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学生优点,善待学生“耍酷”行为
2017-04-06谢锦林
谢锦林
摘 要:小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思维较为敏捷,在教育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伴随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我发现,如今学生“耍酷”的行为比比皆是,对待学生的“耍酷”行为,要探究“耍酷”行为本身,认识其有正反面双重的影响和效应。作为小学班主任,笔者提倡赏识教育,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优点,善待学生“耍酷”行为。
关键词:小学生;耍酷;如何善待
一项心理研究显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期,这时期的学生内心自信心极强,会有意识地借助外在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影响力,他们善于模仿,善于学习。结合笔者所教的班级,班上部分学生很喜欢“耍酷”。在面对这样一个新话题时,笔者認为不能对新事物一概否定,而应全面分析研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教师应该积极并充分利用“耍酷”行为有利影响的一面,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理念。
一、学生“耍酷”行为的根源追究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学生的“耍酷”行为是如何产生的。笔者认为,学生之所以会存在“耍酷”行为,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欧文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所以说“耍酷”行为本身是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差、模仿力强、自制力较弱。比如有些学生会学习当红明星的发型、说话的语言神态等,通过这种行为进行“耍酷”,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时尚,是一种与时俱进。
2.心理成长阶段走入“误区”
小学时代正是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极容易走进“误区”。有时候,只要有一个学生经常表现出“耍酷”行为,很快其他的小朋友就会跟风学习。所以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自身难以明辨是非好坏,极容易步入“误区”。
二、学生“耍酷”行为的正反面效应
学生耍酷行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有其有益的一面,当然也有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正面效应
学生“耍酷”行为有其积极的一面,这时,教师应该积极表扬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这股“耍酷”的劲儿。
如班上有一个同学特别活泼好动,上课少有专心。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说:“哪个同学可以第一个把这篇课文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就让他做临时小组长,班上其余同学都去他那背书。”这时,平日里很张扬的这位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背诵了全文,在全班其他同学的监督下,这名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没有任何错误。按照规则,这个学生担当了临时小组长。待课间其他学生到他这边背书时,这调皮的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偶尔点点头,偶尔还模仿老师的神态来了句:“这一句好像不太对,你再想想吧!”或对着眼前这个背书不熟练的学生轻描淡写地说道:“不太熟练,回去再多读几遍再来吧!”
这是一种积极的“耍酷”行为,这个学生坦言,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有资本“耍酷”,他在课后非常努力,老师没说要背诵的他也会主动背诵。就像他所说的:“为了可以耍酷,愿意付出努力的代价。”
从上述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耍酷”有着积极的一面,而这个积极的一面正鼓舞着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赢得“耍酷”的资本。
2.反面效应
“耍酷”行为也有可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面对“耍酷”行为,如果不好好加以利用,反而会对学生成长不利。
比如女孩子天性爱美,这个无可厚非,但是有的时候个别女孩子会偷偷涂一层指甲油,也许在她心里面觉得与众不同,很有个性,很酷,但是这种行为不适合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提倡朴素大方的美。
三、如何“善待”学生“耍酷”行为
在笔者看来,学生“耍酷”并不是一种特立独行的行为,相反,我认为从其正面效应来说,“耍酷”是学生个性张扬、追求进步的体现。所以教师在对待学生的“耍酷”行为的时候,一方面,要欣赏学生的个性,这也是当代教育教学提倡赏识教育的内在体现。另一方面,针对“耍酷”行为的负面效应,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将之转化,让“耍酷”成为学生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动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全面引导:
1.积极引导,树立科学价值观
首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耍酷”的内涵。
平日里,笔者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比如我们不反对张扬个性,但是我们要拿出实力,我们不反对偶尔酷一把,但是必须产生正面效应。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们渐渐理解了“耍酷”的内涵。笔者创立了一个“耍酷排行榜”,哪个学生的字写得漂亮,赢得老师的连连夸赞,我们给他记一分,一周下来表现出色的学生就能上“耍酷排行榜”。这样,我用“耍酷排行榜”来纠正学生对“耍酷”行为的片面理解。
2.耳提面命,充分与学生沟通
笔者认为,平日里老师与学生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跟随着教师引导的路子走,才能真正发扬学生可以发挥正面效应的“耍酷”行为。
比如有个学生总是喜欢留自认为“酷”的发型,对待同学不冷不热,他在模仿明星,他认为小男生装出那种忧郁感很酷。在我多次沟通、教导下,这名学生渐渐改掉了之前不科学的“耍酷”行为。
3.善待学生,保护自尊及个性
“耍酷”是一种正常的个性和行为,所以教师在看待学生“耍酷”行为的时候,不能一味责备和否定,而应善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和个性。
心理学指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烈的叛逆心理,他们对不少问题的想法、看法容易片面理解。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成效,反而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满,这样一来,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
总而言之,“耍酷”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教师在面对“耍酷”的学生时,是一味否定还是置之不理呢?笔者认为要善待之、引导之、处理之、关注之,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思明.浅谈怎样当好小学低年级班主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2.曹阳.用心经营爱的家园——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智慧的叙事探究[J],2011(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平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