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毕业去向研究

2017-04-06赵珂

中国市场 2016年50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就业大学生

[摘要]近年来,中外合作辦学模式正在不断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随着拥有双学历、海外留学经历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海归人员在国内的就业市场较之以往明显有所下降,如何就业,从事什么行业成了很多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对其毕业去向及影响其去向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毕业去向的规律。

[关键词]中外合作;大学生;就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247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从社会层面而言,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全面化和普及化,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也越发艰难。这一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无法满足大学生数量上的增长,而在于我国第二产业逐渐饱和,无法有效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仍然较为缓慢,能够提供的高质量岗位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愿投入第一产业的相关岗位,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总体的就业难现象。大学是开启人生的钥匙,是步入社会前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过渡性平台,了解大学生毕业后去向的选择以及影响其去向的因素,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还是对育人者而言都有着积极的意义。[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毕业去向有着其独特性,由此也呈现出了其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相关特点。要探索这种规律,就要先了解影响其毕业去向选择的相关因素。

1影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的相关因素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最终要面临出国申研、国内考研或者直接就业集中选择,总体来说,性别因素、社会与家庭的认同度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因素、学校开设课程与学生理想职业的契合度、学生的自我定位等因素会对学生的毕业去向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

11性别因素

男性和女性所擅长从事的职业有所不同,这导致女大学生一般寻找偏文科的工作,即使她们在校时学习的是理工类专业,很多女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或者考研时,也希望能够偏向文科类。而男大学生的就业面相对来说更广阔,他们一般会从事和所学专业有所关联的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更多的男生选择出国读研或就业,而女生则更多选择国内考研或就业。

12社会与家庭的认同因素

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导向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最终选择,当以1000名学生为单位进行调查他们选择职业的最重要依据时,62%的同学表示会考虑家人的看法;21%的同学表示家人尊重自己的意见,自己的选择则主要根据老师、学长或相关机构的推荐以及社会的认可度;10%的同学表示随大溜,到时候再考虑;4%的同学表示完全根据家人的安排。3%的同学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选择。不难看出,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度基本主导了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

13家庭的经济条件因素

由于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同,学生会由此做出不同的选择。一般来说,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会更多选择尽早就业。而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生会选择国内就业或考研,而经济没有负担的学生则以申请国外研究生为主。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若选择就业,则一般选择的起点较高,而经济情况较差的同学相对要求会较低。

14学校开设课程与学生理想职业的契合度因素

当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学生理想职业契合时,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数量会明显上升,而当课程与理想职业不符时,更多的学生会选择考研或者申请国外研究生,通过改变专业的形式,进行自己的毕业去向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当课程的实用性不强时,很多的同学会放弃直接就业和国外申研,而是选择国内考研的形式暂时逃避就业压力,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扩展自己的就业面。

15学生的自我定位因素

很多的大学生会对自己有一个大致的定位,从而在大学四年中不断确定和修正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大多数同学的基本方向一般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在初期形成明确目标后,80%以上都会按照最初的自我定位,进行毕业去向的选择。

2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毕业去向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会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无外乎三种去向:申请国外研究生、国内读研或者直接就业。

在合作模式下,成绩较好的同学一般更多地会选择申请国外研究生,这是由于相较国内考研的难度而言,申请国外研究生的难度更低一些,把握性也更大一些。对于绩点足够,有可能申请到知名国外高校的学生而言,申请国外研究生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同时,还有部分同学对就业的起点要求较高,本科或者国内读研的起点无法帮助他们找到符合他们意向的第一份工作,所以他们最终也选择了申请国外研究生。

成绩相对而言较为一般的同学,则更多地选择国内考研或者找工作。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考研相对容易,而是学生对其性价比做出了比较。出国读研往往意味着两年左右的开销,两年以上的国外读研在不获得奖学金的前提下,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而言,他们无法申请到非常著名的学校,这样当他们回国后,还是面临找到不好工作的窘境,国外的学历没有提供给他们帮助,反而令他们在经济上牺牲了很多。故此,很多学生在全面思考后,宁愿尝试在国内考研,用更低的经济上的付出来换取起点的提升。他们之中有一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不自信的,则选择直接就业。

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既不具备申请国外研究生的能力,也无法成功考取国内研究生,甚至没有直接就业的意向。在这个群体中,有部分是直接继承父母的工作,还有部分没有明显的意向,暂时观望的。

这些不同的毕业去向,是由各种因素影响决定的,要确实提高他们的就业几率,则需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

Mec Clelland 在 1973 年对以往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进行了批评,指出“学校成绩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或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提出应该用胜任特征研究来代替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并认为绩效优秀者是依靠某些特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来取得出色业绩的。[2]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他们的成绩并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国内学者金宏伟等提出学生就业能力主要由学习能力、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四个部分构成。[3]

学习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相对来说,它更多地在学生选择升学的时候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毕业去向选择申请国外研究生和国内考研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是他们最需要加强的环节。若学习能力不足,那么相对的毕业去向选择范围就会显得狭窄。价值观则在学生的整个毕业去向选择中起到导向作用,不正确的价值观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有的学生选择了升学,但最终毕业后却依旧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就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没有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核心竞争力则包括学生掌握的核心技能和处理事务的能力,这是衡量他们整理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核心竞争力过低会导致即使拥有高文凭,甚至找到了较好工作,也會在后期逐渐被淘汰。

自我管理能力则影响到学生的持续发展,只有拥有较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才能保证其他能力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也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所能达到的高度。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必须提高上述能力,才能持续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娟,王京芳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的调查[J].大学教育,2014(11):107-109

[2]Mec 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1)

[3]金宏伟,李常香,杜才平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与社会需求的差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工作体系性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6SJB710022)。

[作者简介]赵珂(1987—),男,安徽芜湖人,硕士,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心理学。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