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语言实践 提高阅读实效

2017-04-06王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桑娜内涵文本

王华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新事物,它集观察、聆听、思维表达、合作收集处理信息等能力训练于一体,既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又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在阅读课堂活动,挖掘文本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内涵的同时,进行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积累和丰富语言,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提升阅读课题教学实效。

一、挖掘文本语言,引发仿造创生

教材中的语言都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好范本。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涵时,要深挖文本语言训练点,利用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方式,让学生模仿作者表达形式运用语言,这将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个性解读,进一步体验和感悟文本深刻内涵,掌握作者表现文本内容的形式,积累和丰富语言;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这种阅读实践活动,使阅读活动与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

例如,教学人教版下册《匆匆》时,教师提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生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描写了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生2:“这句话描述出春天的景物更迭,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人们联想到世间事物都能再来,时间却一去不会再回来的。”生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过去了,这些句子运用排比和拟人手法,形象地刻画了时间易逝、来去匆匆。”教师则引导学生仿造作者的写法,进行仿写练习。生4:“鸟儿飞走了,还有飞回来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风停了,有再刮的时候;时间流逝,再也回不来了。”生5:玩耍时,日子从嬉笑声里逃走了;与人争执时,时光从吵架声中走了过去;睡懒觉时,时间又从我们的身边匆匆走了。时间为什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呢?”学生在仿造练习中体验了文本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掌握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技巧。

二、研读文本语言,领悟文本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语言内涵时,优化阅读活动策略,利用阅读对话平台,要求学生深入文本之中,紧扣文本的重点词句,引发学生揣摩、品味这些语言的思想内涵,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研读,以及对话交流活动,使学生对文本形成富有个性的阅读见解,深化文本内涵解读,了解和掌握文本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阅读观点,使学生运用语言能力逐步提高,张扬了学生的阅读个性,提升了阅读课题教学实效。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学生朗读全文后,对课文内容进行基本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考题:“‘我走进了后院,看到心目中那匹马正在香甜地吃着马草了吗?看到什么东西?”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朗读课文,结合思考题加以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究,生:“‘我没有看到马正在吃草,看到了一堆枯 焉焦黄的马草。”生2:“‘枯焉焦黄一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生3:“‘枯焉焦黄的意思是讲草快要枯干了。说明了马草已经放了很长时间。”生4:从‘枯焉焦黄看出这些马草是‘我卖给他的第一天放到现在的,由于天长日久,马草堆在那里就变的枯黄了。”教师继续提出:“文中的‘一堆这个词语,你能感悟出什么?”生5:“馬草很多,这个词语说明了那个青年收下‘我很多的马草。”生6:“这个词语也说明了青年对‘我的关心,他愿意帮助‘我,让‘我有书看。”教师再次引导:“大家认真思考文中的‘我看到的是马草吗?文中哪些句子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呢?”生7:“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生8:“看到碧云茫然的眼睛。”生9:“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生10:“从以上的句子中感悟到那个青年乐于助人,有一种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文本语言的魅力,感悟到了文本语言运用的技巧,深化了对文本内涵的个性解读。

三、利用文本语言 开展语言实践

小学教材中本作者在文中都会留有很多空白处,这些空白处引发读者无限遐想,拓宽学生阅读想象空间,可以成为学生阅读想象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点。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语言空白处,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思考,进行或演绎、或小练笔、或续写故事等阅读和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填补空白阅读实践过程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空间,品味文本语言的深刻内涵,进一步丰富文本思想内涵,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教师紧扣文中‘我在林子里拉琴与老教授对话和家里与妹妹对话这两个片段,引导学生分角色进行演绎,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仔细研读,反复揣摩和品味文本的重点词句,思考如何在演绎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扮演的角色中,创造性地填补文本的空白处,生动具体地再现文本描述的情境,惟妙惟肖地表达老教授的言行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又如,教学《穷人》时,文中桑娜自作主张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文中描述她的心理活动时,运用很多省略号蕴含很多桑娜的想法,教填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使文中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化,学生对桑娜善良、勤劳人物特点体验和感悟得更深刻。课文结尾部分戛然而止,也留下一段空白,桑娜一家和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来的生活怎样?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小练笔语言实践形式,以《孩子们》、《桑娜和渔夫》《贫穷和快乐》等题目续写故事,学生通过小练笔活动,深刻体验桑娜和渔夫一家生活虽然穷苦,却十分快乐,西蒙的孩子和桑娜的孩子们相亲相爱、健康地成长。

总之,学生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靠语言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中务必把握课标精神,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听说读写议等语言实践中学习,在语言实践中积累,模仿,创造性运用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桑娜内涵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穷人》梗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桑娜一家“穷”吗?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