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原则和意义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人才改革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00)

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原则和意义

欧丹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00)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主要目的则是为国家储备良才和为社会输送劳动力。面对日趋激烈的人力资源供需矛盾,政府改革的着眼点已不再局限于扩大人力需求,增加就业机会,而是供给与需求双足并走,协同改革,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侧,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市场导向性、自主性、前瞻性、创新性、公益性等基本原则,为中国实现人力资本优化、双一流大学建设及市场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场经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为深化经济改革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方向。高等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不仅体现了社会公共服务的品质,更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水平,所以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联动高等教育的改革。过去实行的高校扩招政策的确使更广大人民受益于高等教育的满足,但也使得人力资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新的社会热点问题。面对高等教育结构失衡、人才培养质量下滑、层次比例不够合理等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渐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和外延增长转向于质量提升和内涵建设,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重视供给侧的改革,以正确的改革原则为指导,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需求的和谐匹配。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虽由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衍生而来,但二者的性质和目的完全不同,不能教条照搬经济模式和盲目跟随经济改革的方向,必须明确其自身的根本任务,从经济改革中寻找高等教育的借力点。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本任务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基本方式是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最终效果是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要求可知,其供给侧改革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谋求高等教育自身的高层次发展,改革的底线原则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用,破除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的矛盾困境;改革的基本方式是从类型结构调整、人才选拔机制、专业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审视和优化重组;改革的效果则是高等教育既补齐自身短板,又补足教育对经济建设的功能性空白。

二、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原则

(一)市场导向性原则

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稀缺是我国目前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的又一突出问题。科技革命的到来造就了许多新兴行业和新兴岗位,以互联网产业和各类服务业为显著表现,然而高等教育的专业调整相对滞后,应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弱,加之教育发展与经济变革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高等教育向社会输送的劳动力不能很好地与产业发展匹配,造成了广大学子 “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遇。鉴于此,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既要关注人口数量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要注意与市场信息的对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方式,去除人才库存,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供需平衡。

(二)自主性原则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管理,其改革必然也需要政府参与其中。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不能过度依靠政府调控,而是需要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制定计划,给予高等教育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空间,使其能够灵活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此外,高等教育虽要服务于经济发展,但服务经济不是其唯一目的,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高等教育应该关心的本质问题。进言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直接驱动因素,但高等教育不能陷入功利至上的漩涡中,应始终保持其学术性和纯洁性,铸就文化格局,塑造文化精神。

(三)前瞻性原则

现代社会中,教育与经济互济关照,密不可分。教育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因此处于经济的需求侧;同时,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和智力支持,因而又处于经济的供给侧。由于教育的特殊地位,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而不能仅仅适应经济发展的步调。换言之,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能够预见未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其在供给侧改革中既要关注眼前实效,又要洞见长远变化;既能满足当下需要,又能引领需求结构;既不脱离社会存在,又不固化社会意识,使高等教育始终位于时代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成功的改革离不开恰到好处的创新。近些年中国工业正努力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尖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学科的建设,更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因此,政府要善用“看得见的手”,使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牢牢把握住创新的重要性,不仅要从形式上创新,更要从内容上创新,最终使高等教育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研制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建设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从而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地位。

(五)公益性原则

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要破除经济增长的枷锁,从根本上促进经济潜力的全面发挥,从而使经济能够走上稳健持续的发展之路,具有鲜明的功利性。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虽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调控,却不是纯经济行为,其始终保持教育运行的基本逻辑和发展理念,具有天然的公益色彩。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遵循公益性原则,坚持以学术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一)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

高等教育的结构失衡、体制约束以及财政支持单一均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建设双一流大学之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从供给侧入手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对教育发展的经验总结,是一种更为成熟的革新思路,也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路径探索。进言之,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也是其完善自身的表现形式,所以从供给侧破除当前的困境和阻碍,对高等教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眼下大学建设的着眼点不再是盲目的数量扩充和规模扩大,而是逐渐顺应时代要求转变思路,根据大学应有的建设规律和逻辑进行科学治理,塑造大学精神,铸就大学格局,平衡学术与经济的互济,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创建软硬实力均强大,名副其实的双一流大学。

(二)优化人力资源的必然选择

教育一方面作为国家重要的消费形式处于经济的需求端,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智力支撑和人才输入处于经济的供给端,这既表明教育地位的特殊性,又表明教育与经济的不可分割性。因此,经济政策的变动必然引起教育的变动,教育的调整也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自从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提出后,很多省市都依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政策来践行这一理念,可以预见的是教育供给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位移”,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均会发生变化,所以与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保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即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换言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教育对经济改革的因应之策,也是教育对市场变化的即时反应,既有利于专业的更新和课程的创新,又有利于深入挖掘受教育者本身的潜能和智慧。

(三)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途径

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为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充分发挥人口红利优势和持续提高经济增长率所做的科学部署,也是我国“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尊重知识和人才是一国兴旺的基础,而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质量而非数量,在于内涵而非外延。上世纪末实行的高校扩招是国家为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供给侧改革,使高等教育的辐射范围更广,受益人群更多,劳动力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如今再对高等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是为了完善前一次改革的不足,解决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疑难问题;二是对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更科学的定位,通过高等教育将“人”和“物”在供给端有机联通起来;三是为更好地践行人才强国战略找到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使人才服务于强国目标的实现,避免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的浪费。

(四)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支撑

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困境常常是由人才结构固化所致,由于缺乏新型人才,一些富有创意的新兴经济则难以发展。一般而言,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大都面临人才结构困境,而人才结构困境的背后则是教育结构的困境。要想顺利进行经济结构治理,则必须将教育结构完善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任务来抓,使其为经济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有学者指出,在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建立以深层矛盾为指向的教育优先供给机制,在资金投入、人才配置等中优先考虑教育的需求,尤其是教育结构转型的需求。不难理解,这样的做法旨在通过补齐教育发展的短板来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而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对经济影响最重的因子,其结构转型势必深刻影响经济运行的轨迹,为经济发展开拓一片新天地。

[1]刘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J].教育发展研究,2016(3).

[2]袁广林.供给侧视野下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

[3]朱玉成.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6(8).

[4]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

欧丹(1991.1-),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供给人才改革
人才云
改革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