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寒地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7-04-06孙德宝胡国锋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枝梗抗病性稻瘟病

孙德宝+胡国锋

[摘 要]我县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种植业生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水稻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44万亩,发展到近70万亩,占全县324万亩耕地面积的22%,水稻产量不断提升,然而水稻稻瘟病病害时有发生,对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治。

[关建词] 稻瘟病 发病 防治

水稻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流行快、损失大,凡是栽培水稻的地方都有发生。做为气流传播病害,条件适宜可迅速蔓延流行。

1 症状识别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

1.1 苗瘟 在秧田发生。根据秧苗受害时期又分苗瘟和苗叶瘟。苗瘟一般在三叶期前发生在秧苗叶片上,其症状与本田叶瘟相同。

1.2 叶瘟 发生在叶期以后的秧苗和成株叶片上。因气侯条件及品种抗病性不同,表现有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等四种病斑类型。

1.2.1 慢性型:是叶瘟常见病斑。典型病斑梭形或纺锤形,边缘黄褐色,中央灰白色,由三圈一线组成,最外圈为中毒圈,淡黄色,内圈是坏死圈,褐色狭长,中央崩解圈,灰白色,病斑中央连外圈的叶脉变为褐色线,两端延伸至健部组织,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灰绿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这种病斑多出现在成熟稻叶上。

1.2.2 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椭圆或不规则形,病部密生灰绿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在感病品种上出现,尤其在适温、高湿,有利发病的气侯条件下,氮肥施用过多,稻株嫩绿叶片最易发生。急性型病斑发展很快,它的出现常是叶瘟流行的预兆。若天气转晴,气候干燥,或药剂防治后,则急性病斑转为慢性型。

1.2.3 白点型:此型病斑较少见。斑点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或近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叶上。

1.3 节瘟 最初在节上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以后病斑逐渐环状扩大至全节,最后病节变为黑褐色、腐烂,干燥时凹陷,易折断,倒伏。潮湿时,病节上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后期病节组织破坏,凹隐缢缩。病株易折断、倒伏。一般多发生在穗颈以下第1-2节。有时病斑仅在节的一侧发生,干缩后造成茎杆弯曲,节瘟在抽穗期发生时,由于营养水分不能向穗部正常输送,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形成“白穗”或瘪粒。

1.4 穗颈瘟 即主穗梗到第一枝梗分枝的中间部分,发生在穗颈、穗轴或枝梗上,分别称为“穗颈瘟”、“穗轴瘟”和“枝梗瘟”。病斑初期一般呈黄褐色水渍小班点,但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上,可呈黄白色、黄绿色、黑褐色或黑色等。病斑不断扩展,围绕穗颈、穗轴或枝梗,最后成为灰色或灰黑色,湿度大時,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穗颈瘟发病早的常造成“白穗”,全不结实,与水稻螟虫造成的白穗相似,只是穗轴上无虫孔,穗子在穗颈病部弯垂,后期可在病部折断,同时穗颈瘟都有灰色霉状物而区别于螟害。发病迟的稻穗秕谷粒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差。局部枝梗发病,造成“阴阳穗”。

1.5 谷粒瘟 发生在稻粒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水稻开花前后受侵染,多不能正常 结实而成暗灰色的秕谷。二是受侵染较迟的,在颖壳处呈现暗灰色或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班,影响结实,严重的可使米粒变黑,护颖发病时呈灰褐色。发生在谷粒颖壳或护颖上。谷粒上的病斑变化较大,其中以在乳熟期症状最明显,病斑椭圆形,灰白色,常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病斑淡灰褐色或黑色。

2 发病的原因

2.1 本田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技术与稻瘟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合理的栽培管理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否则能促使此病的发展,其中以施肥和灌溉最为关键。一施肥:根据水稻生长施肥情况适量时合理施用氮肥,使水稻生长健壮。达到既增强抗病性又获得高产的目的。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常引起稻株疯长,加之植株间郁闭多湿,既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生长和繁殖,又削弱水稻的抗病性,因而发病严重。前期干旱或晒田过度,促使养份迅速分解,遇降雨或复水后,稻株获得大量养份,引起后期生长过旺,也易诱发稻瘟流行。二灌水:长期深灌的稻田,冷浸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黄粘土田,土壤内缺乏空气,降低根系活力,并使根系呼吸作用和吸收养份的能力减弱,也易诱发稻瘟病的发生。

2.2 气候条件 影响稻瘟病流行的气象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照和风。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所以,温度对此病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在7月上中旬平均气温如达到20℃以上,稻瘟病的流行就决定于降雨的迟早和降雨量,但在抽穗时,如果湿度大,气温低于20℃以下并持续一周左右,则水稻抗病性降低,穗颈温发生严重。

2.3 品种因素一是品种过于单一,相同血缘品种种植地区过于紧密容易造成稻瘟病在该地区大面积发生。二是选种问题,不同品种抗稻瘟病的性能也不一样,三是农民提前防病的科学意识淡薄。有些人不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模式、施肥水平、品种特性和适宜地域,全凭老一套的方法种植,片面的一味追求高产、优质,而自留种子或相互串换自留种子,忽视抗病性,经不住气候考验,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 综防措施

3.1 选择高效抗病品种 各稻区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品种类型不同,选用抗病良种必需因地因时制宜,不可越区种植,而且一定要做到不要自留种子或应用串换自留种子。各地稻瘟病菌小种类型和区系分布极为不同,因地制宜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经济有效的措施。最理想是选用丰产性好的广谱抗性和水平性品种。还可以使用农艺性状相同而抗源不同的多系品种或不同抗源类型的抗病品种或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搭配或轮换种植。切实注意在抗性丧失前更换品种。

3.2 清除菌源

3.2.1 及时处理病草病谷:秋收后,将病草、病谷另行堆放,不要堆在准备明年作秧田的附近;不用病草搭棚、捆秧及催芽盖种。

3.2.2 种子消毒:

用85%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300-500倍稀释液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浸种消毒。先用清水浸种子24小时,晾干后进行药剂浸种或闷种消毒。浸种消毒办法是将谷种浸入2%药液3小时。消毒后种子洗净再催芽。一般而言,气温在20℃以下采用浸种,气温在20℃以上用闷种消毒法。

3.3 加强本田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强的良种须良法栽培,其优良性状才能得到发挥。在栽培措施中,尤以水肥管理对防治稻瘟病作用较大,原则上要求合理施肥、科学用水。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足,追肥早,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前期浅灌、晒田,含苗晒田,含胎抽穗复浅水,以后保持干干湿湿的管水方法。总之,根据水稻品种特性、耐肥程度、生育期、天气、肥料、土质等综合考虑。

3.4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使生物药剂枯草芽孢杆。防治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及时扑灭发病中心;防治穗瘟要分别在破肚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药,若长期阴雨连绵,水稻生长嫩绿,叶上不断有新病斑出现,以及多雾多露地区可在灌浆期再喷药一次。

猜你喜欢

枝梗抗病性稻瘟病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
粳稻盐粳188 航天诱变后代穗部性状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氮肥用量对水稻不同穗位与粒位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