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演变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同志理念

(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演变

田畅

(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来源

共享发展理念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均贫富”思想,二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所造成的“贫富悬殊”现象的批判,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人人共同劳动、全面发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早有“均贫富”的思想,《论语》中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传统儒家的思想。《老子》中讲过“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说明道家对均贫富也持肯定的态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了异化现象,并解释异化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一位揭示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无产阶级思想家,他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号召语。

不论是孔子所讲的理想社会,或是马克思向往的共产主义,都是前人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大胆设想,它们的最大特征就是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公平、全面发展,这是早期中西思想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今天,它是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二、共享发展理念创立的先河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着眼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尤其是他的平等思想可以说是共享发展理念的起源。毛泽东同志对于构建共享发展理念做出的努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论十大关系》中关于全面协调发展思想。针对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写了《论十大关系》。首先谈到农轻重工业的关系,认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1]但是从长远观点看,要在满足人民生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在衣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重点发展重工业,这是讲协调发展;在说到国家、生产单位、生产者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时,他认为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这既是讲协调也是讲全面发展。文中还提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都能反应毛泽东同志的全面协调发展思想。第二,反对特权、取消等级制度、反对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建国初期,人民受封建压迫的思想还未充分解除,仍然有个别特权现象。1954年,毛泽东同志从立法的角度摒弃特权观念,在制定宪法草案时明确提到:“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实行。”[2]第三,在实践中提出构建人民公社、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合作社的模式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满足人民的需求,毛泽东同志提出建立人民公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共享发展理念产生了全新的认知:首先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倾斜式发展思路。“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建好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发展经济也要有原则,邓小平同志根据当时社会大环境,提出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这种倾斜式的发展思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对共同富裕的大胆探索。其次,重新规定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同志给社会主义的本质下的定义。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社会主义设定了目标,同时提出达到目标的方法。他还说过“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3],只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抓住人民的根本需要,才能切实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达到共同富裕。再次,他还提出了全面小康、两个大局的发展理念,更是对协调发展理念的深层时代解读。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逐步推进

江泽民同志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守党的宗旨,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以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目标,大踏步向国家富强迈进。这一时期的发展为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了经济基础,为共享发展理念做了铺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完全一致的政治立场的,他倡导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发展的中心,这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是为了发展,发展是要富裕的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归根结底还是人民建立起来的,因此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高质量、更公平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这又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改革开放多年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教育不公、失业严重、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现象提出的。它坚持发展为了人、依靠人、惠及人,体现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也内在地要求发展更加公平。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总路线,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点是公平发展和共同富裕,也就是说科学发展的条件是共享发展,其实反过来可以理解为,共享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民生领域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4],并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也是人。

四、共享发展理念的确立成型

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囿于我们现有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等的原因,还达不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形容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但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一直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摸索前进;我们的领导人始终胸怀人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自己一切工作的标准。

共享发展理念的主要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二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要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成果共享,全面保障人民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人人享有,共建的过程同时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从不均衡到均衡、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即使在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5]。其次,在深刻理解共享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要发展生产力。因为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共享发展关键要有丰富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和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6]。

中国共产党对共享发展的探索经过了统筹发展、先后发展、共同富裕和科学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全面在建设小康的决胜阶段,习近平同志坚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是人民福祉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肯定,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为争取早日实现人民共享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田畅(1991-),女,河南确山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同志理念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OVER THE RAINBOW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严良堃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