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常规术中超声技术在AVM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7-04-06熊玥黄伟俊邱懿德蓝宁辉何洁
熊玥 黄伟俊 邱懿德 蓝宁辉 何洁
探讨常规术中超声技术在AVM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熊玥 黄伟俊 邱懿德 蓝宁辉 何洁
目的 研究分析常规术中超声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AVM切除手术的患者, 依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15例。研究组在AVM切除术中行超声检查, 对照组常规行AVM切除术, 观察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完全切除14例, 再出血1例,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为(14.21±3.24)分, 对照组完全切除9例,再出血7例, GCS评分为(10.18±2.86)分, 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通过超声频谱多普勒检测显示, 术前患者的供血血管RI值为(0.33±0.02), 明显低于正常血管;术后患者的RI值为(0.56±0.08)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AVM切除术中应用超声检查, 能够对患者的脑动脉畸形位置及其血供、残余情况等进行准确的了解、分析, 而将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提高。
脑动静脉畸形;术中超声;应用价值
目前, 在临床上对于AVM患者主要是采取显微手术切除治疗, 该手术的难度往往十分大, 且患者在术后的残疾率及死亡率也比较高[1], 故寻求有效的方法将患者的手术效果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声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诊断方法,近年来, 随着超声相关技术的发展,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对常规术中超声技术在AVM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行AVM切除手术的30例患者, 并依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15例;患者均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被确诊为AVM患者;研究组中男9例, 女6例, 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37.14±9.95)岁, 平均血肿量(40.14±2.36)ml;对照组中男8例, 女7例, 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1.35±8.22)岁, 平均血肿量(36.03±2.74)ml;两组患者GCS评分均≥6分;排除伴有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伴有严重心、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存有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的患者及存有手术治疗相关禁忌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AVM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行AVM切除术, 研究组在AVM切除术中行超声检查。其中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esaote MyLab Alpha型), 并将探头(选取小探头)频率设置在5~10 MHz,研究组患者术中均进行超声引导, 其操作方法主要为依据患者的术前检查情况, 对基本手术方案进行制定;先常规进行开颅将骨瓣取下, 然后通过超声检查对患者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大小、边界及其与大脑皮层的深度等进行探讨分析, 再通过超声造影技术对患者AVM的血供情况及其与周边大血管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解、分析, 同时利用频谱多普勒等分析其周边大血管的血管阻力指数(RI)等, 以对患者AVM周边血管的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情况等进行判断, 对手术入路进行指导;在患者完成AVM切除后再通过频谱多普勒进行一次周边大血管RI分析、测定, 同时结合患者的DSA检查情况对是否将AVM完全切除进行判断。全部患者在手术后均对其进行6~18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分析患者的完全切除率、再出血情况及术后7 d的GCS评分等;并在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判定。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患者的病残评价等级为0级, 且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0%;显效:病残等级评定在1~3级, 而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18%。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完全切除14例, 再出血1例, GCS评分为(14.21±3.24)分, 对照组完全切除9例,再出血7例, GCS评分为(10.18±2.86)分, 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术后6个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n(%),±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例数完全切除再出血GCS评分(分)研究组1514(93.33)a1(6.67)a14.21±3.24a对照组159(60.00)7(46.67)10.18±2.86 χ2/t4.65846.13633.6116 P <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n(%), %]
2.3 研究组的RI值检测情况 研究组患者通过超声频谱多普勒检测显示, 术前患者的供血血管RI值为(0.33±0.02), 明显低于正常血管;术后患者的RI值为(0.56±0.08), 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
3 讨论
AVM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局部发育异常病变, 通常在中青年人群中比较好发。其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颅内反复出血、癫痫及暂时性脑缺血等, 对于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具有严重的影响, 也是造成蛛网膜下腔自发性出血的重要因素, 危害性极大[3]。在AVM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显微AVM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而其手术操作比较复杂, 仅依据患者术前的DSA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操作,在术后不能够提供直观的信息, 存有较大的难度, 往往难以保障患者的手术效果。AVM切除术中主要是先将供血动脉阻断, 将畸形血管整体切除, 再对引流静脉进行处理, 而对患者进行彻底的治疗, 故准确定位病灶, 将供血动脉有效阻断及了解病灶供血情况等,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4]。
超声为一种实时成像检查方法, 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放射性伤害。在患者的手术中应用超声检查, 能够对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而对术中患者的病灶位置、供血模式、手术操作情况及切除情况等进行准确的观察、评价, 促进手术的准确实施, 将周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小[5-12]。本研究在患者的AVM切除术中应用超声检查研究对比显示, 研究组的手术情况及预后效果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AVM切除术中应用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 在AVM切除术中应用超声检查, 能够对患者的脑动脉畸形位置及其血供、残余情况等进行准确的了解、分析, 而将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提高。
[1] 贺焱, 何文, 王立淑, 等.术中超声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 7(10):1628-1632.
[2] 颜艾, 陈菊祥, 卢亦成, 等.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手术治疗特点.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6):699-700.
[3] 王意达, 王涌, 秦茜森, 等.术中超声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上海医学影像, 2008, 17(1):1-4.
[4] 徐宏治, 陈衔城, 宫晔, 等.术中超声导航辅助切除脑动静脉畸形.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7, 23(8):592-594.
[5] 王涌, 王意达, 王怡, 等.术中超声导航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6, 12(4):231-235.
[6] 周大彪, 赵继宗, 王硕, 等.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24):1688-1691.
[7] 张岩, 王硕, 何文, 等.术中多普勒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杂志, 2008, 88(35):2461-2464.
[8] 高恒, 邹大中, 周新民, 等.B超实时监测在颅内低级别AVM切除手术中应用.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 9(4):199-201.
[9] 肖瑾, 程宏伟, 王晓健, 等.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技术显微切除脑动静脉畸形(附12例报告).安徽医学, 2014(3):291-293.
[10] 姚文华, 张德明, 朱成明,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华西医学, 2011(6):896-899.
[11] 苏常春, 杨绮云, 麦玉冰, 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5):351-352.
[12] 周晓彦.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硬脑膜动静脉瘘及头皮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 2004.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ventional 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in AVM resection
XIONG Yue, HUANG Wei-jun, QIU Yi-de, et al.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Ultrason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Foshan 528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ventional 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resection.Methods A total of 30 AVM resec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operation methods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ultrasonic testing in AVM rese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VM resection.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surg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14 complete resection cases, 1 rehaemorrhagia case, with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as (14.21±3.24) point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9 complete resection cases, 7 rehaemorrhagia cases, with GCS score as (10.18±2.86) points.The research group had better surgical situa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In postoperative 6 month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3.33%, which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6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ccording to ultrasonic doppler spectrum detection,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supplied blood vessel RI value before operation as (0.33±0.02) than normal vessel, and patients had obviously higher RI value after operation as (0.56±0.08)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testing in AVM resection can accurately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cerebral artery malformation position and its blood supply and resid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surgical effect and prognosis.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Application valu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10
2017-02-03]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