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程考核结构改革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

2017-04-06汪春雪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改革

汪春雪

摘 要:近年来,国内各高校正逐步进行多方面的课程改革。安徽师范大学在课程考核的结构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加强过程性考核。本文通过对改革后学生在出勤率、作业布置形式、课堂发言等方面的调查,探究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的影响,以及改革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师生双方寻找原因,从而为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性意见,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课程考核结构;改革;学习情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部围绕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这一主题开展了多次会议,就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其中指出改什么要以“评价”为切入点。“评价”关乎大学、政府、社会多方面的利益,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改什么?要因校制宜,注重制度创新,关键是尽可能全面地激发不同层次、性格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注重过程性学习,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安徽师范大学针对学生成绩评价做出了适应性改革,注重过程性考核。据此,我们在学生间进行了一次调查,探寻改革对其学习情况产生了哪些影响和多大影响,以及课改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总体概述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平时成绩会在期末考试之前,由任课教师打分并录入系统,而后在教务系统公示,一经公示便不能随意更改。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平时成绩公示后主动查看成绩,但只有不到20%的学生表示平时成绩公平或者很公平。

通过对平时成绩的四项考核指标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们对出勤率这项指标并不敏感。63.27%的学生表示,不会因为出勤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而影响自己的出勤率;在课堂发言上,大部分学生都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环节;在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上,有61.9%的学生更倾向于个人作业,在小组作业中,只有大部分学生中的少数积极参与、配合完成作业。

从总体上来看课程考核结构改革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影响;还有18.12%的学生表示平时学习效果不佳,期末复习压力变大。这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课程考核结构改革还存在着些许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和了解才能找出应对措施。

二、调查结果分析

借助于Excel和SPSS等相关软件,对平时成绩考核的几项指标和性格或学业成绩进行交叉分析、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下列结论:

1.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不够协调

借助频率分析直方图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呈右偏分布,平時成绩占比偏低;而学生对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期望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大部分人集中于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比为4:6,5:5,6:4的分布。

2.出勤率

通过学业成绩与出勤率的卡方检验,由于p=0.823>0.1,在90%的置信区间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出勤率这个指标的敏感度不高。

3.作业布置形式

通过学业成绩和性格倾向分别与作业布置形式的交叉制表可以看出,在90%的置信区间里,性格对作业布置形式无显著性影响,而个人学业成绩对作业布置形式却有着显著影响。在学业成绩对作业布置形式交叉制表及卡方检验结果中,p=0.076<0.1,即在90%的置信区间里,学业成绩对作业形式的倾向有显著性影响,且学业成绩位于班级前20%的学生更倾向于个人作业,后60%的学生更倾向于小组作业。

4.课堂发言

当课堂发言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时,在90%的置信水平下,性格和成绩的好坏对是否会主动发言无显著性影响。且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积极主动发言,只是迫于平时成绩而偶尔发言或者教师点名时才会发言。进一步分析大家不主动发言的原因,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喜欢这种形式,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缺乏勇气和不知道精确的答案而不敢回答。

三、针对性建议

1.对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加强指导和监督,将考核比例的右偏分布逐步转换为正态分布。随着平时成绩加大,平时成绩考核的公平性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结果,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改进:一是学期初教师要告知学生本门课程的宏观目标,明确平时所需完成的目标,从而细化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并严格执行,做好记录;二是期末打分时充分参考平时的记录,并将记录和最终的平时成绩共同公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公示最终平时成绩,这样学生就难以信服,也无法查看自己的成绩有没有算错;三是平时成绩公布后及时通知学生查看,并约定公示期,在公示期内有任何疑问,可与教师沟通,确认依据后达成一致意见。这些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得考核的指标更加量化,考核过程及结果更加透明化。(2)不要把出勤率作为激励因素,出勤率只能作为保障因素,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勤率不是良好的选择。(3)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小组成员的合理安排成为关键。教师可以采取以优等生带差等生的形式,在考核小组作业时采取从小组成员中随机抽查提问的形式,回答问题得分直接影响整个小组成员的得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有的小组成员搭便车现象。(4)在将课堂发言和表现作为考核指标时,要注意覆盖面。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教师平均分配、依次点名、保证每个人必须回答问题的做法有高达40%的满意度,只有12%的学生不满意。所以,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教师可以多和学生沟通,增强亲和力,并向学生指明,回答问题不要因为惧怕回答错误而不回答,消除其恐惧心理,让学生敢于发言。

2.对学生的建议

(1)作为学生应该在教师所提出的考核指标中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真正将指标与自己的学习行动结合起来,做好自己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去寻找外界因素。(2)在教师明确的考核指标下,我们要根据要求,提高平时的学习效果,保证出勤,配合教师对平时成绩的考核,完成每一项作业。(3)调查显示,成绩好的学生大都倾向于个人作业,但小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做小组作业时,成绩稍好的学生要充分带动小组中稍落后的学生,不要只追求个人作业的完美,而稍落后的学生也要提高自己的参与度,互相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4)在课堂发言方面,要积极主动,多和教师以及同学交流,对于教学有意见的可以及时向教师反映,充分发挥合作型学习组织的优势。

四、结论

课程考核结构改革在当今不断变化的高校教育环境下势在必行,注重过程性考核成为一种趋势。调查及结果分析显示,课程考核结构改革的实施,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变化,尤其是平时的听课效果方面。对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作业及课堂发言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总体的实施效果却还未达到大家的期望。改革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平时多学一点东西,减轻期末压力。且只有正确地执行,从师生双方去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改革落实到每一个教学活动,及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行动中。在课改中,学生作为改革的直接对象,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与个性的适应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改革中得到收获。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