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中低产田生产潜力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下)
2017-04-06黄承彦,郭洪海
挖掘中低产田生产潜力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下)
本栏目由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主办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也是制约中低产田粮食生产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中低产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扩大灌溉面积。
2.加速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针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的土壤障碍因子,制订相应的土壤改良培肥技术方案,研发高效轻简化培肥改良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粮食产量。
3.重视抗逆丰产作物品种的培育与筛选。针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的特点,筛选抗旱节水型品种、耐盐丰产型品种、养分高效型品种,提高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
4.加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力度。针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土壤肥力状况、气候特点、生产条件等,优化不同作物轮作制度,研究合理耕层构建、作物群体质量调控、抗灾减灾技术、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等,建立作物种植与土壤改良协调发展的技术体系。
5.发展农业智能化信息技术。开展田间土壤养分、墒情、温度等生态因子实时监测及调控技术研究,制定作物高效养分投入、精准灌溉、逆境防控等信息化管理技术方案,实现粮食生产增产、增效、增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中低产田改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农技、农机、水利等多个部门的协作与联合。因此,应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建立多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2.加大科研投入。中低产田的培肥改良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但中低产田的改造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提高。长期以来,中低产田粮食生产的相关技术研究非常薄弱,技术、品种及产品储备少,亟需加大科研投入。
3.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民用于中低产田改良所购置的机械、生产资料等给予资金补贴,对增施有机肥料、科学施肥、提高地力者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向中低产田培肥改良投入。
(黄承彦 郭洪海山东省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