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探究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域村落活化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于建筑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探究

王禹张宴铭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传统村落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生活形态的一个物质体现,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更多人的选择,而传统村落无疑又成为了一个热门目的地。但是如何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物质资源发展旅游,达到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化共赢的目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分析研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全域旅游;传统村落;保护;活化

全域旅游是顺应新时代我国旅游发展的新战略、新路径,是实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剂。它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民、全社会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传统村落是指形成时间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自然村,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而到了2013年,全国尚有230万个村庄,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还剩下不到5000个。现存传统村落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1]。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四批村落列入传统村落名录共计4157个。在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活化显得更为重要。

一、影响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因素

近些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罗剑在他的论文《贵州民族特色村寨的主要特点》中提出用传统村落认识论的观点来了解传统村落并进行保护。阳建强以江南古村李市为例,阐述了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如何保持并延续传统村落地方活力和特有的村民生活形态,达到村落文化价值的推陈出新的目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王军等人探讨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有关工作现状,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控理念,建构了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控体系。尽管近些年来众多学者在各方面做出大量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果,但由于传统村落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复杂,保护与活化工作整体来看却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医疗保障、教育以及卫生条件等社会事业进展缓慢[2],城乡二元格局导致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来自传统村落的人口向城市转移,部分传统村落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使得乡村的农业生产收到严重的干扰。要发展和延续传统文化,保留居民原本的生活方式是保持村落活力的基本要求。传统人文资源的大量流失并且使这些传统村落逐渐缺失生产生活的气息,这毫无疑问给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活化带来了很大麻烦。

(二)价值认知的差异。传统村落的保护往往是“自上而下”的进行,是在包括政府部门,文物保护协会等在内的部门或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进行的。村民对于这样的保护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甚至是置之不理。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农民收入增加,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而原来居住的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不管是从功能要求还是建筑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大部分村民对原住宅进行大拆大整,甚至推到进行重建,这种自发性以及盲目性的修缮、重建就造成了对传统村落的永久性破坏。

(三)规划层面的不足。为实现传统村落的复苏,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地方政府委托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新村规划设计,然而在规划者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前期调研工作,没有深入的调研村落的传统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未能细致了解村落遗产的发展情况以及历史价值,只是千篇一律的建设聚居点,进行风貌改造,没有将当地特色考虑到村落的发展中来。并且在规划中缺少关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参与,使对村落的规划设计与村落的保护发生冲突,并且使规划设计后的传统村落文化流失,没有文化底蕴支撑,这便无异于其他村落。其次规划管理部门缺少对传统村落遗产保护持续的监管,这些无疑是造成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的重要因素。

二、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策略

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新的旅游发展形势之下,传统村落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载体以及旅游平台,拥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物质遗产资源、自然风貌资源以及生活形态资源。富有地方特色是传统村落的一大重要优势,因此它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全域旅游又是实现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一个重要契机。要在全域旅游进程中实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活化就要充分的研究传统村落的特色文化,在充分考虑村落的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建筑风格和符号、民俗风情、文字语言等文化内涵,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

(一)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弘扬传统文化。“全域乡村旅游” 是指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以居民为主体,各行业和各部门共同参与发展乡村旅游[3],发展旅游与村落保护不是一个对立关系,两者是并列发展的。通过乡村旅游来保护传统村落是实现村落活化最好的途径。利用旅游来带动村落发展,通过对传统村落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恢复原有具有村落特色的生活、生产关系,让传统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打开村落复苏大门的钥匙。

(二)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在制定当地旅游发展策略、村落保护措施时,应该在保证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下,考虑村民在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并充分发挥村民的能动性。让村民能参与到村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来,从而使村民逐步实现对村落保护的自觉性。村民的主动保护是对实现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政府部门的干预。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到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这是中央对乡村发展提的基本要求,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应该依照相关政策制定完善的保护措施及方案,用政府的强制性手段来保证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形态不受破坏。同时在村落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协同多部门工作并且兼顾村落的发展与保护,深入了解村落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物质条件,制定符合当地村落实际情况的方案。

三、结语

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要多部门、多行业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发扬传统文化,只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以及物质形态才能真正体现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加速消亡1561个受保护[EB/OL].(2013-10-17)[2017-06-29].http://www.mohurd.gov.cn/zxydt/201310/t20131021_215934.html.

[2]李钒,侯远志.我国新型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J].求知,2012(11):58-60.

[3]朱世蓉.以乡村旅游理念整合农村产业结构的构想[J].农业经济,2015(6):79-81.

张宴铭

王禹(1977-),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在读博士,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方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张宴铭(1994-)男,汉族,四川达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学专业,研究方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全域村落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