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图书馆之学科馆员制度
2017-04-06李宁
李宁
摘 要:本文从学科馆员制度定义入手,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学科馆员制度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与院系的深远影响,得出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专业技术能力
学科馆员制度,是指高校图书馆选拔一些具有某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熟悉馆藏业务,且具备较强信息咨询与检索能力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科馆员,并就某学科为相关院系师生提供对口读者服务的制度。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学科馆员制度犹如一剂强心剂,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学科馆员制度提高图书馆学术地位,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不仅仅在于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场所,第一就是图书馆。”但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虽然有教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原因是它所提供服务的专业学术含量不高。传统图书馆在校领导和师生眼中只是学校的书架子,工作人员也是学历水平偏低者的聚集地,图书馆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也鲜有业绩。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怪现象,不到评估年份图书馆从来不会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如何引起领导和读者的重视,高校图书馆要从自身找突破口,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校先要组建、培养一批学科馆员,鼓励他们经常深入各学科机构,融入科研一线。21世纪是个信息量剧增的时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面对各种驳杂的信息,就需要学科馆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提炼、整合、升华,并且要一改往日坐等读者上门服务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开展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制度使各相关院系师生充分体验了当代图书馆员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过硬的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图书馆的专业形象得以确立,学术地位得到提高。各学科机构也会非常重视跟图书馆合作,图书馆也可借此交出满意的答卷,最终赢得重视。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學科馆员制度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充分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间学科建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第一要素便是信息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这就使学科馆员有了用武之地。学科馆员凭借自身的专业背景、过硬的信息检索能力受到高校师生的青睐。特别是高校教师,他们教学科研时间紧、任务重,如果能享受到学科馆员为其量身订做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教师便能轻松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文献信息,这样学科馆员制度必然受到欢迎。这就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也为高校科研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所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就有明确要求,学科馆员要根据各系的需求,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检索服务,逐步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决策参考服务。
何林、伍潇认为,学科馆员能熟练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向有深层次需求的读者提供专门性的研究资源;及时向读者宣传、通报图书馆新增文献资源和其他服务,极大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它的服务功能上,学科馆员制度的价值就是为本专业师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唯有如此,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才能活起来,而不仅仅是一个书架子。
三、学科馆员制度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服务层次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大学中的“弱势群体”,角色定位是图书管理员,图书编目、借还图书、管理图书、解答咨询是其所有的工作内容。虽然,近年来图书馆也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人才,相当一部分还具有其他专业的学历背景,但在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机制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学术要求并不高,因而造成了知识的浪费,抑制了图书馆馆员对学术再创造的激情。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得学科馆员的工作充满了挑战性,要想胜任这项工作,就要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文献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归纳,以便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咨询服务。这样就促使学科馆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极大地激发其强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练就一批优秀人才,最终锻造出一支优秀的学科馆员专业队伍。
自清华大学第一个在国内推出学科馆员制度后,国内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也相继设立此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科馆员制度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为高校图书馆及教学科研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是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何林,伍潇.中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J].学园,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