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专业教育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研究
2017-04-06孙一楠
孙一楠
摘要:会展专业教育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十余年,每年为会展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各类会展公司中,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力量。同时,会展专业教育面对着一系列未解决的问题,比如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结构的完善,教学形式的创新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即就业能力。本文将从就业能力的心理结构角度出发,探讨會展专业教育在就业能力意识树立、课程体系建设和支持系统建构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会展专业;就业能力;模式
F713;G712
就业是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会展经济与管理这样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比例高,专业优势不明显。如何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进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在人才市场上形成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关乎会展专业教育的走向。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会展专业的学生具有一些特征,比如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表示非常喜欢会展专业,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同时对专业缺乏了解,对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本文将从就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问题。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就业能力的概念提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内涵解释随社会发展不断地变化。本文采用Fugate和Kinicki的观点,从心理结构角度解释就业能力。Fugate和Kinicki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心理结构, 主要包括五个维度:对待工作变化的开放性、工作和职业生涯韧性、工作和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职业生涯动机、工作认同。对待工作变化的开放性反映个体愿意接受和积极响应变化, 当变化发生时一般认为它是积极的。工作和职业韧性反映个体能乐观看待其职业机会和工作,感觉自己能掌控职业生涯,能在工作上做出真正的、可见的贡献。工作和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反映个体去获取潜在影响工作和职业机会的信息的倾向和行动。职业生涯动机反映个体倾向于作出特定的职业规划和策略,倾向于自己控制职业生涯管理和设定与工作或职业相关的目标。工作认同反映个体在何种程度上根据特定的组织、工作、职业或行业的特征或要求来定义自己,它更多关于一个人做什么、做得有多好、以及其他人的印象如何等方面。
二、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层次体系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科学选拔的基础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入学前对学生的报考进行指导。入学后,学生要通过系统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毕业前,训练核心能力,定制化学习。毕业后,能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一)入学前——加深专业理解,应对职业开放性
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会展专业缺乏了解,盲目报考,学习兴趣低,动力不足,这样的问题应该在入学前解决。报考时考生要有多条渠道了解会展专业的就业前景、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等。就业前景应包括就业职位、岗位职责、薪酬等。培养目标要明确具体。课程体系要说明专业课程名称及代表书目。推荐学生进行就业能力倾向型测试。
(二)入学后——建立综合能力,增加工作和职业韧性
毕业生就业反馈发现,会展行业对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高。不仅需要策划、组织、沟通协调协作等基本能力,还需要其他综合能力。比如艺术鉴赏能力、外语交流沟通能力、公共事务处理能力、法律事务处理能力等。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不能局限于课程的学习,还需要丰富的阅读来拓宽视野。这样就业后在业内的选择会更多,工作和职业的韧性更强,对新工作的适应得更快,贡献也会更大。
(三)毕业前——培养核心技能,实现职业生涯前摄主动性
经验发现,毕业前准备越充分,就业情况越好。毕业前,指导学生加强核心技能。例如,一些学生有艺术类特长、语言特长或者专业等级证书,可以在毕业前通过定制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并在求职时形成核心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在实习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水平,并能初步确定目标岗位。
(四)毕业后——能够持续学习以强化职业生涯动机,获得工作认同
近些年,就业整体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技术进步的影响尤为突出。这要求会展从业者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通过持续学习,从业者更容易获得工作认同。例如,移动终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对会展营销中的宣传推广有直接影响,会展从业者必须快速跟进,应用新的技术保持客户联系并获得竞争优势。一些新技术在校时并没有学习,但是如果从业者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就能够积极并高效地掌握所需技术。
三、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树立会展专业教育就业能力培养理念
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社会各方面的协作才能够实现,因此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会展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毕业生中的大部分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概率很小,教学中更应突出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教授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和协助。
(二)建立针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会展专业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包括四个基本的模块,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特长培养模块和实习实践模块。通识课程模块需加大学生选择的课程范围,包括社会人文历史、科学技术前沿资讯、商业伦理道德、科学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掌握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模式。专业课程模块部分需要完善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会展专业教材的建设。特长培养模块可以引入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形成个性化的课程表。实习实践模块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把行业和社会资源引入到教学中。
(三)构建就业能力培养的支持系统
会展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学院、专业及基层教师和学生全面配合,才能够实现。从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层面,应该给专业更多的自主权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能够更多体现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基层教师在课程安排设计方面,要充分体现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探讨就业能力培养的方案。学生要树立就业能力培养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课程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会展专业教育相对于成熟的学科,仍处于探索阶段。围绕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围绕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否则会展人才培养就会失去方向。
参考文献:
1.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何玉润 李晓慧;会计研究;2013年4月
2.工业 4.0 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李立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年1月
3.美国高校金融营销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徐小龙,朱捍华,储 峥;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