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规模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2017-04-06关馨雨

中国市场 2016年50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

[摘要]高等教育一直被认为是能够影响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分阶段的改革,高等教育规模有效扩大,毛入学率达到40%,在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问题。文章通过分析1998—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学应届毕业生工资等相关数据,探讨高等教育规模对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和教育质量两方面的具体影响。并针对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和高等教育问题,为调整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使其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相适应,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国民经济总量;教育质量;人均工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22

1引言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分阶段的多次改革。其中,1978—1999年高校实行精英化教育,规模基本保持稳定。1999—2008年,基于缓解当时中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满足中国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高需求、迎合全球发展高等教育的趋势、为中国今后的发展积累人力资本的考虑,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校从此开始了扩招,截至2008年录取人数从108万人增长到599万人,增加五倍有余。2008年,教育部表示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本科生扩招比例,并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

到2012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公办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今后将保持相对稳定”,至此,中国高校结束了十余年的快速扩招期。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经过此前的调整,规模较为稳定,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155%,升至2015年的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依然低于发达国家所处“普及阶段”。因此,中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很大发展空间。2015年,教育部日前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各高校开展“慕课”平台建设,以满足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并弥补高校扩招的弊端。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多个方面,在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过重,处于转型的关键点,思考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发掘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产生长期影响的条件,对日后激发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高等教育规模影响经济的理论依据

21教育对经济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是有关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最经典的理论。提出者舒尔茨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提出“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缩小收入差别的手段”[1]。之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呈现出多样性。

其中,“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为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需要有效解决边际效益递减问题。而因为劳动力获得知识后,可有效提高边际生产力,因此对人力资本(包括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要素)进行投资则是解决该问题十分关键的途径和方法。

22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影响——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产出数量范围内,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的现象,但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规模不经济[2]。而高等教育规模的确定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该理论的要求。具体来说,由于高等教育有着自身的正外部性特征,为达到其有效的发展规模,不仅需要社会认识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也需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管理调控。

而我国高等教育在扩招前明显存在着规模过小导致的不经济,因此初始阶段的扩招,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平均单位成本,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近年的持续快速扩大,讨论究竟我国高等教育是否已经达到规模经济临界点的声音也逐渐变多。

3数据及指标描述

为了能够研究教育规模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计划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和评价,即国民经济总量变化和教育质量变化,其中教育质量的高低指的是个体因接受教育而增加人力资本价值的多少。一方面,国民经济总量一直是我国评价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来说,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社会的人力资本价值,而教育质量直接决定了平均到每人身上的人力资本增加值,是提高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关鍵因素,也是经济能长期增长的基础。

而在具体的指标选择上,讨论教育规模的变化,采用的是中国每年的普通本专科生总招生人数统计量;国民经济总量的指标采用的是中国每年GDP总量数值;在教育质量方面,因为从生产理论上说,工资是反映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价格的直接数据,而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也是人力资本的直观反映,同时为了去除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全国劳动边际产出价格整体上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指标是自行计算的工资比率,即中国全国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刚离校时的平均工资与同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值,作为评价教育质量变化的主要指标。具体的数据来源上,其中每年本专科类高校招生人数、中国GDP总量数值和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均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而应届毕业生短期内平均工资综合了北大、青年政治学院相关机构、麦可思咨询公司提供的报告,但由于统计主体不一致,存在少数年份缺失,或数据不统一的情况,但已经可以获得大致的趋势和走向。

4数据分析

在1998—2014年期间,中国高校录取总人数的规模从100万人增长到720万人,同时GDP从8万亿元增长到63万亿元,两者增幅几乎一致(见下表)。但在增长速度上两指标有较明显区别。

具体来说,通过将中国GDP变化和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进行对比发现(见图1与图2),招生人数增长先于GDP总量增长,而如果将招生人数和4年(多数高校的高等教育年限)后的GDP数值做对应,则两者增长速度的一致度更高。数据表明,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和高等教育规模变化有较大相关性,且后者的变化超前于前者。这初步证明,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多,进入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劳动力增多,增加了边际产出,促进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图1招生人数与GDP总量变化趋势

图2招生人数与4年后GDP总量变化趋势

接下来,将招生人数与工资比率进行对比(见图3),完成对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变化相关性的考察。可以发现,随着招生人数的增长,工资比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招生规模变化率较大的年份,工资比率的下降速度也较快。因此,可以初步判断,虽然此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迅速,但由于师资质量等方面并未得到大幅提升,使得人均获得的教育投入降低,即教育质量总体呈下降态势。

5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大致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宏观经济与高等教育规模呈正相关,且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增长,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长至2015年的40%,但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说明,为促进经济,我们仍然应当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动力。

图3招生人数与工资比率变化

第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规模呈现负相关,且变化具有较大同步性。这说明,在现有教育投入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人数的做法不可取。应当减缓扩招速度,使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育质量相适应。

综上所述发现,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普及率提出了要求,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会降低教育质量。为了缓解这两方面的矛盾,建议各高校应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普及率的低成本方法,如通过建设网络课程MOOC平台、开设公开课、百姓研修班等,同时,利用网络课程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特点,将一部分选修、通识课程通过学校网络平台,跨学校进行授课和资源共享,快速缓解部分高校某些学科间师资水平不平衡的问题,整体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建议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关注师资队伍、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建设,防止因扩招带来教育质量进一步稀释。同时,建议各大高校既要加强通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专业领域的学科特长,培养专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部分学科薄弱的情况,应该加强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杜娟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教育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陈晓雨,董子静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J].教育研究,2001(9):14-21

[3]张玲,杨孟坤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2):36-39

[4]馬骁,徐浪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东西部之比较[J].经济学家,2001(2):34-38

[5]王晓燕,刘健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与经济振兴[J].大学教育科学,2012(2):81-89

[6]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70

[7]雷洪德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7):46-52

[8]张宝玲,王斌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十年来发展的思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16-119

[9]李彬彬,杨晓萍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高校扩招后的分析[J].教育经济与管理,2015(1):36-41

[10]张嘉生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思考[J].求索,2002(6):108-109

[作者简介]关馨雨,女,辽宁大连人,育明高级中学高二12班学生。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
MBA教育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体系研究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