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之我见
2017-04-06陈莹
陈莹
摘要: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主要表现为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奠定基础;巧妙安排教学结构,为“问题情境”创设选择良好的时机;适当改进教学形式,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情境
TP3-4;G712
创造性思维活动一个标志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发现问题、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谈谈对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认识。
一、精心選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奠定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而又有所拓展和延伸。
例如《网页制作》教学。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所以在开始学习网页制作时,我先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网页,而不是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我特别提醒和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网页的妙处。正是通过思考和分析这些精心选择的资料,上课伊始学生就进入了一个美好的“情境”,激起了学习兴趣,为接下来有针对性的网页制作任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查找观察优秀网页——思考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的学习程式。
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选择的材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教学材料时应注意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的契合,选择的材料应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点,又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在选择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忌刻板、僵化的材料,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而应选择那些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材料,使学生在好奇、愉悦的状态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继而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例如在编辑办公文件时,尽量不要用那些陈旧的“高大上”的公文,而鼓励学生结合将来职业需要,自己创作和编辑图文并茂的文档。
二、巧妙安排教学结构,为“问题情境”创设选择良好的时机
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之时,要善于不失时机地创设问题情境。事实上,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很自然的,并不需要刻意安排。计算机是我们当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生活本身就是最真实、最丰富的问题情境。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有意义。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结构时,要及时将新知识紧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最终让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变得深刻。例如在学习Excel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你能否制作一份实用的班级通讯录?指导学生自己采集数据,分小组商量和建立表格,从而自然学会常用的Excel表格。又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先设置一个问题:你能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旅游相册吗?让学生挑选自己的素材,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和文例,逐渐学会制作演示文稿。
在教学结构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两项原则:
1.要做到教学结构的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尽可能集中到教学的关键点上,以此关键点为中心,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例如学习word软件时,一开始在总体上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编辑一份完美的word文档?然后在教学各环节上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如何改变字体和颜色?怎样调整段落?页面设置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插入本地的或网上的图片?如何添加、编辑艺术字?等等。这相当于把大问题细化为小问题,化整为零,从而确保学生切实习得相关技能。
2.要做到可行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切忌设计超越学生理解能力的“情境”。过难、过高、过繁的情境会使学生对“情境”无所适从。例如,对中职学生而言,如要学习计算机编程这样“高端”的内容,则无论教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恐怕都徒劳无功。同时还要意识到“问题情境”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思维的激活程度,在导入、新授、讨论、总结和练习等诸环节中有机地进行创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选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活跃的时机,适时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photoshop的学习实践时,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怎样给自己照片进行修饰美化?
三、适当改进教学形式,使“问题情境”创设收到良好的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适当改进教学形式,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1.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从问题的产生到提出,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制约,结果可能会变得有问题也不敢问,久之又会变成无疑可问。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2.改革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丰富“问题情境”。学生缺乏思考或形成思维惰性,往往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落后有紧密联系。教师应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有意“存疑”,设置“空白”,培养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问号蕴藏在情境中,让学生惊喜地发现问题,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而不应独占课堂,面面俱到,让学生不假思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给我指个方向,不要把结果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吧。
参考文献:
[1]刘亮.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中职生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杨冯.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
[3]高馨.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