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在心血管病患者中降血脂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7-04-06郭燕容陈结仪孔伟清
郭燕容 陈结仪 孔伟清
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在心血管病患者中降血脂的疗效对比分析
郭燕容 陈结仪 孔伟清
目的 对比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在心血管病患者中降血脂的疗效。方法 115例心血管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及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伐他汀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降血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普伐他汀而言, 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降脂中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 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心血管病;降血脂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其生活方式亦有了相应的改变, 随之而来的则是不规律饮食与作息所带来的临床疾病多发, 其中尤以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1-5]。有相关研究指出[2], 心血管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现象存在, 而血脂异常作为导致动脉硬化的一项主要因素,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 应当将血脂控制以及降脂治疗作为其主要项目之一[3]。本次研究特选取本院2014年12月~ 2015年6月收治的115例心血管病患者为对象, 通过给予其随机分组治疗, 以观察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在心血管病患者中降血脂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5例心血管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及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4例, 年龄49~81岁, 平均年龄(69.8±8.9)岁;女21例, 年龄54~86岁,平均年龄(69.3±8.8)岁。观察组:男37例, 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7.8±8.3)岁;女23例, 年龄51~99岁, 平均年龄(70.3±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49;规格:20 mg/片)进行治疗, 用药方式为口服, 剂量为20 mg/次, 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84;规格:10 mg/粒)进行治疗, 用药方式为口服, 剂量为10 mg/次, 1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 于患者空腹12 h状态下,抽取其静脉血3 ml检测其TC、TG、LDL-C、HDL-C水平,进行统计对比。
1.3.2 疗效判定标准[6]依照卫计委(原卫生部)于1998年所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对本次研究的降脂效果进行判定, 具体标准如下。经治疗后, 患者TC水平下降>20%或者是TG水平下降>40%或是HDL-C水平上升>0.26 mmol/L, 即为显效;经治疗后, 患者TC水平下降10%~20%或者是TG水平下降20%~40%或是HDL-C水平上升0.01~0.26 mmol/L, 即为有效;经治疗后, 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未达上述标准, 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脂下降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改善情况比较(±s, 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改善情况比较(±s, m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例数时间TCTGLDL-CHDL-C对照组55治疗前6.38±1.312.41±0.233.87±0.331.14±0.31治疗后5.81±1.071.78±0.223.25±0.561.12±0.28观察组60治疗前6.39±1.212.38±0.243.92±0.311.16±0.29治疗后 4.11±0.78a1.49±0.37a2.88±0.65a1.67±0.31a
表2 两组患者血脂下降效果比较[n(%)]
3 讨论
血脂水平高低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当心血管病患者体内的血脂水平有所升高时, 其血管内皮将会因此而受损, 并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大幅升高[5,7-11]。为保证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需重视对其血脂水平的控制。有研究指出[6], 他汀类药物能够实现对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有效抑制, 从而减少胆固醇在人体肝脏中的合成, 继而使血浆中的脂蛋白水平以及胆固醇水平有所下降, 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实际上, 他汀类药物指的便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选择性抑制剂, 在临床医学上亦被称之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7,12-15]。该类药物相对较多, 比较常见的有普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等, 本次研究所选研究药物便为此两种。普伐他汀作为洛伐他汀的半合成化合物, 本身不具备活性, 但在口服后经肝脏代谢可转为有活性的开放酸, 进而起到降脂效果[16]。阿托伐他汀作为人工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药理活性无需代谢转化即可有效发挥, 在降低血脂水平上具有颇为理想的效果, 不止如此, 该药的代谢产物亦同样具有生物活性, 并且相比于普伐他汀而言, 阿托伐他汀具有半衰期短以及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 因而其降脂效果亦更为优越。本次研究特选择将阿托伐他汀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用药, 并将其与普伐他汀进行对比, 以了解其在心血管病中降血脂的临床效果。由本次研究可知, 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结果表明, 相较于普伐他汀而言, 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更为理想的降脂效果, 并且在血脂下降效果上,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3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表明, 阿托伐他汀在整体降脂有效性上同样优于普伐他汀, 并且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显著的降脂效果。
综上所述, 通过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 能够实现对其血脂的有效控制, 从而确保其临床治疗效果, 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1] 朱雪峰.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对比探究.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12):43-45.
[2] 陈劲松, 陈瑞香, 周燕飞, 等.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的影响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10):1659-1660.
[3] 张安兴.不同他汀类药物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4):380-382.
[4] 杨文, 刘洁云, 秦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7):621-623.
[5] 陈亚红, 江成功, 刘梅林, 等.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11):910-915.
[6] 袁远, 徐燕, 高旭光.匹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调控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10):1024-1026.
[7] 王明瑜.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评价.医学综述, 2012, 18(12):1911-1914.
[8] 刘斌.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在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首都医科大学, 2012.
[9] 毛剑辉, 刘迟.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比较.中国药业, 2014(23):107-108.
[10] 郑晓芬.普伐他汀对早期中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9):2172-2174.
[11] 费爱华, 刘晓红, 李月华, 等.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比较.中国综合临床, 2003, 19(2):118-119.
[12] 薛文鑫, 李静, 张藜莉.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肾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2):49-53.
[13] 冯清, 乌汉东, 刘媛.阿托伐他汀与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广东医学, 2002, 23(3):305-306.
[14] 史冬梅, 张文, 张维君.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北京医学, 2004, 26(4):253.
[15] 董波, 朱今之.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6, 15(4):373-375.
[16] 李成洋.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大连医科大学, 2007.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curativ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and pravastatin in reducing blood lipid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GUO Yan-rong, CHEN Jie-yi, KONG Wei-qing.Guangdo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Nanhai Hospital Central Pharmacy, Foshan 528200,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and pravastatin in reducing blood lipid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15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5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ravastatin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torvastatin for treatment.Effect of reducing blood lipid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level befor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TC, TG, LDL-C and HDL-C level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6.67% than 76.3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pravastatin, atorvastatin shows more ideal effect in reducing blood lipid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value is worthy to be affirmed.
Atorvastatin; Pravastat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ducing blood lipid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31
2017-01-19]
528200 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中心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