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现代中国山水画色彩表现技法与价值
2017-04-06
一直以来,我国山水画由于受时代、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都以黑白色调为主,直至“五四”运动后,才逐渐出现色彩山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也开始探索属于我国的色彩山水画,并在此前黑白画作的基础上逐渐拓展发展空间。由张志民、侯弟坤等人编著的《山水画技法》(2011年4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出版,为绘画爱好者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该著作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山水、临摹、写生以及创作。书中的每一部分都配有生动的图画,以此来进行细节讲解,讲解方式细致入微、深入浅出,以通俗的语言对各个部分创作知识进行论述。
《山水画技法》作为一本绘画教学参考书籍,不仅可以为业余爱好者提供学习帮助,同时也为绘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就色彩表现力而言,该书对我国近现代山水画的技法以及观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书中将山水画表现技法和价值分为三种:第一,墨与水色相结合的青绿表现法。传统的青绿山水一直具有工整的造型以及艳丽的色彩,层层晕染的青绿色与其他冷暖色调形成对比,造成一种高度的视觉差。事实上,对于创作者而言,并非以传统的色彩理论作为指导,而是由一定的审美需求和相对直觉来完成创作的。因此,只有在科学的色彩理论指导与理论直觉的影响之下,才能完成一幅优秀的作品。在《山水画技法》一书中也举例谈道,如果想要表现青色的山脉,那必须以暖色为基础,有意识地形成冷暖对比,而这种创作方式与传统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上,著名的张大千、刘海粟等大家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大胆的突破,其作品中不仅具有自身的创作特点,更融合了西方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这种绘画技法既记录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同时,也印证了青山绿水这一绘画样式的巨大拓展空间。第二,墨与石色的结合是山水画色彩表现的另一种技法。《山水画技法》一书中谈道,传统的绘画往往采用较为简单的色调,而在晕染的过程中也缺少多样化的创作,因此,我国绘画也形成了相对较为严格的色彩风格。这种创作风格对色彩的纯度要求较高,不允许其他杂质的汇入,因此许多古人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追求“墨分五色”的干湿创作效果,这种创作效果可以达到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近现代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这在材料上也出现了更多的选择,水分、石墨、丙烯等创作材料被越来越多的绘画爱好者所使用,这一点给研究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参考,同时,也让中国绘画作品中逐渐注入了西方绘画风格的血液。第三是更新材料的重彩表现技法。在当前国画色墨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之下,許多画家开始追求全新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方式更加注重对于色彩与技术的追求,在他们的绘画作品当中,更加注重情感的释放与表达,他们习惯将自己的绘画情感融入精湛的技术当中,并且以画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山水画技法》一书中列举了岩彩画的案例,书中认为,岩彩画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水墨画的线条表现力度,摆脱了传统山水绘画的限制,而颜料的选择也更加注重天然晶体、云母等自然材料,以此创作出的绘画作品鲜艳饱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堆积、打磨、喷涂、拓印等创作方式,也让作品具有更强的色彩表现力以及艺术张力,可以说,当代重彩绘画作品让中国画的品质不断提升,刘国松、张新武等画家便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近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对于我国绘画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引。中国近代山水画受到近代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作品内涵的表达与传统山水画有一定区别,而作者本身思想的表达又是一幅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对中国近代山水画在研究绘画技艺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作者心境的把握。山水画在国画领域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新近崛起的一些山水画大师,更是对绘画行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他们将浓烈的感情与创意融入绘画作品当中,为我国开辟绘画领域新格局作出了贡献。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时代的变迁,“运墨而五色具”的观点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山水画技法》一书通过对大量中国现代山水画的不断揣摩赏析,分析讨论,发现中国现代山水画在其技巧、表现手法上有着鲜明特点。对于山水画色彩表现的问题,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山水画技法》一书虽涵盖内容有限,但仍旧为我们开阔了思路,为许多绘画爱好者以及学习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是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6YJC760021)]
(柯川/硕士生,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