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程科技信息与电子领域2035技术预见研究

2017-04-06安达李梦男徐守任陶利梁智昊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1

中国工程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计算技术信息网络天地

安达,李梦男,徐守任,陶利,梁智昊(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

中国工程科技信息与电子领域2035技术预见研究

安达,李梦男,徐守任,陶利,梁智昊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1)

性指数、社会发展重要性指数、国防安全重要性指数3个评价指标。通过参考专家的熟悉程度[16],得出技术本身重要性指数和技术应用重要性指数。本文在以上9个单项指数上与“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信息与电子领域技术预见分析报告中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但筛选出关键应用技术、重要通用技术和潜在颠覆性技术的具体方法不是分数加权,而是排名截取。比如,入选关键应用技术,要求项目在技术本身和应用两个重要性上都排名前5。选取这样的筛选方式,是为了提高门槛、凸显在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项目,是一种视具体调查统计结果的自定义范例。

(二)技术清单确定

第1轮调查选取了9个重点方向、51项备选技术清单作为输入[17];第2轮调查技术清单凝练为39项,在第1轮51项备选技术清单的基础上将转领域划分技术项8条,更名技术项9条,合并至其他领域技术项13条(其中“智能化信息服务及其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分散合并至其他各项,图2中未作标注),合并新增技术项2条,删除技术项2条(“超级Wi-Fi和多天线广播技术”与“希尔伯特空间方法和技术”,图2中未作标注),新增技术项1条,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技术清单

三、调查结果分析

德尔菲法具有收敛性,因此本部分以第2轮调查结果为准,针对信息与电子领域的关键应用技术、重要通用技术和潜在颠覆性技术逐一进行分析。

(一)关键应用技术

图3为关键应用技术筛选示意图,其中数据均为第2轮技术预见调查统计结果。由图3可见,“大数据技术”“先进计算技术”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是最重要的3项关键应用技术。“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本身重要性强,“全球立体化遥感、导航、通信技术”应用重要性强,但并未在技术本身、技术应用两个重要性指数上进入前5位,因此不符合本文的筛选条件。

图3 关键应用技术筛选示意图(前5位)

(二)重要通用技术

图4为重要通用技术的筛选示意图。从通用性与技术应用重要性两方面看,3个重要通用技术项仍是“大数据技术”“先进计算技术”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此外,“全球立体化遥感、导航、通信技术”应用指数较高,而“智能泛在网络(SUN)技术”通用性较强但技术应用重要性指数排名第19位,均未进入筛选区域。

图4 重要通用技术筛选示意图(前5位)

(三)潜在颠覆性技术

类似地,通过非连续性与技术应用重要性两个指数,可以提出潜在颠覆性技术。图5为潜在颠覆性技术的筛选示意图。综合考虑,“大数据技术”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潜在颠覆性技术。“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计量基标准技术与装置”非连续性较强,“先进计算技术”应用性较强,但两个指数排名并不都靠前。

图5 潜在颠覆性技术筛选示意图(前5位)

四、两轮调查对比

从以上基于第2轮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大数据技术”“先进计算技术”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脱颖而出;“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全球立体化遥感、导航、通信技术”和“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计量基标准技术与装置”等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该部分重点对比两轮调查在统计结论上的不同之处。

(一)技术重要性

技术本身重要性综合指数由核心性和带动性两方面因素得出。表1给出了技术重要性排序前5位的技术项及评分(排名按第2轮统计结果顺序)。应用软件技术子领域的“大数据技术”(93.95分)、计算技术子领域的“先进计算技术”(91.07分)和使能技术子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90.63分)得分均在90分以上。其中,“大数据技术”在第1轮统计中并未进入前5位(排名第21,78.62分),在第2轮调查结果中,其4项技术因素分析指数排名均进入前5,上升幅度很大。与之不同的是,“先进计算技术”(两轮均排名第2)和“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两轮分别排名第4与第3)在评价上较为稳定。

表1 技术重要性排序前5的技术项(按第2轮排名顺序)

(二)应用重要性

技术应用重要性综合指数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3个重要性指标共同得出。表2给出了技术应用重要性排序前5的技术项及评分(排名按第2轮统计结果顺序)。“大数据技术”(94.56分)、“先进计算技术”(92.44分)和通信与网络子领域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91.76分)排名前3。类似地,“大数据技术”在第1轮调查中并未进入前5位(排名第7,84.86分),排名第3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在第1轮统计中仅排名第18,变化很大。“先进计算技术”(两轮均排名第2)和“全球立体化遥感、导航、通信技术”(两轮分别排名第5与第4)相对稳定。

表2 应用重要性排序前5的技术项(按第2轮排名顺序)

(三)实现时间与研发水平分析

从“世界”“中国”和“社会”3个方面,对比分析两轮调查中的技术项实现时间。如图6所示,相比于第1轮调查,专家认为“先进计算技术”会更快实现(4~5年),“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会略有推迟(1~3年),但我国的技术实现步伐会加快(2年)。

在研发水平方面,专家普遍认为“先进计算技术”是我国研发水平较高的技术项目,这也部分解释了第2轮调查中实现时间提前的乐观估计。对于“大数据技术”,可能是因为在过去1年中该技术进一步发展,专家在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意义的同时,对研发困难也有了较充分的估计,故对我国当前研发水平的判断有所下调。“大数据技术”虽然目前研发水平较低,但作为潜在颠覆性技术,也应得到充分重视,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支持,力求把握机会、实现突破。值得关注的是在第2轮调查中,“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的研发水平评分提升了约9分,本文认为这和近期我国强调网络强国建设以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工程的实施有很大关系(见表3)。

图6 关键技术项实现时间分析

表3 关键技术项我国研发水平

五、结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更为具体的关键技术筛选分析方法,通过对信息与电子领域39项技术清单进行分析,提出了面向2035的工程科技信息与电子领域国家需重点发展的关键应用技术、重要通用技术和潜在颠覆性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大数据技术”“先进计算技术”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的技术与应用重要性、实现时间和研发水平等,简要分析了这三大关键技术项目在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先进计算技术”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基础,应继续研发,巩固“并跑”甚至“领跑”地位;“大数据技术”作为潜在的颠覆性技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用价值受到广泛认可,应抓住可能到来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近期研发投入大幅增加,有望迅速提升我国在此领域的综合实力。本文结论可为我国2035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方向部署和我国未来技术预见提供参考依据。

[1] Martin B R. Matching societal needs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Research foresigh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scienc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OECD workshop on social sciences and innovation) [Z]. Tokyo: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2000.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发展战略 [J]. 今日科技, 2001 (11): 23.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the State Council. U.S.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J].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11): 23.

[3] 惠益民. 美国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国家关键技术 [J].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2 (1): 73–76. Hui Y M. Strategic planning of America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J]. R&D Management, 1992 (1): 73–76.

[4] 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 从预见到选择——技术预测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1. Technology Forcasting and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Selecting Study Group. From foresight to selectio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technology foresight [M]. Beijing: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2001.

[5] 孙中峰. 技术预见在日本 [J]. 世界科学, 2002 (7): 41–42. Sun Z F.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Japan [J].World Science, 2002 (7): 41–42.

[6] 程家瑜, 苏文江. 日本对21世纪前30年科技发展的预见——日本第七次技术预见调查研究报告之一 [J].世界科学, 2003 (4): 58–60. Cheng J Y, Su W J. The technology foresight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frst 30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in Japan—Research report of the seventh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Japan [J].World Science, 2003 (4): 58–60.

[7] 范晓婷, 李国秋. 日本技术预见发展阶段及其未来趋势分析 [J].竞争情报, 2016, 12 (3): 37–42. Fan X T, Li G Q. The analysis in the development phrase and future trend of Japanese technology foresight [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2016, 12 (3): 37–42.

[8] Linstone H A, Turoff M. The Delphi method :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75, 18 (3): 363–364.

[9] 中国工程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组. 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The 20 Years Technology Foresight Research Group of Chinese Engineering. China’s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the next 20 years [M]. Beijing: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 Media Ltd (CSPM), 2008.

[10] 闫玖石.英国技术预见计划的背景及过程 [J].天津科技, 2004 (3): 51–52. Yan J S.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of the technology foresight research in U.K. [J]. Tian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3): 51–52.

[11] 任奔.技术预见在德国 [J].世界科学, 2002 (6): 41–42. Ren B.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Germany [J].World Science, 2002 (6): 41–42.

[12] 万劲波.技术预见在法国 [J].世界科学, 2002 (9): 33–34. Wan J B.Technology foresight in France [J].World Science, 2002 (9): 33–34.

[13] 黄善光.技术预见在奥地利 [J].世界科学, 2002 (10): 42–43. Huang S G.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Austria [J].World Science, 2002 (10): 42–43.

[14] 王国进.技术预见在韩国 [J].世界科学, 2002 (11): 39–40. Wang G J.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Korea [J].World Science, 2002 (11): 39–40.

[15] 杨幽红, 冯爱明.我国技术预见研究现状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 (20): 218–221. Yang Y H, Feng A 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China [J].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0, 30 (20): 218–221.

[16] 穆荣平,任中保,袁思达,等.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德尔菲调查方法研究 [J]. 科研管理, 2006, 27 (1): 1–7. Mu R P, Ren Z B, Yuan S D, et al. The study of Delphi research method in Chinese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20 years [J].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06, 27 (1): 1–7.

[17] 许守任, 安达, 梁智昊.面向2035的信息与电子领域技术预见分析 [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6, 11 (4): 89–93. Xu S R, An D, Liang Z H. The Technology foresight faced 2035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eld [J]. Journal of 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6, 11 (4): 89–93.

猜你喜欢

计算技术信息网络天地
基于异构信息网络的学生成绩预测与预警模型研究
本刊启事
基于5G和边缘计算技术的智能仓储数字化管理平台
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探讨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电力信息网络双通道故障自动探测策略探究
拾天地之荒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信息网络监测预警系统
云计算技术在现代化办公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