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培育对接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研究
2017-04-06赵晓毅
赵晓毅
摘 要:新的时代背景,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意义重大,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对接;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1.074
职业素养是某项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内在操作规范和素质要求,是从业人员在工作环境中表现出的道德操守、技能知识和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职业品质总和。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有效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既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凸显高职院校发展特色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索职业素养培育同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路径,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必要性
1.1 职业素养培育对接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为保障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问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之一,特别是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高职学生培养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思想”的现象,高职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素养不高,已经成为影响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瓶颈。思想政治引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对接,可以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提供思想保障,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政治方向。
1.2 职业素养培育对接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实现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对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在人员组织、活动项目方面的作用,塑造能够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效性的提升。例如,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班主任可以开展各类班级活动将职业理念、企业精神等融入班级管理塑造适合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文化氛围,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1.3 职业素养培育对接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
学生管理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方法既包括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还包括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实现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对接,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年级特点开展针对提升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渠道的创新和拓展。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可行性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主体、目标和动力上都具有天然的内在关联,首先,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具有一致性。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都是学生。不管是通过职业素养培育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还是通过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观念和综合能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具有统一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而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围绕这一目标实现时发挥着不同作用,只有二者协同推进才能发挥出人才培养工作的最佳效果。第三,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动力具有一致性。面对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高校间生源竞争压力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期待构成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共同的外在动力。这些关联使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具有必然的可行性。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接的路径
3.1 职业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接
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正是学生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开展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教学活动,将职业素养培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职业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接,同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改变以往的单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相结合,通过职业岗位素养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实践证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学生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在最终目的上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意识具有相同的内容要求。
3.2 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日常管理活动对接
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依据学生的技能要求和专业特征,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各个方面,诸如工作环境、文化理念、契约意识等思想融入学生管理活动,实现职业素养培育和学生日常管理活动的对接,使及早了解将来工作的环境和要求,提升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促进自己的职业素养的提升。具体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表现为:一是将职业岗位要求技能融入到学生的平时生活中,让学生养成职业岗位技能锻炼的素养。例如本院校学生的起居时间要与职业岗位工作时间相对应,克服大学校园学生存在的“懒惰”情绪。二是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按照职业素养要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职业岗位实践锻炼。
3.3 职业素养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接
学生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载体,在进行学生社团建設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时融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价值观念、职业意识、专业知识,形成一种适合职业素养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兴趣活动及自我体验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职业能力,实现职业素养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对接: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开展校企联谊活动,让企业职工参与到高职院校举办的文化活动中,通过企业职工的切身经历,传递相应的职业岗位知识,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为学生营造职业素养培养的氛围,例如在校园中设置“劳动模范”的雕像,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3.4 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即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通过开展顶岗、兼职、实习等社会实践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锻炼。也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能力,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要切实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鼓励学生创业创新,并且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提供指导与帮扶,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以此通过职业素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接切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总之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将职业素养培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对接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发挥职业教育职能优势,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罗逾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1):2631.
[2]苏翔.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思考——基于学生工作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31132.
[3]李晶.浅析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对接[J].新西部,2013,(3):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