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之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素质形象

2017-04-06万静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党务政工干部政工

万静

企业形象关乎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关乎企业兴衰成败。良好的形象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集团公司党组部署和辽河油田公司党委决定,兴隆台采油厂从2015年8月起,利用一年时间,以“弘扬光荣传统、重塑良好形象”为主题,集中开展了“重塑中国石油良好形象”大讨论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这其中,如何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的素质形象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素质形象的重要性

企业党务政工干部的素质提高是一项非常繁琐而艰难的工作,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现在进入了新型的知识性经济时代,新思维、新事物、新科技不断发展,知识更新更是瞬息万变,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油田党务政工干部的形象不仅是全面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的关键,更是新形势下提高油田企业整体思想政治水平的必经之路。政工干部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在时代和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通过这个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企业更好的蓬勃发展,在深层意义上更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党务政工干部的素质要求

首先,从业综合素质要求高。政工工作在油田企业中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四有领导班子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群团工作等等,这些具体的工作都有它具体的要求和标准,都必须由熟悉这些工作的人员去完成。由于编制所限,一个科级单位的党务政工干部往往只有2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1人,这就对党务政工干部的从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笔好、组织能力强、综合分析能力强的年轻人更适合进入这一行业,因此选人很重要。

其次,必须具备持久的工作热情。如果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动力,就谈不上职业理想,更不会为自己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计划,提出清晰的思路。有些政工干部经常在队伍内“独立办公”,很少深入到企业的基层中进行调查研究,缺乏对于员工的深入了解,不知道员工真正的思想状况和需求,这将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与时代不能同频共振,党务政工工作就很难取得成效。

再次,必须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在现在的企业政工工作中,基础管理与创新管理不同步,在管理创新方面明显落后于基础管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岗位培训与竞争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如何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素质

作为主攻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努力的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来提高个人的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政工工作的发展和需要。当前,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等口号常响耳边,没有学习的意识是不行的,没有学习的技能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企业政工干部更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学习真正提高自己的素质,才可能把政工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首先,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党务政工干部素质形象的必要条件之一。很多政工人员并非思想政治专业出身,因此在工作中就更加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加强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要学会怎样把这些理论指导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不能空口说白话,不能用理论知识去生搬硬套的解决实际问题。政工人员要把思想理论基础打牢,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在繁琐的工作中取得实质上的效果,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时时刻刻的坚定思想立场。只有掌握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正确认识并加以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才能探索新的特点和规律,指导新形势下的政治工作。

其次,党务政工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原则性和程序性,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必须刻苦学习、研究政治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于政治工作中的细则、规定、条例、办法等,都必须烂熟于心,并能举一反三。要加强对一些新知识的学习。要学习本企业专业知识和科技知识,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本企业技术难点和管理难点、科技发展趋势,掌握服务本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本领;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使我们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学习文艺方面的最新成果,陶冶情操,提高鉴赏水平,使这个行业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学习一些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总之,凡是对工作有益的知识都要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

猜你喜欢

党务政工干部政工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浅析基层政工干部的内动力及其激发措施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如何提高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素质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现代管理体制下的国企政工工作研究
对医院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医院政工人员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新时代党务公开要坚决去“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