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河北省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供给农产品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河北省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王静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河北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本文结合河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农业供给所呈现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从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多功能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发展打造产业新业态,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供给侧改革;河北;农业产业;发展

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是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加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产品有效供给;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农业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稳定器、蓄水池作用。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领域理当先行一步,为大局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论是从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还是两会的热议程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将是今后“三农”工作的重点。2017年河北省农业农村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加快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增绿,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贡献。

一、河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位于黄河以北的华北地区。全省共有11个地市,100多个县,2000多个乡镇,近7000万人口,总面积将近20万平方千米。河北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350-750毫米,较适合农作物种植。目前全省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居全国第四。由于地区跨度较大,条件的气候差异性明显,使得生长的农作物种类繁多。河北是产粮大省,粮食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河北是全国着名的三大小麦集中产区之一,在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小麦种植。棉花最高种植记录为1700多万亩,曾被誉为“中国产棉第一省份”.在全省11个省辖市中,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有七个,其中石家庄市以南素有“南棉海”之称。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麻类和糖用甜菜等。河北果树品种有100多种,产量巨大、品质优越、分布广泛。其中着名果品,如:昌黎苹果、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等。此外还有海产小黄鱼、鲙鱼对虾、毛虾和淡水鱼虾等农副产品。

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672.8亿斤、比2010年增加77.6亿斤,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6.9个百分点。2016年河北省农业产业增加值3492.8亿元,增长3.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32.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粮食总产量3460.2万吨,增长2.9%。棉花总产量30.0万吨,下降19.8%。油料总产量156.5万吨,增长3.3%。蔬菜总产量8193.4万吨,下降0.6%。园林水果产量1524.6万吨,比上年增长1.1%,肉类总产量456.3万吨,比上年下降1.3%。禽蛋产量388.5万吨,增长4.0%。牛奶产量440.5万吨,下降6.9%。水产品产量132.2万吨,比上年增长1.9%。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71.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为66.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特点

河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唯一一个集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沿海等各种地貌于一身的省份,多样的地貌类型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物种资源。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样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尽如人意的诸多特点。

(一)初级产品多而缺乏深加工产品

我省是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均位居前列。尽管如此,但大都停留在初级产品,相对来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推向市场的大多是瓜、果、菜、粮、棉、油等初级产品,或是挂面、辣椒酱等初级加工产品,优质深加工产品相对不多,附加值较低。2015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总产值比值约为2.2:1,而我省只有1.4: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优良品种众多而缺乏品牌农产品

我省农产品优良品种众多,如芦台大米、蔚县小米、深州蜜桃、阜平大枣等优质农产品在全国具有良好口碑,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特品牌农产品较少。据统计,我省地理标志资源多达400多个,由于缺少注册,难以发挥品牌优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河北省地理标志商标仅占全国总量的1.36%;驰名商标数量仅占全国总量的3.7%,不到广东、江苏、山东的一半。

(三)产品功能单一而缺乏多功能产品

长期以来,传统种植业是我省农业的主要构成,人们形成了一种农业就是种植业的思想致使农业生产结构单一,产业融合速度缓慢。目前,我省农业生产只是满足于基本的食品需求,不能满足人们对康养、观光、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消费需求,新型、功能性农产品供给不足,有待进一步打造从而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状态。

(四)季节性产品多而缺乏均衡性产品

我省农业供给大部分是应季性产品,生产销售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周期性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设施农业发展不足,大部分蔬菜、水果仍然以季节性生产为主;另一方面,大型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综合商务服务等发展较为缓慢,不能满足农产品反季节仓储、销售需要。

三、推进河北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一)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我省地理条件优势,由平原耕地转向全山地开发。树立大农业、大食品概念,具体到本省农业,推进山区综合开发。我省山区空间广阔,通过山区土地整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能够为我省发展高效农业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同时,山区特有的高差气候条件,丰富的生物资源,绿色的生态环境,能够为我省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优质农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合理规划布局,按照“一环四区一带”布局方式,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环首都都市现代农业圈,着力与京津联合打造绿色优质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山前平原高产农业区,着力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等粮食生产能力。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区,着力发展沟域经济,加快把太行山、燕山打造成“花果山”。坝上绿色生态产业区,着力发展种养结合草原特色农牧业,加快建设有机农产品供给基地。沿海高效渔业产业带,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健康养殖,加快建设特色水产品供应基地。各地要按照功能分区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争创国家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

积极培育品牌农产品,编制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制定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实施“一县一品一牌”培育计划,瞄准京津高端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完善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启动实施县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试点,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体品牌战略,发挥品牌市场引导作用,推动品牌农产品聚集发展。开展品牌农产品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饭店、进网站行动,举办全省农产品品牌发展大会,支持企业通过媒体、展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提高冀产农产品京津市场占有率。支持各类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创建,争取早日建成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取得境外农产品商标注册或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规范认证的农产品企业。

(三)以延长产业链来促进产业体系优化

一是大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以蔬菜为重点,突出环首都县(市)和城市周边、景区周边县(市),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林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县和示范点创建。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构建京津市民乡村休闲旅游圈。规划建设一批农业主题公园。鼓励利用农村闲置农宅组建农宅合作社,发展休闲观光与民俗旅游。开展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二是大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抓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京津冀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打造河北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和特色主题活动,推动形成“春赏花、夏看绿、秋品果、冬摘菜”休闲农业发展格局。三是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进“三区”同建。依托重点片区、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示范点,同步推进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使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园区集约高效配置。园区内不仅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还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物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链收益。

(四)提升农业产业多功能从而打造产业新业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多功能性被人们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和新的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就是农业的多效用性,它使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功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适应人们对农业和农产品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注重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紧密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使农业不仅具有促进增收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同时具有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多功能发展并提升农业产业,打造农业产业新业态,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五)由简单投入转向全要素开发

提高河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完成农业产出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本、劳动、土地的投入,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创新体制机制的转变过渡。这就要求从要素入手,解决资源错配的问题,化解产出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环境的矛盾,注重围绕需求进行生产,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实现河北农业全要素开发,关键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股份合作制发展等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不断增强河北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在发展方式上,着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四、总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范畴远超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直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素。因此,当前我省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当是针对农业产业化中的不足和新动向,补短板填缺陷,继续深化之。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首先必须增强有效供给。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必须认识到,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使农产品供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质量、品种有保障,契合消费者的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其次,必须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应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同时需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透析与展望[J].郄东翔,张泽伟,韩鹏,张建峰.北方园艺.2013(01)

[2]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探析[J].孙亮,石建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冯志峰.经济问题.2016(02)

王静(1992-),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供给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