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战争中美国陆军战场轮换制度浅析

2017-04-06朱鹏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6期
关键词:朝鲜战争美国陆军

朱鹏

摘要 在刚刚经历二战后,美国陆军又投入了历时二年零十个月的朝鲜战争,为维持士气不致崩溃,美国陆军领导层第一次对参战部队实行了以个人轮换为主的轮换制度,本文试对这一制度的实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朝鲜战争 美国陆军 轮换制度

中图分类号:E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416

朝鲜战争之初,美国陆军以“警察行动”的名义向士兵解释战争的性质,仁川登陆后人们普遍认为可以在1950年圣诞前结束战争,但随着志愿军的参战,联合国军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溃败,战争形态随后转换为三八线一带持久血腥的阵地攻防战,士兵的厌战情绪不断上升,为维系军队士气不致崩解,美军陆军首脑决定为一线的军官和士兵划定一个明确的服役时限,实施战场轮换制度。

一、朝鲜战争中美军战场轮换制度的实施

美军对朝鲜战场的作战部队实行只轮换个人,不轮换单位的做法。在朝鲜作战的美军部队一般不会成建制调离战场,轮换的只是达到一定服役标准的军官和士兵,司令部机关将会一直待在朝鲜指挥作战直至部队撤离。

自1951年4月,美军第八集团军开始实行轮换。最初的规定服役期限是,在朝鲜前线服役的官兵为6个月,在朝鲜后方服役的官兵为18个月,在日本服役的官兵为30个月。达到上述期限的官兵即可回国进入非战斗部队,最后脱离现役转入后备役。后来由于兵力不足,按上述规定轮换困难,从1952年4月开始改为计分制。规定军官要满4_4分,士兵要满36分,且无过失者才能轮换。计分的方法是:步兵营以下的官兵,每人第月为4分;团、师司令部或直接支援步兵作战的官兵,每人每月为3分;师后方司令部和军以上司令部以及其他后方地区的官兵,每人每月为2分;步兵师在离开第一线调为军预备队时,所有官兵每人每月为2分;坦克分队与前线步兵在一起作战时为4分,在预备阵地上准备掩护步兵时为3分。实行计分制后,仍因兵力不足,轮换期限一再延长。1952年底,美军远东总部宣布,除在前线全战部队步兵营的士兵仍按原规定满36点即可轮换外,在后方服役的士兵满38点方可轮换,不久又增至40点。至1953年9月,美军共轮换了73万余人,平均每月轮换2.5万人左右。

二、朝鲜战争中美军战场轮换制度的效果评析

美国军方对于朝鲜战场上的轮换效果贬褒不一,但所有人都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实施轮换的必要性,轮换被视为保持部队士气的重要因素。1952年,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公开宣称“第8集团军的士气是高昂的”。他表示,当他沿战线视察时,发现各级指挥官和部队信心百倍,相信他们有能力抵抗敌人发起的任何攻势。范弗里特认为,他的部队之所以处于健康的精神状态,是因为在1951年初采取了战场轮换的结果。

但除此以外,大部分观点对于这种针对个人而非部队的轮换制度是批判性,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利于保留战斗骨干,并导致部队技战术水平下降

根据美军的轮换制度,到1952年10月,大部分参加过二次大战的美军基层军官和士官期限一满就离开了朝鲜战场,而接替他们的往往是缺乏经验或者从未接触过战斗的人员。这批新补充进部队的人员不得不在战场上经受艰苦的磨练并付出血的代价,当他们经过朝鲜战场一年的残酷洗礼开始具备一定的战斗素养时,他们也攒够了可以被轮换的积分,另一批新兵又将重复这一过程。结果,美军在战场上缺乏战斗骨干和部队技战术水平下降的问题一直无法得以解决,这在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中更为严重。崇尚以炮兵火力优势抵消志愿军人力优势的范弗里特对炮兵的技术状况大为不满,而他也不得不承认是轮换制度夺去了炮兵部队的有用之才。交战双方战斗骨干的多寡在作战中对比鲜明,志愿军即使是只有三五个人也能自己组织起来发动冲锋,而美军在攻击行动中一旦有经验的连排军官和的士官阵亡殆尽,往往整个作战单位都会溃散下来。

在朝鲜战场上,士兵们需要熟练掌握在高寒山地构筑坚固工事的技巧,要学会仔细地安排火力网和布置雷区。而缺乏经验积累的美军士兵在这—科目上,明显落后于长期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战士。由于美军过频的轮换体制,士兵往往不能在同一防御区内停留较长的一段时间,人员常常在防御线上搬出搬进,部队很难熟悉地形。很多情况下士兵们只是尽可能少地布下幾个地雷,装上几个有刺铁丝网,省得为让巡逻兵陷于危险而担忧。不熟悉地形加之修筑工事技巧的缺乏,—些美军部队的阵地常常设立在高地的顶端、山腰或前坡上,这些地方都更容易暴露,他们的堑壕也常常挖得很深,很陡,不易发射火力。而志愿军的工事修建完毕后,却能把火力点巧妙地隐蔽起来。美军认为“敌人施展了他们高水平的技术,建立了他们的上等防御工事。在许多次战斗中,敌人都在他们前沿阵地的同一防御区内长时间地防守;他们相当熟悉地形,每当他们估计尚能在阵地上抵挡一阵,他们就士气大振,得寸进尺,努力扩大其势力范围。”在美军的前线观察组看来,志愿军所构筑的防御工事比美军自己的工事更接近陆军野战条令所要求的标准。

最后,美军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敌人和联合国军对待防御的不同态度就象一家旅馆主人和一个过夜的旅客一样,敌人很快熟悉了他周围的一切,高度警惕地保卫着自己的财产;而联合国军的部队只是短暂逗留的寄居他人屋檐下的过路客。”

(二)人员过快流动不利于形成联系紧密的团队,影响了部队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军队战斗力重要因素,而形成凝聚力的最基本要求是作战单位的成员相互熟悉,有配合意识。我国北宋经常变换禁军戍守地区的更戍法,清末绿营平时分驻各地,有事临时征调的体制,均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后果,从而严重削弱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美军所实行的轮换制度也存在这个问题,部队成员如同走马灯一股地来回穿梭,军官、士官和士兵之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和熟悉对方。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新分配到朝鲜的人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对自己的上级和部属有所了解,往往刚刚熟悉起来人的很快就被轮换回国,而自己也经常在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后不久就要向他人移交战位。最后的结果是,前线的美国陆军军官经常抱怨无法完全掌握自己的部队,士兵之间也缺乏必要的配合和默契。很多新兵和基层军官不惜花费很多精力来计算自己的轮换期,而不愿对周围陌生的战友给予更多关注。一些快到轮换期的士兵不再愿意执行储如巡逻、侦察等危险的任务,在其他任务中也明显表现出消极避战的态度,使得其他士兵对其产生不信赖感。在这种状态下,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都无从谈起,大大降低了部队的凝聚力。拉塞尔·韦格利在他的《美国陆军史》中这样评价道:“敌人并未把美军划入顽强进取、坚韧不拨的军队之列。如果美军的对手是一支现代化程度高、火力与后勤补给能力势均力敌的军队,那么实行这项导致低内聚力的轮换制度将使美军在战争中失利。”

(三)不断将缺乏经验的士兵轮换上前线,大大增加了伤亡率

美军的统计数据表明,新兵进入战场上前三个月伤亡机率最大,随着他们逐渐熟悉战场环境,作战技能得到磨炼,伤亡率会慢慢降低。而在美军的轮换制度下,新兵被一批接一批送上战场,在最初的适应阶段就遭受了严重的伤亡。美军25师第35步兵团A连特维斯·杰·达尔中尉在回忆中说,由于该连当时大部分士兵缺乏经验,他甚至不愿意让他们携带卡宾枪而代之以M-1型步枪,因为这些不习惯作战的新兵“有一种癖好,—种致命的癖好,在战斗最初的2、3分钟内将所有子弹打完。M-1型步枪的弹匣内装的子弹比卡宾枪少,它们的弹药就不能这么迅速地耗掉了。”这样未经历炼的士兵,往往一次激烈的交战,就会让他们中的许多人丧失性命。

寒冷的天气也是让新兵致伤的重要因素。很多老兵在回忆录中,将他们在朝鲜服役的冬季称为“最寒冷的冬天”,最低可达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给许多初到朝鲜前线的士兵留下了惨痛的回忆。从阵地位置和装备、补给的优势上来看,隆冬季节的到来往往更有利于美军。在位置上,美军所占据大都是高地和山岭的南面,较少积雪,阳光充足,气候相对暖和,而志愿军在山的阴面,条件要差得多;在装备上,美军配发了防寒服装、山地睡袋和被士兵称为“米老鼠”的橡胶战斗靴,而志愿军只有简单的棉衣和棉鞋;在饮食上,美军可以获得丰富的牛奶、肉类和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而志愿军往往只有数量不足的苞米、高粱和炒面。但事实上,由于初入战场的美军士兵缺乏严格的耐寒训练,依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寒带山地的作战。许多新兵没有准备备用的干鞋垫,也不懂得要经常洗袜子,使得发给他们的战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脚部冻伤。据华盛顿派遣的冬季环境考察组报告:“许多部队都害怕发生冻伤,而且缺乏如何预防冻伤的知识。因为冻伤的发生率很高,不得不缩短巡逻和埋伏的时间,甚至连地下掩体和前线掩蔽部的设计也是极不合理的,缺乏最起码的防冻常识。”当地面冰冻超过3公分时,美军士兵就难以挖掘战壕,只好给每个士兵配给一个两磅重的梯恩梯炸药包,以爆破被冻的地层表面。美军认为,由于大部分志愿军士兵长期在朝鲜作战,所以“他们在1950年至1951年冬季所忍受的痛苦要比联合国军方面少得多。”

隱蔽在对面阵地中的志愿军狙击手是美军新兵的另一个致命威胁。在志愿军于1952年1月开始的冷枪冷炮歼敌运动中,阵地前沿的狙击手发现,一旦美军实行换防,阵地上走动的人影就会明显增多,总有许多新来的士兵不懂得像老兵一样谨慎地待在工事里,而是在阵地表面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随意走动。有的老兵在回忆中说,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便是别人在你耳边说过多少次的事情,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往往不会从里往外的相信。那些初到战场的美军士兵常常如此,老兵曾经对他们再三叮嘱过在前线的各种注意事项,可他们总是不以为然或者无法一下子全部记住,最后用鲜血为他人带来了新的教训。

三、朝鲜战争中美军战场轮换制度的后续影响及终结

美军高层虽然对朝鲜战争中实施的战场轮换制度颇多争议,但依然认可其在维系士气上所发挥的作用。当美国陆军在越南战场陷入泥潭后,这一制度再度被启用。美军规定,在越南执行任务的士兵每13个月轮换一次,军官每6个月轮换一次。但是,越南战场中的热带森林地形远比朝鲜北部山地要复杂,刚来越南几个月的新兵往往情绪紧张,一有风吹草动就到处开枪,不但容易暴露目标,更造成了大量的误伤事故。对老兵们而言,朝鲜战争中的新兵可能只是不那么容易保住自己的性命,而越南战争中新兵则是极有可能成为向他们射出子弹的人,新兵和老兵问的关系更难以和谐。军官由于参战时间仅有6个月,既不能学会打仗,也无法取得士兵的信任。在战争的最后几年,有的军官被部下的士兵抢劫,有的甚至被谋杀,吵架和拒绝服从命令的现象不断发生。

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美军的决策层终于认识到这种单兵轮换政策的弊端,最终于70年代初作出改变,决定部队的轮换必须是“整体性”的,以便共同战斗过的部队保持“整体观念”,以恢复在越战中几乎丧失贻尽的部队凝聚力。至此,这种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次被美军所使用的轮换制度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猜你喜欢

朝鲜战争美国陆军
2020年9月17日,美国陆军士兵在训练中发射新的M109A7圣骑士自行火炮
美国陆军侦察直升机选型受阻 国会质疑有人直升机时代结束
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决策分析
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什么停在三八线
越南战争后美国陆军的训练改革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对朝鲜战争起因、性质、责任的探讨
“陆战王牌”——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
“嚎叫的鹰”——美国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
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