀作品直通市场、直通社会。第四阶项目能落地。对优秀的创业项目,指导项目团队对接市场,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扶持真刀真枪创业。

三是构建并实现了政策、组织、经费、师资四到位的综合保障体系,盘活学生、教师、院系等主体的活力。

(三)结合专业、凸显特色是成绩获得的关键。学校紧遵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形成了“以作品为载体、四阶递进”的创新创业“美院模式”,即培育学生创新思维、让创意变作品、让项目能落地、让作品变商品。形成了“一个特色”,即形成了“专业+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湖湘非遗特色创新创业型人才。根据湖南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调查数据,我校毕业生创业率连续三年稳居省内高职院校第一方阵,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创新创业教育在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本论文为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作品为载体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ZJGB2016064)阶段性成果。

杨丽敏(1984-),女,汉族,湖南省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湖南省大赛互联网+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湖南省志·军事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