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探索
2017-04-06王子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6-0059-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屡遭破坏,沙尘暴、雾霾等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了民众正常的生活环境,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保障国有资源环境权益,抵御国有资源环境风险,维护国有资源环境安全,促进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发展格局,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效益审计迫在眉睫。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 资源环境效益审计 生态环境 审计风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这将是我国“十三五”期间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思路及着力点。基层审计机关应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把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发展格局,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本文以资源环境效益审计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提出意见及建议。
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是国家审计组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环境会计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校验,是披露其资源使用状况及环境经济责任界定的特殊审计,是自然环境科学与审计实务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审计工作实际应用学科。
一、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基层审计机关将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审计调查,强化基层领导干部履行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职责情况的审计评价,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有利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众居住环境。
(二)有利于基层审计机关自身发展、升级以及转型。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是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升级、转型的必然趋势,资源环境的利用、消耗本身就是一项成本与效益的配比工程,对其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保护以及长远规划也是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重点关注对象。基层审计机关实施资源环境效益审计,不仅拓展了审计领域、深化了审计内涵,还是一项开创性工作。
(三)有助于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署黨组书记、审计长刘家义同志将审计定义确立为国家的“免疫系统”,他明确指出“人民利益的边界在哪里,国家审计的边界就在哪里;国家安全的边界在哪里,国家审计的边界就在哪里。”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响应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的最迫切呼声,重点关注了国家经济发展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和瓶颈问题,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四)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可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综合开发利用平衡发展,强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审计机关对资源环境效益审计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由于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导致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实施相对较晚。20世纪末,我国才将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列为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对象,目前关于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系统理论知识体系尚未健全,对资源环境效益审计过程和成果的宣传少之又少。这种情况致使基层审计机关、社会各界人士,未能充分理解、深刻领会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意义所在和广阔发展前景。
(二)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资源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世界各国逐步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立法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先后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一系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办法,组成了相对完善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用比较显著,然而在审计层面上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审计实施操作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各项审计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明确、完善。
(三)部分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效益审计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施配备相对落后。部分基层审计机关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设备和仪器等设施比较简陋,只有一些基础设备和年久失修的设施,更有甚者还没有配套设施,只从财务账项审计出发评价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预期效果、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实施细则、评价标准体系有待完善。我国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在审计实践中往往摸着石头过河、各行其是,使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带来审计风险。同时,由于标准不统一,审计从广度和深度方面难以到位,致使审计只停留在揭示具体问题层面上,在提出前瞻性、全局性、指导性、制度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方面还不够完善,直接限制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五)基层审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工作的需要。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审计人员都是财务、会计岗位转入审计岗位,这部分转入人员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但对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比较匮乏,如法律、环境保护、国家政策、计算机审计技术、效益审计、审计设施操作技能等。
三、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解决对策
(一)基层审计机关应充分做好审前准备,提高认识。在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实施前,基层审计机关应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被审计项目及单位的相关法律法规,并熟知各项考核指标以及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相关理论知识,充分了解掌握资源环境的整体概况、管理特点和前沿动态,努力营造适应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土壤和氛围,以最佳的状态实施现场审计。
(二)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大对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投资力度。基层审计机关应将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工作列入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作为课题研究,及时更新、维护资源环境效益审计设备和基层设施,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经费保障体制,提高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成本,确保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有序开展实施。
(三)在国家层面上应尽快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审计体系以及审计实施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我国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可以借鉴国内外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公认的标准体系和先进的工作经验,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审计体系以及审计实施细则等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基层审计机关实施的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使用利用效率,防范资源环境风险。
(四)加強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逐步适应新时期的资源环境效益审计。鉴于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有较强的学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广泛性以及效益性,如果只关注账本、凭证,是无法达到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真正效果和目标的。因此,必须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审计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资源环境效益审计专家型队伍。一是结合实际加强审计人员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工作,将审计人员培训成为财务审计和自然环境科学知识兼备的高级人才。二是加强审计人员关于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和理论知识培训,提升资源环境效益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三是选择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系统或与其相关的科研领域、教学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工作,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与审计人员相互学习、沟通问题、交流经验、补充知识、提高理论水平,达到以审代培的目标,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资源环境效益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防范资源环境效益审计风险,促进资源环境效益审计成果转化,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目的。
(五)与基层审计机关开展的其他审计项目相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应将资源环境效益审计与相关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跟踪审计等其他审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实施,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和成本,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迫切需要基层审计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对资源环境效益的审计力度,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利用,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国家资源环境安全,为推动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S
参考文献:
[1]李璐,张龙平.关于我国开展水环境审计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06).
[2]陈正兴.荷兰政府环境审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6,1(1).
[3]程亭,张龙平.环境审计国内外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
[4]李雪,杨智慧.构建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思路[J].财会月刊,2004,(05).
[5]黄道国,邵云帆.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1,(03).
[6]王子轩.浅析农业保险补贴计算机审计方法[J].商业会计,2016,(17).
[7]周志豪,张宏斌,徐建,葛娟.区域性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02).