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04-06吴丹丹

中学生物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物学设置创设

吴丹丹

1 情境教学和情境教学的价值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情境教学不同于情景教学,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不局限于使用语言,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动具体的现实环境,比如教室、校园环境,给学生一种深刻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听、感、做、悟中学习新知,并使其心、智、情都得以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在,有远程教育、微视频辅助教学,甚至有VR(Virtual Reality,现实虚拟)技术可以运用于教学中,教师是否还需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当然需要,VR技术辅助教学是人为创设虚拟的现实环境,模拟真实生物现象进行的教学,但不论怎样高超的技术都无法模拟出真实情境所能带给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动机,总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是基于“境”所触动的“情”,是一个触和发的过程。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教室的布置、校园的环境都可以作为教学中“境”的一部分,这种“境”是一个比VR更现实的环境,学生在此境中会产生更多样、真实的感觉。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传授生物学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理性思维和实践研究过程,增强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中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情境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目前在国内中学生物学教学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案例中,教师主要使用语言或情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增加其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利用生物科学史中蕴涵的丰富科学知识、方法、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用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创设社会情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并使学生在社会情境中体会并领略科学家的创新精神,透过生命现象去理解生命的,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可见,目前国内的生物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情境的类别较单一,常使用问题、科学史等语言文字的形式设置情境;使用情境的目的侧重于激发兴趣和增强趣味,在情境中产生真实的情感触动不多,发展理性思维的层面较少。笔者结合本校学情和校园条件,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教学,教学过程和分析反思如下。

2.1 利用问题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在学习高中生物学“渗透作用”一节时,教师设置生活中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提问:一次性吃糖吃多了或者吃咸瓜子吃多了,有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办?学生第一反应是“齁”得慌,要喝水。教师继续追问:是喝果汁还是喝白开水更合适?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该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渗透压稳态与调节的原理。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一节时,教師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早饭吃什么更不容易饿?有的学生说喝牛奶吃面包,有的说吃鸡蛋,有的说吃肉吃汉堡……简单的问题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什么不同种类的食物吃下去,有的更容易饿呢?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组成食物中化合物的种类与含能量多少的关系,从而分析出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功能及与能量的关系。

在学习“植物激素”时,教师设置疑问:买了不成熟的苹果怎样处理,会更容易变甜变软?有生活经验的学生说:将一根熟香蕉和不成熟的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中,并扎紧塑料袋。几天后,苹果就能成熟变甜。这样引出植物激素乙烯的催熟作用。

教师通过设置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说出真实感受或行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分析情境背后蕴藏的生物学道理。学生在激起兴趣的同时,更想要探究,试图研究身边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2.2 布置教室设置研究情境,鼓励学生勇于探究

在学习“无氧呼吸”一节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自己酿酒?学生基本都表现出了想要马上酿酒的强烈意愿。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无氧呼吸相关基础知识,在考虑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较易产生酒且操作简便的酿酒装置。学生从选择适宜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环境条件出发,探究怎样保证无氧环境、适宜的温度、如何排气。有的学生甚至能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设置一个能自行排气又能保证无氧环境的装置。在集体探究后,教师将设计好的酿酒装置放在教室窗台或柜子上,学生下课后经常一起围观这个装置,并讨论如何改进。这种设置既能让学生时刻观察到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又能在集体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氛围,鼓励学生去做研究得结论,提高了科学素养。

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前,教师在教室窗户前种子一小盆小麦幼苗,不到一个星期后,胚芽鞘弯向窗外生长。悄无声息间,教室中发生了这个具体存在的生物学现象,这激起了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奇心,都想探讨并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教师通过布置教室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看到了一些平日里不曾注意到的生物学现象,有真实的触“境”生“疑”的感受,使学生在看、闻甚至是触摸的过程中,带着好奇心自发地去研究。这种教学情境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更能激荡起学生对科学最本真的研究激情。

2.3 结合校园景观设置自然情境,在调查中体味自然

学习“种群和群落”内容时,恰逢北京由春入夏,校园中多样的植物种类、不均匀的植物景观分布都为设置自然的教学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也启发笔者尝试设置了户外生态调查课。

在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对校园进行整体的调查,包括植物种类调查、分布和种群密度等;再结合学情筛选出在本节户外调查课中可以教授的内容;最后结合距离、植物分布情况等内容,设置一条合理调查路线,并确定校园中哪块区域适合什么内容的教学。

经实施发现,建议种群调查和群落调查各一节课。教师要提前设计好具体的教学区域,如在本校C座楼南侧,进行草本种群密度调查,讨论调查方法“样方法”的原理和实施建议。在B座楼东侧,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学生分析描述见图1),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更充分的利用资源的积极意义(学生分析描述见图2)。在实验楼南侧草坪,进行群落丰富度调查,讨论植物丰富度调查方法和土壤小动物调查方法的原理和实施建议。

学生在户外生态调查课后,于调查报告的反思中写道:“这节课加深了我们对校园环境的认识,提高了兴趣,没想到学校有这么多种的植物,建议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多进行几次”“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希望多几节这种课”“户外上课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身边的生物,更好的理解样方法和调查物种多样性的运作,我认为这样的上课形式很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认识了好多新植物,希望能在天气好的时候多出去看看,领会自然的奇妙”。也有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好去自然林而不是人工林,更有代表性”“外出调查有水域的群落”“以后可以去圆明园调查”。

学生的反思也印证了校园景观这种情境创设的优势。它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生动、真实、具体、立体、有色彩、有香味,甚至有触觉。学生沐浴在阳光下,闻着青草的芬芳和花果的香味,所能激发的感受是别的情境所无法替代的,通过调查不仅研究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生态学原理,也能体会生物世界的神奇之处,更能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所在。

情境教学法始于情,实施于境,终于情,是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自身真实的情感设置多维度的“境”。教师在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探究,陶冶情操,提升素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单方面收获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教师也在“境”中享受着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徐苹.情境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1996(9):37.

[2] 胡丽芬.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2(4):20.

[3] 王丽.情境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6(5):10.

猜你喜欢

生物学设置创设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