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有“标”可依
——“血糖调节”目标分解案例

2017-04-06沈敏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江苏南京210003

中学生物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要求课程标准调节

沈敏(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江苏南京 210003)

教学有“标”可依
——“血糖调节”目标分解案例

沈敏(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江苏南京 210003)

以具体课例为载体,结合课程标准、考试要求和教学要求尝试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生物课程标准 考试要求 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分解案例

文件编号:1003-7586(2017)01-0044-03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行为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但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常常是抽象概念,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掌握科学的教学目标叙写的方式,明确学生为教学行为的主体,使得教学目标与检测目标相一致,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 问题的分析及案例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课时实施的基本依据。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要求所有教师教学标准化,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不是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简单对应。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需要补充的知识,再对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是盲目的,教师要通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后来制定。

下面从“目标教学”理论出发,以“血糖调节”为例,结合课程标准、考试要求和教学要求,探讨如何制定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教学目标。

2.1 教学目标分析

从“目标教学”理论来看,教学目标应具有定位具体、指向明确、落实到位等基本特点。

2.1.1 目标定位具体

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要求和教学要求,结合教材体系和学生已有知识,明确具体的知识点,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具体化学习目标。参照课程标准里课程目标不同方面、不同级别所用的行为动词,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而且行为动词要细化、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以学定教,强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1.2 目标指向明确

教学程序从展示教学目标开始,到目标检测终止。全过程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强调学、教、练、评高度统一。

2.1.3 目标落实到位

课堂教学与课前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教师要结合具体目标,给出针对性的课堂反馈。通过检测,对学生残缺知识进行针对性地矫正和补救。为学而教,将教学的重心落在学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1.4 目标对练精准

教师在选择检测题时,要对照教学目标一一对应,避免形成知识的负积累,降低学生作业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以学论教,强调“轻负担高质量”。

2.2 分析方法与案例

基于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掌握学习、最近发展区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为主要理论依据,认同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这样,笔者将教学过程分为“制定目标→展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等几个阶段。

下面以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中的“血糖调节”为例,尝试给出由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到具体学习目标的分解转化过程。

2.2.1 目标制定

首先分析在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要求中对“血糖调节”的教学要求和考查层次。

课程标准:描述血糖调节;模拟尿糖的检测。

教学要求: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考试要求:B级(理解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了将以上内容有效整合,并转化成便于检测的学习目标,笔者大概按图1所示进行。

图1 便于检测的学习目标的确认骤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

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

例:(1)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

如①说出血糖浓度范围;②描述血糖调节过程。

(2)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

如①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作用;②阐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关系。

(3)行为程度+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

如:①学会设计实验检测尿糖来鉴定糖尿病;②解释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扩展可采用概念认知图、词汇意义、理论概念或教师经验等方式展开,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式,如说出、分析、比较等。本节的剖析行为动词的内容见表1。

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表2)。

第四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表3)。

第五步:依据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

分解后,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回忆初中已学知识,说出血糖浓度范围。

(2)通过讨论归纳总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能用言语或流程图准确描述血糖调节过程。

表1 部析“血糖调节”一节的行为动词

表2 确定“血糖调节”一节的行为条件

表3 确定“血糖调节”一节的行为表现程度

(3)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情境来解释血糖调节方式,能用言语准确无误表达血糖方式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4)通过倾听和分析具体情境,归纳并能用言语准确无误说出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阐明两种激素间的关系。

(5)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情境,在教师提示下,说出关键词以描述糖尿病的症状并能解释其病因。

(6)通过阅读课本、在教师提示下,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检测尿糖并鉴定糖尿病。

2.2.2 目标实施

基于目标教学,教师要做到“让每堂课都从目标开始”,全过程以教学目标为“纲”,依标施教。教师在课前设置明确、分层、可测的生本化教学实施目标(出发点),以目标为中心开展高效教学(过程),达成课程目标(终点)。

2.2.3 目标检测

教师针对目标,设计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课后不再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

目标对练反馈如下:

(1)(对应目标1、2、3、4)如图1所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

图1 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

(1)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使a分泌量增加,a激素表示__。

(2)图中b激素是__,其作用的对象主要是__,其中⑤表示a激素对肝脏细胞的影响是__。

(3)图中a和b在血糖调节中的关系是____。

(4)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范围是__。

答案:(1)胰岛素(2)胰高血糖素肝脏肝糖原分解(3)拮抗作用(4)3.9~6.1 mmol/L

2.(对应目标5)有一种病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而膏浊不止”。此病与下列哪个腺体异常有关()

A.甲状腺B.胃腺C.胰腺D.胰岛

答案:D。

3.(对应目标6)取糖尿病病人尿液和班氏糖定性试剂各1 mL混合于1支试管,水浴加热2 min,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B.溶液保持蓝色

C.产生砖红色沉淀

D.有蛋白质变性析出

答案:C。

3 问题的思考

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行为主体性。目标要有与课标对应的必要的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才能体现出可操作性。理解落实并合理分解课程标准,教师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但这是一项专业活动,教师应利用较多的时间分析课程标准、考试要求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以及针对性更强的目标对练检测题,“目标、效果、效率”是基于目标教学研究的关键词。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形成学科的“大观念”,从“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现教学真正有“标”可依,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M].上海:华师大出版社,2011.

G633.91

B

猜你喜欢

教学要求课程标准调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